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介紹
淡水河的形成
1111淡水河的源頭是在大霸尖山之南,標高3,529公尺巍峨高聳的品田山上,經過幾十萬年的地殼變動,蜿蜒在整個台北盆地,並且匯集了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永不停止地流著。
  精神上,更背負著北台灣的歷史傳承、經濟發展、文化感情,從亙古的過去,流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河系形成

1.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淡水河系,是匯集了大漢溪、基隆河和新店溪而成的。但在古老的歲月中,這三條河事實上是各自出海的喲!
2. 四百萬年以前,台灣受到歐亞板塊以及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而浮出海面;古新店溪形成,並逐漸將出海
流量
1111淡水河本流之平均年逕流量6592.18百萬立方公尺。基隆河流量是淡水河系三大支流中最小者,新店溪最大,基隆河平均年逕流量1755.65百萬立方公尺,平均年逕流量深度3.435公厘,平均年逕流係數0.87,每年三月至八月流量最小。
1111淡水河本流均屬感朝河段,長約21公里。基隆河因河床坡度平緩,集水區地勢低漥,故感朝河段為淡水河系三大支流中最長者,自基隆河至社後橋屬感朝河段,長約25.3公里(截彎取直前約31公里)。
水資源利用
基隆河水體利用情形可分為公共用水,工業用水及農業用水。以下就基隆河流域之水庫及湖泊、地下水、公共用水,工業用水及農業用水分述如下:
水庫及湖泊
以淡水河全流域而言,大漢溪上游有石門水庫及巴陵、榮華和信義三座大型攔沙壩,新店溪上游的北勢溪有翡翠水庫;基隆河流域目前有新山及西勢(暖暖)等兩座水庫及金龍湖、大湖與內湖大埤等小型湖泊,其中水庫主要以公共給水為目的,小型湖泊則蓄水能力有限,主要作為遊憩(水上活動)及灌溉之用。
地下水
1111基隆河流域自由含水層地下水位大多在地面下1~5公尺之間,在上游較深,下游較淺;其受壓含水層則較厚且蘊藏量大。過去因工商業快速成長,用水量超過地面水之供應量,故大量抽取地下水,至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引起地層嚴重下陷及局部水質變劣。近年由於地下水管制辦法之執行,地下水位已普遍回升。在民國74年一年內上升5公尺以上之範圍達57﹪,上升最多者達11.7公尺。
公共用水
1111基隆河中上游現有暖暖、八堵、六堵、汐止等五處抽水站及暖暖、新山、六堵、員山、百雲、平溪等六處淨水場,供應基隆等地區之自來水來源。基隆河流域內現有西勢水庫及新山水庫等兩座水庫。
口淤填成三角洲。
3. 六萬年前,古新店溪的三角洲隆起,形成林口台地,台北地區則陷落,海水從關渡附近的缺口灌入,台北與林口之間變成海灣。三萬年前,新店溪改道以後,海灣往鶯歌方向延伸,在山谷間鑿出一條通道,接上大漢溪,大漢溪從此流入台北地區。

河川之選定
1111淡水河系由淡水河本流及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等支流匯集而成,蜿蜒流經大台北都會區,全長約159公里。近年來因社會經濟蓬勃發展,淡水河系承受大量人口造成之各類廢污水污染水質日益惡化。為改善淡水河系日益嚴重之污染問題,行政院於民國87年繼「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先期工程」計畫完成後再次責成環保署繼續推動「淡水河系污染整治後續實施方案」,預計至民國96年可累積削減淡水河全流域68%的污染排出量,亦即約440萬人生活污水污染排出量,並預計設置1400餘公頃之生態保護區及親水性綠地。
1111基隆河為淡水河系三大支流之一,因狀況比較單純,亦是淡水河系中最早從事整治者,在台北市中的基隆河集水區的衛生下水道完工後,水體污染負載因污水可截流排放入淡水河外海而可望減輕,故基隆河水清之日將此淡水河主流更早實現。由於保護生態完整性是河川污染整治的目標之一,而生物物種分布及變化亦是觀察水質污染狀況的重要工具。為掌握基隆河在整治期間生態環境的變化,探討以指標生物反應河川整治成效,本研究計畫因此以基隆河及匯流後的淡水河本流為對象進行相關之生態環境調查評估工作。為對研究流域有較完整的瞭解,本章因此彙整現有相關文獻資料,說明如下。
流域概況
1111淡水河主流發源於海拔3529公尺的品田山,全流域面積2726平方公尺,主流全長159公里,平均坡降約四十五分之一,就流域面積及河川長度而言,為台灣地區第三大河川,在高屏溪與濁水溪之後。淡水河的三大支流由南至北分別為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其中大漢溪與新店溪在江子翠匯流構成淡水河本流,後流至關渡再與基隆河匯流,淡水河系河川總長度約328.4公里。
1111基隆河為台灣北部淡水河系三大支流中最小者,全長86公里,流域面積達501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超過280萬人,為大台北地區主要河川之一。基隆河發源於台北縣平溪鄉菁桐山,流經瑞芳鎮、基隆市、汐止鎮及台北市內湖、南港,最後沿士林、北投南側在關渡附近與淡水河本流匯合,匯流後之淡水河本流流經關渡平原,並於淡水鎮油車口附近流入台灣海峽,主流全長24公里。整條河川位於淡水河流域之北端,其上游至江北橋附近51公里自民國70年起劃分為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涵蓋面積約247平方公里,佔了全流域一半的面積。水體分類從發源地至五堵取水口為乙類,六堵取水口至社後橋為丙類,社後橋至匯流口為丁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體水質監測資料庫網路),淡水河本流從江子翠至出海口水體分類為丁類。
1111基隆河主要支流包括關渡河、北投溪、雙溪、磺溪、大坑溪、下寮溪、保長坑溪、有蚋溪、馬陵坑溪、大武崙溪等。基隆河及淡水本流流域及行政區域包括台北縣,基隆市及台北市,計有台北縣之三重市、蘆洲市、淡水鎮、五股鄉、八里鄉、平溪鄉、汐止鎮、瑞芳鎮;基隆市之信義區、暖暖區、安樂區、七堵區及台北市之內湖區、南港區、信義區、大安區、中正區、松山區、中山區、大同區、士林區、北投區共十八鄉(鎮、區),基隆河及淡水河本流流域人口分佈計台北市2,186,209萬人,台北縣984,401人,基隆市224,0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