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師

 

首頁
家在何處
家的成立
家的老大
家的小孩與故事
家的才藝
家的朋友
家的活動
家的困境與夢
點滴心情
計畫簡報
送愛到我們家
進度報告
相關網站
院長杜老師馬老師崔老師

杜老師

 當初來到兒童之家的原因:                       

    由報紙應徵,說明教會徵老師。杜老師本身是基督徒,自己大概了解教會徵老師是要帶小孩的。第一天應徵時,小朋友都上學了。之後,院長請杜老師挑禮拜六的時間在到兒童之家,那時小朋友很少,才十幾個,院長問要不要留下,杜老師決定先待一陣子看看,一待才發現原來這些小孩都是沒有父母的,跟自己之前的想法不一樣。

從最初到現在的心理路程:

    杜老師本身是正常家庭的孩子,自己有一個很好的父母在照顧,但是身為他們的老師時,發現他們須要愛、關心,但是他們不在乎你給的愛有多少,只要你對他們是善的,他們就會很滿足,有一次掙扎想離開,但突然有一個小朋友生病發高燒,並一直喊媽媽,於是又決定留下照顧,是因為個人覺得子給她的感覺很特別,又認為他們需要愛才留下。

帶小孩的工作需要那些類型的人?

    晚上有社區義工媽媽照顧他們,替他們煮飯、打掃,杜老師基本上是做行政的工作比較多,有空會陪孩子打球、玩,照看他們的生活。

那些工作比較使不上力,較困難?

    教導孩子,有一次孩子多到五十幾人,你很難了解他們的心,因為有些是生長在叛逆家庭的,父母不在乎它們,如果兩個吵架安慰一個,另一個會較不平衡,得失心太重。

孩子多是那些族群的?   太魯閣族較多,也有平地的。

孩子會不會找之前的父母?

    杜老師認為小孩子最悲哀的是明明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但卻要自認自己有很完整的家,潛意識知道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卻安慰自己有很完整的家,造成杜老師無法說出事實,一旦說出了,孩子心中的夢也碎了。

孩子抑在心中的不良家庭,其行為會不會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叛變、自卑、自閉等)

    叛變也是有,太超過時,杜老師會把二人叫來問清楚,理由是在過去的家庭可能喜歡打人,孩子是哪一種情況就依情況進行輔導,因為怕孩子會把前一個家庭的不良習慣帶來。

有無教師執照?

    目前沒有,但有受過一些訓練,也有和社會局互動,參加社會局辦理的活動,結業時可領證書,訓練主要有分社工、幼保人員、褓姆三種不一樣的課程

社工:針對心理輔導。

褓姆:課業、生活指導。

孩子的家長是否會回頭討回孩子?

    很少發生,社工會定期調查,如發現有孩子家庭機能完整,可撫養孩子,便會請他們領回孩子,畢竟他們有一個責任在。

孩子回原家後,又被父母打,是否會再回來?

    社會局有管區,該管區會拿捏孩子適合轉到哪些機構。

為何國中畢業的孩子就不再收容?

    因為那時正值叛逆時期,且牽扯到少年,之前收容的都是中輟生,他們會欺負國小五、六年級的女生。有些國中畢業的人想半天在學校,半天在工廠,自給自足。

原住民兒童之家目前最大的問題:

    辦立案,因為關係到房舍問題,立案需要政府九個局都同意才可,本想就地合法,但是牽涉到土石流的問題(山坡超過45度),所以尚未立案。立案後幼保及褓姆人員會不斷加入,最大的差別在政府的補助及人力的進駐,會受到更多社會人士及團體的認同。

兒童之家是否有收容受暴力的孩童(一般暴力)?

    有,未遭性侵害者,一般進入兒童之家有三原則:

一、父母遺棄。

二、父母無力撫養。

三、父母雙亡。

暴力只是父母愛欺負他,所以情況不同。

孩子進入的管道:

    多是經由社工評估,由家長、教會、學校送來。

資源的提供:

    醫療資源:門諾醫院提供手術及住院的協助,鄰近的畢昇診所提供小型疾病治療。

    教育資源:與秀林國小有密切聯繫,該校提供課業輔導。兒童之家設有成長班,先前是培養種植作物,後有技能教育。

最迫切的需求:

    志工及義工的介入及援助,生活用品的捐助,房舍部分。管道多由家庭收集或公司行號以公司名義向濃會訂購捐助。也有曾經收容的人回饋金錢、物資。

兒童之家孩子的可愛之處:

    單純、活潑。

對兒童之家的期許:

    希望立案,教養更多孩子,回饋社會。

對於自己的生涯規劃:

    沒有意願離開,希望能補充更多專業知識及更廣的行政工作。 

prev02.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