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竹是台灣特有種,主要產地又是在太平的山區,所以要在這裡特別介紹,蓬萊竹有許多別稱,像是「石竹」、「山竹」,而蓬萊竹的筍子也有許多別名 和俗稱,例如:「斬頭筍」、「刣頭筍」、「山筍」、「皇帝筍」、「朝代筍」......等等 (幸好沒有石筍),非常多的名稱,所以,當你聽到這些名稱時,不要懷疑,它都是指蓬萊竹。

在太平,有許多關於蓬萊竹的故事,特別的是,如果你到太平的山區問那些老農民蓬萊竹在哪裡,大概沒有人會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只要你提到斬頭筍或皇帝筍等名字,他們就會滔滔不絕的告訴你許多關於蓬萊竹的傳奇。蓬萊竹,真是一種富有傳奇色彩的蔬菜呢!再附帶一提,採筍人去刈筍時,通常都在現場就把筍子處理完畢,遍地的筍殼及筍子難吃的部位直接棄置在地上,一個熟練的採筍人,運氣好的話,一天最多可以採到五十台斤,一趟採下來,人差不多也要累 得四腳朝天。

蓬萊竹的其他名稱都是有由來的,像是"斬頭筍"

這個名詞的由來很特別,早期,太平的山區還有一些原   住民在這裡生活,而漢人也在太平的平原地區開墾,特殊的環境造成原住民常和漢人起衝突,每次總是造成許多人的傷亡,而蓬萊竹喜歡生長在深山中,價格又高昂,使得許多漢人常去深山裡採蓬萊筍,那些採筍人去採筍前都會到土地公廟上一炷香,如果 在祭拜時土地公滾落到地上,就代表那些原住民會出草殺人,如果土地公安然的坐在座位上,就可以安心(早期太平的土地公神像皆以溪邊的圓石代替),偏偏有人不信邪,貿然進入山中刈筍,結果,自己的頭反被原住民砍去,因為這些原因,老一輩的人就為蓬萊筍取了一個別稱,叫做「斬頭筍」。

至於朝代筍」這個別名,則是因為蔣介石總統去世的那一年,所有的蓬萊竹全部開花,然後枯死,彷彿象徵著劃時代的巨變,之後幾十年的空白期,都找不到蓬萊筍,直到近幾年,才在太平的深山中再度尋找到蓬萊竹的芳蹤,值得一提的是,那一次蓬萊竹開花時,正好是台灣嚴重缺糧的時候,在飢餓的情況下,不少人去撿拾滿山滿谷酷似稻穀的蓬萊竹種籽,卻發現,煮熟後的蓬萊竹種籽味道很像白米飯,這個發現保住了這些飢民的性命,蓬萊竹成了救命的植物。

再來就是皇帝筍以及刣頭筍,為什麼會叫做皇帝筍呢?這就要從蓬萊竹重現塵世以後說起了,當蓬萊竹再度被發現後,幾位採筍人不辭辛勞的翻山越嶺去採筍,但是,蓬萊筍這次卻沒有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原因是:蓬萊筍有點苦味,而這些消費者不懂得處理,於是,成堆的蓬萊筍遭到棄置,懂得如何處理的採筍人感到 非常可惜,所以他們把處理的方法公布,就是:蓬萊筍需要用水煮沸後,再以小火熬兩個小時,這時不但完全沒有苦味,而且吃起來還甘味無窮,方法公布後,蓬萊筍又受到許多消費者的歡迎,於是又有人給它一個封號,叫做皇帝筍,另外,因為蓬萊筍必須去頭去尾,於是又有人戲稱它為「刣頭筍」,為什麼要介紹那麼多呢?因為,蓬萊筍有那麼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們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

蓬萊竹的數量很多,但筍子的產量卻不多,為什麼呢?因為它的生長期短,筍身可食用的部分又只有每節距上下一到二公分最嫩的部分,所以非常昂貴。每位婦女應該知道,坐月子時不適合吃筍子,但蓬萊筍不一樣,不但坐月子的婦女可以吃,連身體虛弱、腸胃不好的人都可以吃,很多人都沒有聽過蓬萊筍,吃過的人更少,因此,蓬萊筍成為喜歡吃山珍野味者的最愛。 太平的野味店主廚說:『皇帝筍採收後,為防止其纖維老化,並去除苦澀。要先煮二至三小時,去苦味後,再煮的湯汁就會變得甘甜味美,可直接飲用。筍湯可以直接拿來煮雞湯或做排骨湯,筍子清脆爽口。去老化後的皇帝筍,適合煮、燉、蒸、滷和涼拌等各種烹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