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劃簡報

                                                                      

《專題名稱:想茶.茶享∼坪林包種茶》
 
(一)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1.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 連結至坪林國中的備用網址

  3. 到我們學校的首頁:坪林國中

  4.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的日期:92年12月30日

  5. 學校:坪林國中

  6. 縣市:台北縣坪林鄉(詳細地址:台北縣坪林鄉國中路4號)

  7. 指導老師:鄭佳虹老師、陳華彰主任

  8. 我們的隊名:茶到底

  9. 參加研究計畫的學生人數:11人

  10. 學生的年紀:14~16歲(二年級與三年級)

  11.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信箱:annian@mail.pljh.tpc.edu.tw

top

(二)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特產特色

  2. 我們所定義的「地方社區」是:坪林鄉位於北宜公路之中間,為來往台北、宜蘭必經之道。坪林依山傍水,不論山產溪產均極豐盛,但最為出名的就是本地所產製的文山包種茶。適合茶樹生長的坪林,早年就有不少人栽茶加上鄉民看到茶葉帶來的經濟效益,原本還兼種點稻米或其他農作物的坪林人,幾乎全部改種茶。一心兩葉摘採下的青心烏龍成了熠熠發亮的黃金,坪林人一年的生活作息更是離不開茶事。現在的坪林,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鄉民還是以茶維生,只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加上市場開放的衝擊,坪林包種茶的未來有待全體坪林人共同努力走出新方向。

  3. 專題研究計畫概要:本次研究計畫中,為了明確方向,我們朝向以下三個方向出發:

    • 人文類–採訪坪林地區對包種茶發展史較在行的名人,以及在茶行經營頗有經驗的茶莊老闆。

    • 時事類–收集有關坪林包種茶的發展,對於坪林包種茶未來的發展及需要面對或改善的問題,以及其解決之道。例如觀光產業的介紹與發展、包種茶的行銷。

    • 地物類–探討坪林適合發展包種茶業與其地理環境、自然氣候有何關係。並實地拍攝坪林有關包種茶之物品及包種茶的製作過程。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我們的學校是以ADSL(上行、下載512Kb)連上網際網路,我們利用它來上傳研究進度報告,及製作網頁。

  5. 我們所要克服的難題有:

    • 由於我們的隊員包括了國二生及國三生,而國三生準備課業繁忙,於是僅能空出些許的時間參與討論,使得其他隊員的壓力更為沉重。

    • 學校網路連線不穩,導致本隊要上傳資料時常常遇到網路斷線的窘境。

    • 學校電腦教室的電腦等級較差,所以只能借用教師辦公室的電腦,除了家裡有電腦及網路的同學之外,其餘的人在學校只能同時使用兩台電腦,所以進度遲遲無法順利的完成。

    • 因為學校人數少,所以許多活動都需要研究計畫內的隊員去協助,因此造成了隊員的負擔,可以研究討論的時間又減少了許多。

  6. 心得箴言:由這次的研究討論,我們知道了坪林包種茶對坪林人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做一個專題研究計畫不僅僅是口頭上說,而是要所有的隊員付出時間及體力來達成的艱鉅任務。我們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了許多項艱難的任務,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遇到了段考、管樂比賽等等活動,使我們的研究時間又少了許多。所以,所有的隊員幾乎都是漏夜趕工,實屬辛苦。而在研究計畫內,我們學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而更讓我們感動的,就是我們的指導人員也是不遺餘力的幫助我們,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才能完成,真的是非常的感激。

top

(三)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與學校本位課程及九年一貫結合之處:在八十九學年度時,學校開始了一連串的彈性課程活動,多從坪林鄉包種茶這方面去設計課程。於是,我們這次的研究主題就想到要從坪林鄉特產-包種茶去切入。而在九十一學年度時,學校還融入的自然環境以及地方特色保存的課程,所以,我們研究計畫所融入的,都是希望學生能更了解坪林,能更愛坪林鄉的特產。這個研究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隊員們的投入,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
  2. 我們所使用來完成專題研究計劃的資訊科技如下:
    • 運用的工具清單:電腦、DV、數位相機、錄音筆、掃描器、錄音機、印表機、網際網路、書籍類包括Photo Impact 8.0Front Page XP、鄉刊、期刊性物質、坪林鄉地方參考資料等。

    • 使用內容:使用電腦及網際網路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上傳;使用DV、數位相機、錄音筆、錄音機等器材完成訪問及圖片的工作;使用Photo Impact 8.0Front Page XP修改圖片及製作網頁。

  3. 我們所扮演地方大使的角色是:我們的隊長和副隊長扮演發言人的角色,我們所做的訪問,由隊長及副隊長說明我們的研究主題及計畫,並連絡受訪人,和受訪人做訪問的時間確認。經由和地方具有茶知識的人訪談,我們進行了一次經驗的傳承及傳達我們熱愛鄉土的心情。

  4. 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與衝突:經由希望在我們的研究計畫以網路的方式呈現的同時,能夠將我們坪林包種茶這一項特色推廣出去,使更多人認識了坪林,想到來坪林觀光,以帶動了坪林的人潮。而在做訪問時,我們也試著提出我們對鄉內發展的期望,希望能讓坪林的機關首長或者是坪林鄉民激起改造坪林新環境的意識,讓坪林的地方特產更具有其特色。

  5. 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對於我們專題研究計劃的協助:地方上的成員不只是接受我們的訪問,對於提供資料更是熱烈參與,讓我們也意識到坪林地方的團結與這一股凝聚力。在此我們特別感謝:

    • 坪林鄉鄉民代表會主席-陳明義主席

    • 坪林鄉農會總幹事-林文恭先生

    • 坪林鄉產銷班班長-鄭冬泉、陳天祐

    • 坪林茶莊-楊超銘先生

    • 坪林鄉觀光發展協會-馮騰廣先生

    • 坪林鄉觀光發展協會-鐘文元先生

    • 坪林鄉公所

    • 坪林鄉農會

    • 坪林鄉鄉民代表會

    • 坪林鄉觀光發展協會

  6. 發現、教訓和驚奇:我們發現坪林濕潤的環境適合包種茶的生長,再加上坪林鄉茶農精湛的技術,已經使坪林鄉的包種茶可以說是馳名中外,備受許多人士的喜愛。而鄉內包括坪林鄉公所、觀光發展協會等機關單位以及坪林鄉民也極力的推銷坪林包種茶,大家對於茶產業的發展都很努力,也很盡心,讓我們感到很敬佩,也更喜愛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

top

(四)專題研究計畫貢獻度說明

   組別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人文組

事物組

地組

時組

馮崇宇、蔡孟軒、李慈芸

黃郁涵、陳偉伶、王舒怡

陳麗安、傅韻、陳怡靜

鄭如荃、高榕禧

1.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2.攝影
3.訪談內容紀錄
4.編輯書面資料
5.擬定訪問大綱
6.填寫進度報告
7.收集資料

 

 

 

75%

人文組

事物組

地組

時組

吳正修、曹美惠     老師

鄭崇田、廖美智、林中一 老師

葉素君 老師

劉曉倫、陳家瑩、吳慧蘭 老師

1.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2.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3.收集資料

 

 

5%

人文組

事物組

地組

時組

陳華彰主任           

鄭佳虹老師

1.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2.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3.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4.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5.電腦技術輔導

 

 

10%

 

人文組

事物組

地組

時組

 

坪林鄉鄉民代表會主席-陳明義主席

坪林鄉農會總幹事-林文恭先生

坪林鄉產銷班班長-鄭冬泉、陳天祐

坪林茶莊-楊超銘先生

坪林鄉觀光發展協會-馮騰廣先生

坪林鄉公所

坪林鄉農會

坪林鄉鄉民代表會

坪林鄉觀光發展協會

提供資料

 

 

 

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