石雕與銅的對話--甘信一的創作世界 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強力炸藥隊

ㄚ甘與我們共同寫下美好的回憶


1. 連結至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C0411970006/
2. 連結至稻香國小的備份網址
http://210.240.57.130/y-kan
2. 連結至稻香國小的首頁
http://210.240.57.130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4. 學校:花蓮縣稻香國民小學
5. 縣市:花蓮縣吉安鄉鄉
6. 老師或班級:張麟偉老師、杜佳憶老師、周慧怜老師
7. 多少學生參予這個專題研討計劃6人
8. 他們的年紀是:10-12歲
9.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zhanlnwa@dshps.hlc.edu.tw

點選底下項目即可快速瀏覽,按左側「計劃總覽」即可返回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第一類:地方人物領袖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花蓮縣環山面海,南跨花東縱谷,北至蘇花斷崖,不但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而且更因民族的交會,使得花蓮也呈現出得天獨厚的人文條件。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民間的藝術創作蓬勃發展,其中因為花蓮素有『石頭故鄉』的稱呼,所以石雕藝術便成為花蓮最具代表性的一項藝術。然又因素材使用上的不同,花蓮的石藝創作又可分為幾種不同的領域。例如,大理石石雕、豐田玉玉雕、半寶石石雕及自然石雕藝術創作。本專題便是探討從事自然石雕藝術創作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甘信一先生。期能透過這樣的專題探討,將花蓮獨特的藝術創作,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由於花蓮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及得天獨厚的人文環境,使得民間的藝術創作蓬勃發展,而從事石藝創作多年的甘信一先生便是花蓮一位非常獨特的石藝創作家。他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但是當他偶然間與花蓮山水邂逅時,卻激起他心中對大自然崇敬與感動。於是,他決定定居於花蓮--這個充滿生命力的東海岸。甘信一先生不但具有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及豐富的創作力,而且他那率直熱情的心胸,常感動不少行程匆匆的過客,只要有緣,他願在東海岸的星夜下與你暢談,從他獨特的哲學觀,到創作理念,到富有哲理的寓言,甚至談到國家大事。鹹濕的海風也無法吹散他智慧的氣息。甘信一先生的作品,充滿了原始的風味,動靜之間展現無窮無盡的生命力,使用的素材大都取至東海岸的自然資源,稍加整理便是一項令人驚異的作品,因此, 他的創作常充滿野性的奔放,不拘泥細節。而他對東海岸所展現出的生命力及當地原住民的質樸純真,有著深刻的感動,在這些因素的交織影響之下,給予他豐富而多變得創作靈感。

ㄚ甘∼∼一位奇特的花蓮本土石雕創作者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目前有一間電腦教室,共有三十五部個人電腦,連同伺服器及行政部份,全校約有五十多部個人電腦形成一區域網路,透過與花蓮縣網路中心連結的一條ADSL專線而連上台灣學術網路。平日電腦教室課餘時間,有開放給同學使用,ADSL專線的傳輸速度很快,但放學回家後,只好靠撥接上網,傳輸速率就慢得多了。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一〉 資料蒐集:

關於甘信一的相關資料非常的少,因此學生在收集資料上大多都大同小異。因為參考的資料非常少,所以學生對ㄚ甘的認識也不深,相對的要讓學生描述ㄚ甘就只能靠實地訪問了。碰巧ㄚ甘又住在離花蓮市非常遠的地方,我們不可能常常去訪問他,所以只能藉由相關作品聽寫逐字槁、或是訪問其他的藝術家來獲得我們需要的資料。

〈二〉 課程干擾:

由於理念的堅持,因此希望學生在進行完網博專題研究之後,能夠學得自己獨立做一個專題研究的能力,以契合學校高年級的本位課程,故在研究方法的訓練上,實在花了不少的心力,也給予學生極大的壓力。例如,學生必須獨立設計整個專題研究,從概念圖、研究大綱的架構、訪問問題的設計、訪問的能力、資料整理的能力、心得寫作的能力、聽寫逐字槁的能力、藝術感受的能力、觀察描述一個人的能力、、等等,這些都需要龐大的時間及心力才能完成。這樣的壓力讓學生窮於應付學校課程的進度,再加上學校本位課程的活動過多,連指導老師都疲於奔命,有心力交瘁的感覺。

〈三〉 相關能力不足:

在一開始進行相關的討論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的相關知識及能力實在不足,差到令人吃驚。例如討論的能力描述心力感覺的能力發表的能力計畫的能力做筆記的能力缺乏學習求知的動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組織自己概念的能力閱讀理解的能力等等。有好幾次都想斷然的放棄這次的比賽。最後,我們只好以時間換取空間,將假日都投注在這次的研究裡面,才有今日的成果。

黑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題目 研究法的訓練----概念圖的作法
6. 心得箴言:

摘自ㄚ甘的訪談記錄中:

ㄚ甘的手說:「你想的都沒有用,沒有我的話,你沒有用,所以這兩件(雙手)是最好的作品。」。
ㄚ甘說:「我告訴你靈感不是很重要,靠靈感生存的話很可悲,你要靠甚麼,要靠情緒,你要依賴這個,掌控自己的情緒。」。
ㄚ甘說:「人類有了房子就畫在房子上,再把他雕塑下來,慢慢的,人類自然延伸自己的風格,那我的風格也是因為我的環境。」
ㄚ甘說:「我的風格,應該說它是自然形成的,風格就風格,沒辦法說我要來想一個風格,我要來塑造一個風格,不,你只能做到你的心你的感覺,風格就風格你要讓它自己形成出來,沒有辦法,你一直怪,它就不出來。」。

點選底下項目即可快速瀏覽,按左側「計劃要素」即可返回

這一段解釋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符合網界博覽會的宗旨

1) 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一〉 學校本位課程的結合

本校高年級本位課程活動學校安排的便是專題研究,剛好與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相結合。因此,學生不但沒有額外負擔重複的作業,而且也可以當作班上同學在進行專題研究的參考依據。

樓耕銘當主席愈當愈有架勢

聽寫逐字槁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二〉 學生學習

透過專題研究,學習相關領域的能力指標如下

1.語文領域:

E-2-2-1-1-能養成主動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
E-2-4-7-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結。
E-2-6-能熟練利用工具書,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E-2-6-3-3-學習資料剪輯、摘要和整理的能力。
E-2-6-3-1-能利用圖書館檢索資料,增進自學的能力。
E-2-8-5-3-能在閱讀過程中,培育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E-2-9-8-能利用電腦和其他科技產品,提昇語文認知和應用能力。
C-2-1-1-2-能和他人交換意見,口述見聞,或當眾做簡要演說。
C-2-1-1-3-說話時能保持適當的速度與音量。
C-2-2-能合適的表現語言。
C-2-2-2-能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看法。
C-2-2-3-能轉述問題的內容,並對不理解的問題,提出詢問。
C-2-2-7-有條理有系統的說話。
C-2-2-8-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
C-2-2-4-1-能與人理性溝通,並表達情意。
C-2-3-7-說話用詞正確,語意清晰,內容具體,主題明確。
C-2-4-10-2-能與人討論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C-2-3-8-1-能利用電子科技,統整訊息的內容,作詳細報告。
C-2-3-5-2-能從言論判斷是非,並合理應對。
C-2-3-5-3-能透過語言,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C-2-4-能把握說話重點,充分溝通。
F-2-1-能培養觀察與思考的寫作習慣。
F-2-1-1-能養成觀察周圍事物,並寫下重點的習慣。
F-2-2-能正確流暢的遣辭造句、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F-2-9-能練習使用電腦編輯作品,分享寫作經驗和樂趣。
F-2-9-8-1-能利用電腦編輯班刊或自己的作品集。
F-2-9-8-2-能透過網路,與他人分享寫作經驗和樂趣。

2.社會領域:

3-3-2-了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三個階層之間,有相似處也有不同處。
3-3-3-10-明瞭不能用過大的尺度去觀察和理解小範圍的問題,反之亦然。
3-3-4-10-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3-5-10-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
5-3-1-1-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的影響。
5-3-2-1-了解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5-3-5-4-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識。
8-3-1-8-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8-3-3-8-舉例說明人類為何需要透過立法來管理科學和技術的應用。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9-3-4-6-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徑。

3.資訊領域:

1-2-1-瞭解電腦在人類生活,如家庭、學校、工作、娛樂及以及各學習領域之應用。
2-2-2-瞭解電腦教室(或教室電腦)的使用規範;熟悉視窗環境軟體的操作、磁碟工具程式的使用、電腦檔案的管理、以及電腦輔助教學應用軟體的操作等。
2-2-3-認識鍵盤、特殊鍵的使用,會英文輸入與一種中文輸入。
3-2-1-能編輯中英文文稿,進行編輯、列印的設定,並能結合文字、圖畫、藝術字等完成文稿的編輯
4-2-2-瞭解網路使用規範。
4-2-3-會網路基本操作(包括BBS, email, www、ftp)。

4.藝術與人文領域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材、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9透過討論、分析、批判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3運用學習累積之藝術知能,設計、規劃並進行美化或改造生活中的生活空間。

〈三〉 鄉土及藝術與人文課程課程

參加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不但可以與現行的課程作結合,而且可以發展成為課程的內容之一,像現行三年級語文課程中的人物介紹寫作,就可以拿這類的題材來當作輔助的學習。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影像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數位相機 老師、同學 影像記錄
傳統相機 老師 影像記錄
VCDplayer 學校 訪談紀錄片參考
印 表 機 學校、老師、同學 影像輸出
電    視 家中 訪談紀錄片參考
掃 描 器 學校、老師 圖像數位處理

聲音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錄 音 棒 學校 聲音記錄
錄 音 機 學校 聽寫逐字槁

交通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汽    車 老師、家長 走訪探查
機    車 老師、家長 走訪探查

聯絡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電    話 我們各成員家中、學校 平時的溝通聯絡
電    腦 家中 E-mail
手    機 老師、家長、同學 平時的溝通聯絡

資料收集整理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電    視 學校、家中 訪談紀錄片參考
電    腦 學校、家中 學習、上網、打字
書    籍 圖書館、學校 資料蒐集
圖 書 館 學校、鄉公所 資料蒐集
網路硬碟 學校 資料備份
VCDplayer 學校 影帶播放
電腦軟體 學校、家中 圖像處理與網頁編輯

電腦軟體:

軟體名稱

用        途

Ulead Photo Impact 8 圖像製作與處理
Dreamweave 4.0 網頁編輯製作
Internet Explorer 找尋資料與溝通
Microsoft Word 2000 整理文字資料
CuteFTP5.0 上傳網頁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一)實地訪問:

我們訪問了洄瀾客棧的魏經理及石雕大師莊丁坤先生,讓兩人有再度檢視ㄚ甘作品的機會,也讓他們知道網界博覽會的研究。

(二)家長參與:

透過這樣的研究,帶領一些忙於工作的家長,也能抽空欣賞一下花蓮本土的藝術大師。

(三)課程結合:

我們將做好的網頁初稿交由二年級及三年級的導師,讓他們能利用我們所做的專題研究進行教學統整活動。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在這研究中,我為了要把這個研究做的非常完美,所以我必須要做很多事,就是在這些訓練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有訪問能力、逐字稿、心得寫作技巧、、、、、等事項,我也覺得專題研究上的東西比較深,在課堂上的都比較淺,但課堂上教的比較多樣化,專題的只有上專題這方面的,在專題內容中,題目會使我想到更多東西,在個人方面我可以想的比較細,而在我們網博同學中,有的人回答速度快,心得寫的好、打字快、、、、、等優點,都使我們在研究方面比較佔優勢,這研究中,我有的時候壓力很重快死掉,有的時候被老師讚美很高興,我們這樣的研究做的好別人也會知道,這樣子其他社區和學校都知道我們的研究,使別人知道我們研究的主題。在這活動中我聯想到我們研究的這個主題是甘信一,我想到他想法特別,講話像機關槍,因為他一分鐘講很多字,害我們逐字稿寫一大堆。擬人法用太多,因為他說自己是什麼大樹、是種子、外星人、諾亞方舟、而且他比喻的都很奇怪。很注重緣份,因為我們聽到的大部份逐字稿裡面,他常常提到「隨緣」兩字。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一)家長:

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義務當我們開車的司機。
耕銘的爸爸特地排休幫我們開車 魏經理的幫忙令人感動

(二) 專家學者:

石雕藝術大師莊丁坤先生幫我們與ㄚ甘接洽訪談事宜,張裕明校長的指導都對我們的幫助很大。

6)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我們在訪談的時候,已經取得ㄚ甘的同意,只要是有關他的資料,例如圖片及文字,都完全授權任我們使用。因此,有關ㄚ甘的作品皆合法的取自網路及書籍,另外其他的資料皆是摘自訪談的逐字槁中。
有關ㄚ甘的生平簡介是取自普傑公司所架設網站,負責人阿傑剛好是張麟偉老師的朋友,因此他也完全同意我們使用。

7) 發現、教訓、和驚奇
 

對於甘先生的作品,我們沒有專業的批判,而是滿心的驚嘆、佩服,我們住在花蓮十多年了,對花蓮日益有名的石雕藝術卻沒什麼深入的了解,不能體會外縣市的人為何對花蓮石雕藝術如此著迷,經過此次研究,我們發現花蓮的藝術家都各自在自己的天地,努力在突破自己、在企圖「生」出自己的代表作,也永遠覺得可以再更好,他們的風格迥然不同,但都認真在創作,在提供我們更真、善、美的感受。我覺得花蓮的孩子也更應該深入去認識我們如此美的鄉土人事物。

石雕與銅的對話--甘信一的創作世界 專題研究貢獻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一、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二、攝影及錄音

三、擬定訪問大綱

四、紀錄訪談內容

五、寫進度報告

六、資料收集

40%
指導教師

一、召開小組會議

二、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五、電腦技術輔導

六、擬定專訪對象及行程

七、尋求家長資源

40%
家長

一、聯繫受訪對象

二、提供交通支援

10%
社區居民
一、提供相關資料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