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生活

上山耕作之原住民朋友  泰雅族的農耕將一年分成冷熱兩季,以拔去綠豆莖後,為冷天的到來; 桂竹生筍時,就是轉熱的時候了。Meraho gaga在一年中會隨時注意自然界的變化,以及農作物生長的情形,以決定播種與收割的時間,在有災害發生時,還要作一些祭祀活動。

  泰雅族的農耕方式為山田燒墾(slash-and-burn),也就是焚林開墾耕種 (swidden farming 或 swidden agriculture),又稱為輪耕農業(shifting cultivation),或刀耕火種游耕

  此種耕種方式之種植多為塊根作物,或是旱稻。山田燒墾乃將原始林焚燒並清除雜草後,利用灰燼做為肥料,然後在該土地上種植經濟作物。數年後,地力逐漸衰竭,雜草再度增多,原來耕作的土地就休耕十年到二十年,讓土壤的養分逐漸恢復之後,再行使用,此即輪耕農業。

昔日泰雅族原住民搗粟的情形  山田燒墾所使用的農具,為形制簡單的掘棒和小鋤,運用簡單的、就地取材、用火烤硬的木柴製成,這種不用犁與獸力的種植方式也被稱為「園藝栽培」(horticulture)。整個山田燒墾的周期可分為:擇地(site selection)、砍伐(cutting)、焚燒(burning)、耕作(cropping)、休耕(fallowing)等五個不斷游耕循環(swidden cycle)的階段。因採行山田燒墾必須不斷開墾新的土地,有時聚落就必須跟著遷移。

  由於山田燒墾農業模擬原有之生態系統,對田地的輪作比作物的輪作重視,讓土地處在短期的使用而長期的休置。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此種耕作方式支持著人類尚未侵入前,土地平衡生態系統的結構,單純的適應原有的生態系統,是一種極具保護生態觀念的農業。


遊耕循環運作
▲遊耕循環運作 (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昔日泰雅族的山田燒墾
▲昔日泰雅族的山田燒墾
昔日泰雅族的耕種生活
▲昔日泰雅族的耕種生活
昔日泰雅族原住民養蠶的情形
▲昔日原住民養蠶的情形
泰雅婦女割取苧麻
▲泰雅婦女割取苧麻
泰雅婦女披曬麻絲
▲泰雅婦女披曬麻絲
泰雅婦女織布
▲泰雅婦女織布

參考網站:
http://163.19.54.186/atayal/g-1.html
http://www.bisouth.com.tw/a-4-3.html
http://www.nmp.gov.tw/enews/no11/page_02.htm
http://www.nmns.edu.tw/New/Exhibits/90/uma/page1-2.htm
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PlantHistory/Hong01.htm
「泰雅影像紀錄展專輯」,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八十四年全國文藝季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