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採訪實錄星座成員


 

消失的獵場-----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獵戶星座               

 

 

1. 連結至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felixyu

2. 連結至香林國中的備份網頁

http://www.sljh.cyc.edu.tw/hunter/index.html

2. 連結至香林國中的首頁
http://www.sljh.cyc.edu.tw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4. 學校:香林國中
5. 縣市:嘉義縣阿里山鄉
6. 老師或班級:余南誼老師、蔡向偉老師、李瑞玲老師
7. 多少學生參予這個專題研討計劃?8人
8. 他們的年紀是:12-16歲
9.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yufatkimo@yahoo.com.tw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一.  我們參加的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社團與族群

二.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我們學校就在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海拔2195公尺,是全台名附其實的最高學府。校園四週放眼望去高聳的柳杉、千年紅檜神木林立。除了名聞暇耳的櫻花勝景,山坡上、石階旁.隨處可見美麗的野花。烏鴉、冠羽畫眉、熟鳥,更是我們學校地區的常住鳥。

      我們的同學主要來自附近住宅區、大阿里山地區及梅山太和等地。我們團隊鎖定低於學校海拔2000公尺的達邦部落為這次探索的據點,因為我們大部份的鄒族同學來自達邦。那是鄒族的古老部落,保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尊重。

 

三.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我們學校學生人數雖少,但卻含概了閩南、客家和鄒族等三種族群。在這樣多元文化融合的學習環境中,我們試圖藉由「失落的獵場」這個主題尋找屬於自己族群的特有文化。原住民文化在鄉土意識抬頭的今日相對地有較具體而保留完整的根可以尋求。尋根,總要有個方向,於是我們團隊決定以鄒族文化為研究目標。

     鄒族以地區來說可分成南鄒族和北鄒族,我們的鄒族同學全部屬於北鄒族。北鄒族有兩大部落,達邦和特富野。這兩大社都有相當久的歷史,也保留多數鄒族的傳統文化祭典。然而,原住民在歷經不同政權統治之下,從海邊遷移到高山,再從高山移居山谷是不爭的事實。本團隊試圖從達邦出發,尋找屬於達邦人的老部落。

     找到老部落的所在地、還原老部落的樣子、老部落人的食衣住行育樂、老部落的產業文化….,都是我們想要探討的課題,其中尤以老部落的產業文化更是本團隊最想追的根究的底。

     曾經, 打獵是鄒族部落最主要的產業, 部落的階級、祭儀、服飾、飲食、音樂….等所有傳統文化都與打獵習習相關。但是,隨著時代變遷, 現在的獵人已經很少了。獵人文化傳承的不多,但我們團隊有一股澆不熄的使命感,我們要探訪最後的獵人,我們要歌頌獵人的風功偉業,我們要尋找失落的獵場。

     

四.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台灣學術網路 TANET、中華電信 ADSL

五.  我們克服的難題:

     1. 交通: 學校距離我們研究的地區海拔落差將近2000公尺,交通往返的不便是我們第一個要克服的難題。幸好我們的指導老師各個都是駕車好手,兩部自小客帶領我們團隊上山下海,好不神勇。

  2. 語言: 要尋找老部落,我們得先找到來自老部落的人。經過我們隊員的明察暗訪,發現達邦的耆老多多少少都還跟「獵戶星座小達邦」有親戚關係ㄋ! 於是獵戶星座一票人馬浩浩蕩蕩驅車前往訪問達邦最年長的耆老楊ㄚ嬤,但是….我們的楊ㄚ嬤說的是鄒語,聽得懂的也還是鄒語。就在所有隊員束手無策之際,幸運之神終究沒忘記我們, 來了一位60多歲聽懂國語的阿伯,充當翻譯,才讓我們順利完成訪問的工作。這也讓「獵戶星座小達邦」對鄒語的傳承有更深重的使命了。

3. 時間: 為了在不影響學校課業的前題下,我們大多利用週末假期實地探訪老部落進行研究工作。把休閒娛樂擺一邊事小,部分隊員原本需利用假日採茶、採山葵、採愛玉子的,也都暫停打工。對家境較清寒的隊員來說,經濟損失並不算小,幸有多數家長的體諒與熱心協助,才讓所有隊員可以安心快樂去探險。

4. 資訊能力: 網頁製作也是我們不斷在努力學習的能力。在這次專題研究中,每個隊員在資訊能力上都遇到不少瓶頸,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都進不了不少。

5. 溝通協調能力: 對大部分隊員來說,這次的專題研究是求學過程以來第一次團隊學習。隊員中有些同學擅長觀察找資料或網頁製作,然而溝通協調的能力確是合作學習不可或缺的。溝通協調也是我們團隊努力克服的,並且收穫豐富。

6.心得感想

    研究過程中與社區結合了解到達邦村的歷史背景

    回到老部落體驗到族人以前的生活環境

    藉由獵人步道見識到狩獵文化的智慧

    在狩獵文化中了解到鄒族人的英勇與智慧

 

 專題研究要素

一、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當我們著手規劃鄉土研究計畫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網頁製作教學、數位影像的拍攝與製作。在強調e化的時代理,資訊融入教學一直是九年一貫中重要的課題,如果我們將鄉土研究網頁製作完成,且放置於校網之中,那麼我們不僅將資訊融入了教學,而且這個鄉土網頁也將成為學校鄉土教學時最重要的輔助教材。

同時在製作網頁的過程中,同學必須獨立發掘問題、找資料尋求解答、注意訪談時的細節與禮貌、拍攝DV與錄音筆的轉錄,都讓同學體會到人際關係的協調溝通,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促使學生在無形之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做鄉土踏查的過程當中,同學們對於自己家鄉的人文、歷史背景有通盤的深入瞭解,因為這次的調查,能讓原住民同學更深刻的警覺到鄒族文化傳承不易且即將消逝的危機,也因此培養了學生深厚的鄉土情懷,這是在進行鄉土研究時,學生所得到的最大收穫,讓學生以身為鄒族後代為榮;以鄒族文化的傳承為使命。

二、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影像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度
數位相機 學校、老師 影像記錄 5
印 表 機 學校、老師 影像輸出 3
電腦 學校、家中 影像輸出 5
掃 描 器 學校、老師 圖像處理 2

聲音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度
錄 音 筆 學校、老師 聲音記錄 4
DV錄影機 學校、老師 影像記錄 4

交通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
汽    車 老師、家長 走訪探查 5

聯絡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度
電    話 學校、家長 平時的溝通聯絡 4
電    腦 學校、家中 E-mail 4
手    機 老師、家長、同學 平時的溝通聯絡 5

資料收集整理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使用度
電    視 學校、家中 記錄片觀賞 2
電    腦 學校、家中 學習、上網 5
書    籍 圖書館、學校 資料蒐集 4
圖 書 館 學校、鄉公所 資料蒐集 2
錄放影機 學校 影帶播放 2
電腦軟體 學校、家中 圖像處理與網頁編輯 5

電腦軟體:

軟體名稱

用        途

 Photo Impact 7 圖像製作與處理
 Photo shop 7 圖像製作與處理
Flash MX 動畫製作
Microsoft Frontpage 網頁編輯製作
Namo  5.5 網頁編輯製作
Internet Explorer 找尋資料與溝通
Microsoft Office XP 整理文字資料
CuteFTP4.0 上傳網頁

 

三、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1. 學生參與:透過學生間的同儕力量,向校外或社區人士宣導。

2. 社區參與:透過參與社區活動,讓更多的社區民眾知道我們的研究主題及內容,並利用專訪的機會,對於訪問者說明我們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促使社區人士與家長參與。

四、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曾經打獵是鄒族部落最主要的產業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獵人已經很少了。 由於獵人文化傳承的不多,所以我們要探訪最後的獵人我們要歌頌獵人的 豐功偉業我們要尋找失落的獵場。 找到老部落的所在地、還原老部落的樣子、老部落人的食衣住行育樂、老部落的產業文化….都是我們想要探討的課題其中尤以老部落的產業文化更是我們所要尋求疑惑的解答,進而促使政府相關部門重視這個問題•

五、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一、社區人士、家長:達邦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隆義先生、安爸爸、楊宏志大哥、大嫂對於我們研究內容及呈現方式,提供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協助我們相關文史資料的蒐集。尤其是安孝明大哥更帶領我們體會獵人生活,助益我們良多。

二、學校教師:陳福裕校長始終給予我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並且協助聯絡社區人士。梁淑梅教師、王耀慶教師、黃富源教師

協助蒐集資料、相關技術支援與建議,是我們最大的後盾。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我們的網頁資料大部分來自於專訪內容彙整,在訪問時已取得受訪者的同意;照片處理由本團隊自行拍攝、製作;文獻資料亦是透過社區人是取得作者的同意。

七、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做專題研究的過程當中,同學們對於自己族裡的獵人文化、老部落的歷史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因為這次的研究,能讓原住民同學更深刻的警覺到,鄒族文化傳承不易且即將消逝的危機,也因此培養了學生深厚的鄉土情懷,這是在進行鄉土研究時,學生所得到的最大收穫,讓學生以身為鄒族後代為榮;以鄒族文化的傳承為使命。

-------------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安怡馨

      高駿逸

      莊勝豪

      高駿軍

      陳英迪

 

錄音和紀錄

畫圖和作網頁

資料收集與整理

資料收集與整理

拍照

50%
指導教師
蔡向偉

余南誼

李瑞玲

召開小組會議

 

採訪對象的聯絡

 

資料研究分析

 

電腦技術指導

 

文字整理

20%
家長
安爸爸

安叔叔

接受我們的訪問

告訴我們有關老部落的資料

 

體驗獵人生活

15%
社區居民
楊大哥

楊大嫂

提供相關資料
10%
學校教師
陳福裕校長

梁淑梅教師

王耀慶教師

黃富源教師

 

協助蒐集資料

相關技術支援

 

5%

 

關於獵戶星座失落的獵場生命的平衡者小獵人的省思重回伊斯基雅那

 


著作權(c) 2003嘉義縣立香林國民中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