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青雲軒)採訪計劃           小記者 曾奕傑

 

一、受訪者:張聰明先生、張德先生、張明輝先生、張姜先生、許龍佐先生

二、採訪日期:92.10.14

三、採訪地點:青雲宮圖書館

四、採訪題目:

  1、北管社在什麼時候成立的?到現在有幾年了?共交接了幾代?

       早在據時代,張揚(字元亨)就已組成北管社,經張老虎許漢清

       手,今由張明輝先生為召集人,直到民國七十一年才定名為「青雲軒」

       ,總共歷經三代。

  2、您們的團員有幾人?年齡有多大?

       基本最少應該是8至10人,但因老年逐漸凋零,現在大約剩下6、7人,目

       前年齡約在六、七十歲之間,其中張姜先生已是84歲高齡,所以已不參

       加演出。

  3、您們的演奏形式如何?使用什麼樂器?

       可分武場和文場,武場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樂器有嗩吶、鼓、鈸和

       鑼;文場則以吹和拉弦為主。正統北管要搭配樂器演奏唱曲(用北京

       語),每人皆有自己的角色唱曲,例如張德先生唱大花或老生、張明輝

       先生唱老生、許龍佐先生唱旦。

  4、您認為北管音樂的特色是什麼?

       熱鬧。

  5、您們一般是在怎樣的場合表演?過去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表演活動以廟會活動、婚喪喜慶的場合為主,以前多為北管樂曲表演,

       但因北管表演較費時,所以現在大多只表演開路鼓和扮仙。

  6、你們是跟哪位師父學習的?是屬於哪一派?

       跟一位綽號叫「跛腳典仔」的師父學的,是屬於「西皮派」。

  7、你們大多在哪些地區表演?在大社鄉的表演機會多不多?

       在大社鄉以及鄰近鄉鎮的表演機會較多,也常到金獅湖左營鳳山

       赤崁梓官…等地表演。

  8、為什麼叫做北管?這種技藝在學習上是不是很困難?

       因為是由中國北京傳來的音樂,以前不識字時要學習較困難。

  9、南管和北管有什麼不同?

       南管唱閩南語,較文雅;北管唱北京語,較熱鬧。

 10、有沒有收徒弟來傳承技藝?

       沒人願意學。

 11、您期望未來如何發展?

       儘量傳承,不要失傳。

 12、其他

       農曆十月二十三日將在楠梓開天宮表演。另外,農曆十月二十三日,

       社鄉三義堂晉香也有陣頭遶境,可把握機會來拍照。

                  北管(青雲軒)採訪日誌       小記者 曾奕傑報導

 

       早在據時代,張揚(字元亨)就組成北管社,經過張老虎許漢清之手

,今由張明輝先生為召集人,直到民國七十一年才定名為「青雲軒」,總共

歷經三代。表演北管人數最少8至10人,但因老年逐漸凋零,現在約只剩下

6、7人,目前年齡大約六至七十歲之間,其中張姜先生已經84歲高齡了,所

以不參加演出。


       北管可分武場和文場,武場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樂器有嗩吶、鼓、鈸

和鑼;文場則以吹和拉弦為主。正統北管要搭配樂器演奏唱曲〈用北京語〉

,每人皆有自己的角色唱曲,例如張德先生唱大花和老生、許龍佐先生唱

旦...等,北管音樂的特色是非常熱鬧。


       表演活動以廟會活動或婚喪喜慶的場合為主,在大社鄉和鄰近鄉鎮的表

演機會較多,也常到金獅湖左營赤崁梓官…等地方表演,以前多為北

管樂曲表演,但因為北管表演較費時,所以現在大多只表演開路鼓和扮仙。
 

       北管是北京傳來的音樂,他們是跟一位綽號叫「跛腳典仔」的師父學

的,是屬於西皮派。南管和北管是不同的,不同的地方在南管唱閩南語,較

文雅;北管唱北京語,較熱鬧。
 

       因為現在沒人願意學北管,所以眼看著這項技藝也即將失傳。我希望北

管能儘量傳承下去,不要失傳。因為這項民俗藝術實在太寶貴了,如果保留

著,還可以讓以後的子子孫孫聽到這麼悅耳的音樂和腔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