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老人

 

緣起普安堂祖田八景

 

龍泉老人

          龍泉老人-李應彬先生,小時後父母雙亡,小學畢業後即因家貧而輟學。靠著自修學習,18歲便成為寺廟彩繪的名師,當時人稱「18歲師」。33歲時以膠彩畫二度獲「台灣府展」入選。38歲後開始西畫創作,之後十數年間,先後參加省展和台陽展榮獲免審查資格。民國時期,投入應用美術的領域。

       李應彬先生除了過人的繪畫天份之外,不論老莊、佛經、詩詞、漢方醫藥均有廣泛的接觸。53歲時,皈依三寶成為居士。獨自前往土城媽祖田擔任普安堂住持,並自號為「龍泉老人」;慘澹經營堂務、普安堂因而成為深具人文氣息的佛教聖地。 如果說台灣的藝術家前輩中,李梅樹先生代表了三峽、李石樵先生代表了新莊、那麼無疑的龍泉老人----李應彬先生則代表了土城。

龍泉老人俗名李應彬,出生於民國前二年(一九一0),曾祖父自福建昭安移居台灣台北枋寮(今中和)。李應彬先生的祖父李炳華為前清秀才,因教育鄉梓,於日本名治年間受政府表揚為「擺接堡士紳」父親明謀成,擅長繪畫並從事裱褙,可惜英年早逝,當時李應彬先生不過三歲,此後全憑大他十歲的兄長照顧長大。

        李應彬先生九歲入彰和公學校,就讀期間名列前茅,且學校有對外活動則上台演講和在黑板表演畫圖,深得老師疼愛。十五歲畢業後,因經濟關係,未再升學,在家以父親所遺留下的裱褙道具,自學裱褙,同時也以畫譜為師,自修水墨畫,十八歲因友人之介紹加入艋舺油漆師父林德旺先生的寺廟「錦畫」行列,有一次因頭號畫師突然病故,遂暫時取代之,繪製門神,想不到卻普獲讚賞,人人稱呼為「十八歲師」此為李應彬先生從事寺廟錦繪的戲劇性序幕,此後數十年間,他足跡遍及台灣南北,其中尤其以二十九歲時﹝一九三八﹞與台南名師潘春原,一老一少,一南一北,同台競技,為台北龍山寺畫大片門神,而大受讚賞,引為生平一大盛事。李應彬先生最後的佛教寺廟繪畫則為替台北•北投•三峽白雞等三間著名的行天宮關帝廟作壁畫,當時為民國五十年代末﹝一九六0﹞。李應彬先生二十四歲﹝一九三三﹞因戀愛成熟,與林先生千金玉花小姐結為連理。由一個畫畫,夫唱婦隨,鄰近引為美談。三十三歲﹝一九四二﹞李應彬先生以膠彩「銀雞」﹝即雉雞﹞一作入選日據時代的「台灣府展」第二年,又以《台灣寺廟》再度入選,此作後來並為龍山寺所收藏,可惜毀於戰火。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盟軍大舉轟炸,於是全家「疏散」到台中霧峰。光復後,一家人由艋舺遷往「太平町」﹝今台北延平北路﹞繼續從事與民藝相關的生意﹝佛祖畫.裱褙.刺繡,以及各種傳統風俗的嫁妝用品﹞因每一件工藝品都極具巧思與匠意,十分受到顧客喜愛,生意興隆,雖小本生意,﹝和美堂先生﹞的名號自日據以來已經有口皆碑了。另一方面,先生還是繼續從是純美術的創作,因地緣關係,在台北歷史最悠久的開南中學當美術老師,但因自覺沒有正式學歷,不久便又辭去。可是卻有美術老師和青年畫家想拜在門下學畫,只因李應彬先生為人謙虛,並未接受。正好當時台北市長游彌堅先生創辦美術講習會,所以那些年輕畫家〈包括林錫堂•王水金•林顯模等,他們現在也都是【前輩畫家】〉,便相約前往參加。當時老師老師為楊三郎•藍蔭鼎•馬白水,和李石樵。到結訓時,因李應彬先生年紀最大〈與李石樵同年〉,所以大家推舉他致答詞。由於他對於水墨畫和膠彩畫本來已有相當造詣,如今又開始創作西畫﹝以水彩為主,因此在畫壇便擁有《雙刀流的美稱》。後來,先生便在第四屆省展〈一九四九〉以水彩《書齋清供》獲得西畫特選﹝文協賞﹞,被藍蔭鼎先生譽為台灣第一人在﹝西畫未分組前,一向由油畫得特選﹞。此後十數年間,先後參加省展,台陽展得獎數次,最後榮膺「免審查」。

    民國四十到五十年代,台灣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都處在轉型期,作為一個藝術家,先生本著「藝術即人生,人生即藝術」的信念,毅然地投入應用美術的領域,在這期間創作了不少月曆畫•電影海報•商標設計•服飾設計,卡片等以及其他日用品的美化工作,與台灣現代化同其脈動,此外也在當時最重要的少年雜誌《東方少年》為黃得時先生的歷史故事連載繪製插圖,歷時數載;而當時與李先生作同樣工作的另一插畫家則是林玉山先生。

    李先生除了超凡的繪畫天份之外,也十分努力好學;舉凡老莊•佛經•詩詞•漢方醫藥均廣泛接觸。時常在家或其他佛堂講授《道德經》與《金剛經》。再加上數十年的寺廟錦繪過程中的感動,因緣成熟,終於在五十一歲時(一九六0)皈依三寶在三峽元亨堂受戒,成為居士,過二年,則隻身前往土城媽祖田任普安堂住持。憑著無比的信仰熱沈與毅力,不畏難辛,慘淡經營,三十年如一日,將宗教.藝術與自然結合成為一體,終於使普安堂成為一個深具人文氣息的佛教聖地。六十歲時,先後塑造了丈餘高的地藏王菩薩像及其周圍景觀〈一九六九〉。信徒因受塑像的感動,乃捐款促成新大佛殿之興建,並完成左右護法的雕像,又配合設計了四周景觀及噴水池塘〈一九七九〉。七十五歲高齡〈一九八四〉,李應彬先生又塑造了濟公活佛雕像,觀者無不贊為栩栩如生,其女兒易修姑說鄰居曾提起濟公的神情有點像李應彬先生。自此以後,普安堂的美景便屢經傳播媒體披露,參拜或遊覽人士,莫不極表崇敬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雕像完成之後,李應彬先生又與台灣大學教授合作,為《台灣本草百科》繪製醫藥先賢畫像。八十歲之後,先生更加勤於作畫,特別是水墨菩薩,聖賢等寶像的繪畫,尤其是白描觀音,表現了至高無上的莊嚴美感。此外,每有一畫作完成,先生輒配以七言絕句多首,一一隱含修煉工夫的真諦〈宗教學上所謂「到理詩」〉,其作品之豐,令人震懾。李應彬先生雖然當時年近九十,仍然好學不倦,有著無窮的求知慾和用不完的工作精力,記得之前還聽他計劃要學會現代翻模術,以便在製作其他佛像,沒想到竟於八十四年秋(一九九五),突然去世,讓後人留下無限的帳惘和哀思。然而先生的淡泊明志,還有他那「志於道,遊於藝」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和效法。

     龍泉老人            龍泉老人之作

   

 

 ~龍泉老人~

藝術天才李應彬,

繪畫雕刻他最行。

水泥雕刻難度高,

但是只有他可行。

                  廖欣穎

 

 

 

著作權(c) 2002 我的公司。保留所有權利。
myid@my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