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1.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大會網址)
2.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仁德國中)
3. 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
4.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5. 學校:仁德國中 縣市:台南縣
6. 指導老師:林麗芬、費啟宇
7.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 5人
8. 他們的年紀是:12-13歲
9. 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gil@mail.rdjh.tnc.edu.tw

(二)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第六類∼歷史古蹟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台南一地沒有比陳春木爺爺更加清楚歷史古蹟了,但他一輩子仍然在「發現」台南,包括歷史、人物、產物、化石…,對本土文化用情之深,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示。
      他貢獻很多,卻從不要求回報,只是默默地守護著那條波光粼粼的菜寮溪,默默地靠著他的「兩腿一嘴」蒐集資料,為這塊土地踏出一步一步的腳印,我們可以從每一幅相片,看到鮮明且清晰的故事點滴;看到他對史前遺跡與化石的探查;看到他在鄉野村巷,尋找古蹟文物的蹤跡,和玉井焦吧年抗日事件噓唏不已的往事!
      春木爺爺的愛鄉土的情懷不只是隨口嚷嚷,他是用行動表現對生長母土的關照,春木爺爺真的是一位非常值得認識的鄉土文化大師。


3.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我們以陳春木爺爺走過的歷史,做為本專題的研究,我們發現陳春木爺爺是菜寮溪的守護神,因為他自年少時代因一次偶然的機緣,而接觸到化石,並與日本學者有了交流互動,從此率先開起台灣化石的風潮,並且與這條溪互動了超過一甲子的歲月。
      陳春木爺爺雖然已經逝世,但他所著的「台南地方鄉土誌」這本書中已記錄了他那不平凡的八十年歲月,陳春木爺爺除了研究化石之外,對地方的文化也頗具用心,調查左鎮人口與教育、地方史事、抗日事件、平埔族文化等,我們透過本專題研究,走入當年的時光與他重逢,重新追朔每一段他走過的歷史,重新看見這一位老人家努力過的傑出成就,為這位曾疼惜台灣土地的化石爺爺----陳春木,奉獻一份心力。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目前全校採用 ADSL 網路幹線,作為教學與行政電子化所需,此外,有兩部NT Server與一部LINUX server提供WEB、DNS、MAIL與FTP等各類網路服務。

5.我們克服的難題
      雖然陳春木爺爺已經過世了,對於這一位昔日哲人,大眾只能從書上得知他的生平一切,幸好本計畫藉由許多人力的支援:春木爺爺的兒子陳政策先生、孫女陳芥申女士的接受訪談與提供資料、他的弟子王良傑老師與助理陳志鵬老師提供寶貴的資料、考察導覽,再加上左鎮化石館、自然史館,有珍藏陳春木爺爺的文物,兩館工作人員的協助,以及光榮國小茅榮吉老師的「搶救」之下,才使得許多珍貴的文物重現天日,老爺爺一生的形象漸漸有了輪廓,同時也感謝「耕石樓」涂順從先生的「平埔族」調查文獻,和「常民文化」出版社劉還月社長授權「台南地方鄉土誌」這本書,供我們使用圖文,使得我們更具信心,克服困難,達成這一項的使命。

6.心得箴言
      經驗是無價的、歡樂是無價的、辛酸是無價的、成長是無價的、工作是無價的、時間是無價的、網頁的製作是無價的、老師的教誨是無價的…;感謝是無價的。
從網頁的製作學習中,我們發現「地名是歷史的化石」,昔日的地名、人物、時空、景物,如今有些都改了,這使得在作業上更加困難,但,我們可是最不畏挫折的五人組呢!綁頭巾,拼啦!

(三)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1. 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的研究與活動 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我們這個專題是延續2003年「南瀛化石」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是以本縣鄉土的教材做主軸,結合了歷史(如抗日事件、平埔族文化、古蹟廟宇等)、地理(如地名考察、公廨位置、菜寮溪等)、生物(如演化論)、地球科學(如化石、地層等)、公民(陳春木的人格薰陶)、資訊(網頁製作)、美工(網頁製作)、英文(英文版網頁製作)….等,皆有助於學校九年一貫的課程需求,當網頁製作完成的時候,讓更多的學生上網查詢以上豐富的資料,以達到教學的效果。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使用科技
使用內容
◎採訪、電話 親自拜訪專家,並多次電話詢問
◎網際網路 在網路尋找資料並和網友溝通
◎書籍、報導 尋找化石資料與歷史文件,並注意相關報導
◎錄音機、錄音筆 將訪談內容錄下,並作成紀錄
◎數位和一般相機 製成數張CD圖庫,利於影像編輯
◎掃瞄器、印表機 掃瞄報紙、相片及學生採訪報告的作品
◎筆記型電腦 戶外訪查時,即刻編輯圖片與資料
◎可攜帶硬碟 存取大量資料與圖檔
◎電腦軟體 FrontPage2000、dreamweaver3.0、PhotoImpact7.0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自「南瀛化石」網界博覽會專題,獲得2003年國中組第九類其它事項金牌獎,我們便下定決心,要為埋下伏筆的陳春木爺爺努力下去,於是透過原團隊人馬,費啟宇、林麗芬、陳志鵬和王良傑老師的「四大天王」堅強陣容,換上我們五位「青春美少女天后」,扮演每次訪查發言人的角色,而四位老師則扮演幕後推手的角色,兩方面經過多次開會討論、檢討,採實際考察的方式,重新走春木爺爺走過的路,一路上對照「台南地方鄉土誌」這本書上所寫的地名,一邊訪查,曾在不知名的蜿蜒小路,陳志鵬和王良傑老師熟悉的帶領我們穿梭其中,無論下雨、天晴、寒風刺骨,皆得出任務,犧牲了近三個月的午休與週休假期,不斷與春木爺爺周遭的人連絡,安排時間與訪問,專題製作才得以順利推展完成。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去年本校以探索南瀛化石為主題,進行一系列的專題製作,在本校興起一股化石研究的狂熱,鑑於許多師生反應熱烈,因此本學期將化石的主題更進一步的延伸至人文史蹟等相關研究,由於事前長時間的醞釀與計畫,經過仔細的討論及修正,適當的任務分工,使得工作容易順利而圓滿。
無論是學校行政或地方人力,對於本活動均十分支持,在工作執行、經費申請及器材支援上,均給予最大的協助。最重要的是本校師生對於此教學活動需求的共識極強,利用午休與假日時間,帶領學生探訪化石之鄉「左鎮」、「玉井」抗日歷史史蹟、平埔族文化、鄉土地名考察,嘗試以親身感受、實物教學,整個專題活動是熱熱鬧鬧展開,且轟轟烈烈進行的,活力十足,已達到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學習的熱度,化被動為主動之目的。學生們在活動中不斷發出讚嘆與驚訝,「哇!原來我們的家鄉是那麼美」,從他們臉上的驚喜與笑容,我們感到最大的成就與肯定。
地方鄉土文化在過去經常是被淡忘的教學題材,南瀛文物之美、豐富的人文藝術、純樸的民情、美麗的大地,何不經由本專題製作,將這些鄉土寶藏,推展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讓更多人認識與分享?

5、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我們的網頁資料大部分來自於專訪內容彙整,在訪問之時已取得受訪者的同意。網站資料是以e-mail的方式取得作者的同意使用權;而文獻資料、拷貝書本圖片,則是以公文行文方式向「常民文化」出版社劉還月社長授權「台南地方鄉土誌」這本書供我們使用圖文,另外「耕石樓」涂順從先生的「平埔族」調查文獻、左鎮拔馬平埔文物館、化石館、台南縣自然史館等文宣資料,也皆取得同意的使用權;另外大崗山文史協會陳志鵬老師,協助拍照並提供珍貴資料,照片除了本隊自行拍攝之外,其餘皆由攝影者主動提供,並同意我們使用於網頁中。

6.發現、教訓、和驚奇
     春木爺爺在窮鄉僻壤的鄉鎮,在白堊紀的惡質土地上,默默尋找著自己的文化,沒有掌聲、沒有鎂光燈的喝采,沒有高學術單位的文憑認證,沒有將化石佔為己有,這種付出、這種無私的精神,令人感佩,我們今天能夠將他的人生過程,超過半世紀歲月的文獻整理出來,只是在他眾多的貢獻中的一小部分。在面對菜寮溪這條化石之母河,孕育平埔族的河床,抗日志士的血跡,悠悠的溪水流過,雖然水過無痕,但是時空的情感,不會因為剛下過雨的泥地,把我們的腳陷下去,即使在傾斜的山路中,不慎摔倒,風雨打在臉上,鞋子滿是泥巴,但是一想到春木爺爺,曾經守望著這條波光粼粼的菜寮溪,我們不覺精神一振,彷彿春木爺爺出現在眼前,內心決定,要將春木爺爺的不平凡傳奇,透過網路報導給世人,讓大家能珍惜與關愛這片土地!
我們很感謝兩位指導老師----林麗芬、費啟宇老師,給大家表現的機會,在我們「青澀的年代」留下一頁頁令人難忘的回憶,真的,工作辛苦、友誼甘甜、成就無限,在結束後,仍依依不捨過去如此美好的日子,值得珍藏!


(四)專題研究計劃貢獻度說明
                                    「菜寮溪的守護神----化石爺爺陳春木」貢獻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一、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二、攝影及錄音
三、擬定訪問大綱
四、紀錄訪談內容
五、填寫進度報告
六、資料收集
七、參與網頁製作

50%
指導教師

一、召開小組會議
二、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五、電腦技術輔導
六、擬定專訪對象及行程
七、網站資料庫程式設計
八 、尋求家長資源

25%
家長 一、聯繫受訪對象
二、提供交通支援
三、計畫諮詢
10%
社區居民 一、提供相關資料 5%
學校教師
工程師
一、協助網頁製作二、網頁美編諮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