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發先生
訪談紀實


羅皓元先生 羅民軒先生 徐松展先生


羅永發老先生口述田尾盆栽發展紀錄:

   田尾的盆栽大約開始於40幾年前,當時只有兩位人士栽種。一位是李朝宗,一位是巫老先生(巫鴻卿、巫鴻澤的曾祖父)。那時種的數量和形狀,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可以說是盆栽,也不太算是。他們種植的目的,純粹是興趣,而非營業。因為他們的帶入,後來田尾就漸漸有人開始栽種盆栽。

  而比較像樣的盆栽,則是由我先開始。我已栽種將近50年了。慢慢的有同好逐漸加入。種很多後,就有人買。 那時都是栽種榕樹,榕樹可說相當於盆栽的代名詞。記得有一次田尾國中的創辦校長趙校長和他的父親來訪,看到我栽種的盆栽,直說他們彰化有許多人要買,卻買不到,於是他們向我買兩盆,問我多少價錢,我說我沒賣過,請他們自己帶回評價。那時一盆大約一尺長,兩盆賣了500元,相當於我那時半個多月的薪水。我開始覺得值得栽種,就越種越多,規模逐漸加大,漸漸開始有中盤商來批發。他們多將批到的盆栽帶到嘉義、北港、朴子、台中、豐原去販售。

  我開始栽種後,感染了同事,有林如堆老師(古榕園的老老闆)、張品老師和他弟弟張程、張志哲老師(長青榕苑的老闆),他們也加入栽種行列。後來又感染了更多認識的人,如溪頂的謝再印(松原園的老闆)。就這樣村子裡栽種盆栽的人口越來越多。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跟著栽種?在當時60年代,栽種盆栽利益太高了,利潤可說是成本的百倍。分析其原因:50年代經濟起飛,大約是63年石油危機,影響了塑膠業與整個工商業,不過過了一、二年,經濟突飛猛進。人們有了錢,才會想要休閒,來買盆栽。肚子填不飽的情況下,是不會有人玩這個的。因此當時盆栽算是大人物及有錢人的玩物吧! 一直到70年代,甚至80年初都算是盆栽黃金期。那個時期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行列,當時最多達40多家的盆栽園。

  盆栽學會是25年前在我退休前組織的,第一屆會長是林如堆老師,第二屆會長就是我。那年暑假我們在學校辦盆栽展覽會,地點就在活動中心旁的二樓教室展出,當時非常多人來參觀。至於為何會組織盆栽學會,主要是受其他縣市組織的刺激,而且有了組織可以讓我們田尾盆栽更能打響知名度。

問:羅爺爺你覺得田尾盆栽的特色是什麼?

  田尾盆栽與其他地區盆栽相比較,其實在樹種雕塑各方面都不相上下要我說我們田尾比較特別的應該是我們的數量可說是全省之冠

問:羅爺爺如何開始種盆栽的?
  
   我在小時候(年紀可能不到10歲),常喜歡到樹下去拔榕樹的小苗,將它們種在罐頭裡,種了瓶瓶罐罐的。有一天有人問我:「小朋友,那個你賣不賣?」我心裡覺得好笑。那個拿了5、6盆吧,他付給我4毛5。那個年代一斗米要3毛5,一斤豬肉也要3毛5,當女工一天的工資大約也是3毛5。

  可能是自己處於園藝的環境內,容易找到模仿的對象。一開始因為榕樹容易栽培,盆栽樹種全都是榕樹,直到20多年前才出現其他樹種。因為人總是喜歡變化,種榕樹之餘,就找其他的樹種來種。

   在20多年前才開放觀光護照,我在第二年便前往日本取經。當時看日本的書,就知道日本的盆栽比我們先進。日本,他們樹的年代久遠,造型優美,我們可以說是差他們一大截。我自己看了嚇一跳,當時我在日本住了一個月,參觀他們的盆栽村,琦玉縣的大宮市可說是全世界盆栽的『窗戶』。那兒有許多名家,他們主題樹是松樹(黑松、二葉松)、真柏,其他有雜木類、賞果的、賞花的…,很多人去看,回來就開始做榕樹以外的樹種。

  榕樹容易栽培,而雜木就要靠山採。以前山採是不受管制的,現在基於保護環境理念,就也無法山採。山採最多地區是屏東墾丁,種類有紫檀、七里香、朴樹、櫸樹、黑木。20多年前盆栽多是平地人經營,請原住民去找、去挖。給他一天1千多元工資,比他做工工資多一些。

問:羅爺爺覺得盆栽的價值在哪裡?
  
   盆栽可說是農藝加上美術兩門的結合。造型掌握「自然美」的原則,依據樹型本身的原形來做。例如:櫸木在日本武藏野非常多,它的樹型都為倒掃帚型,我們盆栽也是仿其貌。當然還要修修剪剪。

  盆栽界有句話:「盆栽是學不完的工程」--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還有一句話:「盆栽易主三次會更美」--每個人的做法不同,照顧的角度不同,而且樹時時刻刻在成長、在轉變。換個主人會讓樹更有不同的發展空間,樹就更美了。

  當你深入盆栽,你會發現盆栽很好玩!不一定要種樹,種草也很好玩。日本就有「草物盆栽」,在野外找棵野草,開著小花非常優美。也可以當作完盆栽的入門。而創作盆栽最聰明的做法是買半成品來把它做成成品。

  感謝羅永發爺爺能夠接受我們的訪問,讓我們知道田尾盆栽的歷史發展,以及羅爺爺對於盆栽的個人觀感,也聽到了羅爺爺小時候與盆栽發生的許多小故事。這個下午,我們過得很充實,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