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五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我們網界博覽會的作品放置處:我們的作品我們備用的網站

 2、我們學校的首頁:http://www.lcps.tpc.edu.tw

 3、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2003年12月29日

 4、學校:台北縣鷺江國小;詳細地址:台北縣蘆洲市民權路1號

 5、縣市:台北縣蘆洲市

 6、老師:翁麗淑、張淑惠、陳韋良老師

 7、我們的隊名是:屐車隊共有十三位學生參予這個專題研討計劃

 8、我們的年紀是:11~12歲就讀年級:六年級

 9、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1234567@mail.tpc.edu.tw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特產特色

2、我們的地方社區:

 蘆洲市位於淡水河下游西岸,東北隔河與台北市士林區遙遙相望,西接五股鄉,東南與三重市毗鄰,呈一豎立之菱形。全市面積八、三二一平方公里,於北縣二十九個鄉鎮市中,僅略大於永和市。蘆洲原為河流沖積而成的沙洲,地勢低平,土壤肥沃,適於農耕及居住,但是以前常有水災,開發速度較為緩慢。民國七十一年因中央核定之「三重永和都市建設計畫」及台北地區防洪計畫初期計畫與二重疏洪道的完成,水患的問題解決了,加上往台北的交通方便,於是外來人口遽增,於民國八十六年由「蘆洲鄉」升級為「蘆洲市」。

 

 

以往經常淹水的蘆洲

現在蘆洲是個觀音山下的繁榮城市

3、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民國30∼50年間是台灣政治環境變遷最大的時期,卻也是蘆洲的木屐產業發展最旺盛的時期,那時在現在的成功路和中山一路兩旁開滿了約70家的木屐店,有「木屐街」之稱,當時只要說到「木屐」就會想到「蘆洲」,說到「蘆洲」就會想到「木屐」,桃竹苗地區的人都稱蘆洲為「木屐巢」

             可是如果你問現在的蘆洲人關於「木屐街」的事,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臉茫然,而當我們聽到這段歷史時也覺得很驚訝,於是激發了我們想要深入去探討蘆洲「木屐」產業的興趣,除了深入去探索這段歷史外,更進一步想要讓我們這個地方的人也能擁有這一段遺落的家鄉記憶,也希望由老師的帶領去探討傳統產業在環境的重大變遷中所面臨的困境!

 

拜訪蘆洲老店

成功路現在的樣子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的網路是6MB/512K的ADSL線路連接台北縣教育網路中心,家中的電腦網路設備有些是透過56K數據機撥接,也有透過寬頻ADSL網路上網作業。

 

 

學校電腦教室有多媒體及寬頻網路

大部分利用電腦教室進行資料蒐集處理

5、我們克服的難題:

(1)比賽與課業壓力、學校活動的衝突

  我們同是六年十九班的同學,從十月份決定要參加比賽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一次大挑戰,一來時間非常緊湊,二是我們在學校本來的課業和活動就很多,從十月到十二月,我們要一面準備「屐車隊」的各項活動,還要應付月考、六年級的趣味競賽、畢業旅行....等種種活動,還真有些分身乏術,加上幾乎隊上每個人課後都要去補習,所以每次課外的時間聚會幾乎都沒辦法到齊...

      還好我們盡量利用每天早自修及中午午休時間來進行共同的學習、以及開會,而週三下午、週六的聚會就用來進行老師分配的工作,因為在同一班,我們的級任張老師也就是級任老師,所以老師也會直接將比賽要完成的工作當功課給我們,如果有人沒辦法完成其他人也會互相督促、幫忙,大部分的工作總算得以完成!2003年的10∼12月可以說是過得緊湊刺激!

 

 

學習會議

開會時大家都很聚精會神

(2)舊相片取得不易

  正如大家大家對木屐街的記憶,舊相片也是一樣的缺乏,本來我們就預料到這樣的狀況,所以老師就要我們採用地毯式的搜索,我們到學校裡的每個班去宣傳(我們共有120班),覺得不夠又到有地緣關係的蘆洲國小宣傳,一樣是一百多班,也一樣是每班都去,結果收到的相片很多都是大家去白米木屐村玩的相片、自己在家裡拍的木屐或網路上下載的圖片...我們曾經覺得很沮喪,不過後來翁老師安慰我們說,我們這樣宣傳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藉著宣傳讓大家知道這樣一段歷史,這方面的成效應該很好,而且我們要的就是真實的狀況,記憶的空白也是我們獲得的重要資訊!

 

 

雖然徵到的相片大部分都不合用,我們還是充滿感謝!

製作宣傳海報

(3)訪問、宣傳活動不容易進行

  我們的專題研究的重點在蘆洲對木屐街的記憶挖掘,所以要進行許多訪問與宣傳活動,這對原本只在象牙塔中的我們真是一大挑戰,而且到蘆洲國小雖然只有短短一兩公里的路程,但過程要經過三次馬路,而我們要去進行宣傳活動的時間都是早自修時間,也就都是車水馬龍的時間,路上真是險象環生啊!而到各班宣傳總是會很緊張,還好我們的準備十分充分,不但畫了海報,老師還要我們先在班上練習,還要先思考並寫下我們要說的話,一組有三個人可以互相打氣支援,所以這一部份的考驗不但不是難關,還是我們覺得進步成長最多的一大步呢!

 

 

到各班去做宣傳

走路到蘆洲國小宣傳

(4)資料蒐集困難

  鞋子對於一個人的基本需求太過基本普遍,以致大部分人並沒有特殊的記憶,大部分的人並不會記得自己小時候穿什麼鞋子,就算有一些印象,也很難跟其他事件結合。而一些文獻資料也不會去記載這時期的人大部分都穿什麼鞋子,所以我們的採訪蒐集充滿了挫折感,也常常不知道如何著手,這一部份的困難是一直難以克服的,如果勉強說有一點成績的話,可能也只是在楊蓮福老師所提供的蘆洲歷史資料的一些舊相片中看到一些人穿鞋和不穿鞋的樣子,我們都覺得這一部份應該要靠長時間大範圍大量的閱讀、訪問,再旁敲側擊找到相關的資料再彙整,不過這並不是我們現階段的能力和時間所能夠達到的....不過,我們一致都覺得對歷史資料深入的思考分析才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5)過程太辛苦,部分隊員退出

  我們屐車隊剛成立的時候,是非常龐大的隊伍,老師對有興趣參加的人都不拒絕,大家當時覺得一定很好玩。第一次開會後,老師說明了要做的事和要達到的目標,就有人退出了,正式成軍報名時是18個人,經過一個月,又剩下十三個人....看到他們退出之後就可以悠遊自在的去玩,對我們這些還要繼續辛苦的人來說真的是士氣上的一大打擊!

      幸好張老師就是我們的級任老師,很多活動老師覺得很有意義就全班一起出動,這樣我們也就不會覺得那麼寂寞和辛苦,老師一路上的指導和鼓勵也是我們持續努力的動力!

(6)網頁製作與資料整理的能力不足

  雖然我們的電腦課正在學習用Namo5.5製作網頁,可是才剛學一兩個月,大家用起來還是很蹩腳。而我們訪問閱讀蒐集到的資料要彙整對我們來說還是非常困難,所幸老師的利用中午午休、早自修教我們使用namo編輯網頁,而且直接做好細部分工,我們就針對老師所分配的任務完成整理,本來覺得很複雜很難的工作就簡單許多了,學會資料整理原來也是在學習分析困難克服困難的方法呢!

 

 

經過老師細部分工後,我們要將自己所負責的任務完成

6、心得箴言:

  老師在活動一開始的時候就跟我們說:「這是一項挑戰,因為勇氣,我們才能得以通過考驗,也因為通過考驗而更增長了我們的力量;這也是一種付出,因為真心,我們才能得到回饋,也因為這些回饋,我們更能體驗真誠...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整個專題活動的進行中,我們透過親自的參與完全體驗了老師所說的話,也知道所有良性的循環是由自己出發的

  探訪一段自己完全沒有參與也完全空白的歷史,親自從無到有的建構過程讓我們覺得對自己成長的土地多了更深層的瞭解,同時也加深了我們對蘆洲的情感,就如老師所說的:「一個民族的深度決定於他們人民的歷史感有多深遠....」沒有這段參與我們完全不瞭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而現在,我們可以更驕傲的對人說--我是蘆洲人,我瞭解我家鄉的歷史文化,而且我對我的家鄉也曾經有過貢獻喔!--

1、此次「台灣網界博覽會」活動的專題研究計劃是如何與九年一貫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參與此次的活動我們看到了大家的成長,不僅僅是學生有成長,連老師都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是第一次我們參與網界博覽會的比賽,經歷了一連串的活動,老師們看到了學生一個個睜大了雪亮雙眼,不停的詢問:『我們還可以再做活動嗎??』我們知道學生是真正的投入了自己的心和力,當然其中也有低潮與失落,但我們都一一攜手克服,渡過了挫折與難關所得到的果實必定更為甜美。

在一連串的活動中,我們學到了一些不同的能力,也得到了珍貴的經驗:

.我們的學習:

1.老師方面的得到:

          (1)對於社區議題更加的瞭解:以往的教學活動大多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僅幾年來鄉土教學意識的抬頭,但教學方式仍限於課本上知識的傳遞,並未真正走入社區之中,對於自己家鄉的感情也沒有這麼的濃厚。透過這一次的研究從一開始的主題探索討論到後來決定用『木屐』作為研究的主題,我們實地的探索與尋找社區中的每個議題,從中得到更多、更豐富有關於社區的知識。

         (2)教師專業能力的精進:這樣專題研究的活動,其所牽涉的層面非常廣泛,而所應具備的能力更是多元,不只是研究方法、網際網路的應用,還囊括了各領域知識之間的統整、學習與運用。老師彼此間,能夠在活動中發揮自己所擅長的部分,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學習,無形中也都補足了自己專業知能中所缺損的部分了。除此之外,更是種領導能力的培養,在這樣長時間帶領學生從事研究活動,如何能讓學生持續努力不懈,這樣的領導技巧,唯有在活動中才能體會出箇中滋味了。

2.學生方面的得到:

 (1)不一樣的學習與經驗:參與網博覽會的歷程是有別於學習課本知識外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一種學習,九年一貫中相當強調統整能力的展現,在本次的專題研究中學生透過一連串的活動習得各種不同的經驗,例如:合作學習—學習如何與別人合作、與他人共事,一同研究,一同討論;再者在徵求舊照片的活動中,經過一系列的事前準備與行前規劃、宣傳練習…等,孩子在其中學到一個活動的展現與舉辦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規劃與準備,事前越縝密的計畫與思考可使整個活動的進行更為順利,例如:小小的一張記錄紙可讓孩子們一目了然自己的宣傳活動進行的是否順利,自己的缺失在哪?還有哪些班級沒有宣傳到,雖然只是薄薄的一張紙,功用卻非常的大,如果沒有這一張紙那珍貴的紀錄與記憶往往就在一瞬間消失了,對於孩子來說,這一些寶貴的經驗與書本上所傳遞的知識是截然不同的一種體驗。

  (2)對於家鄉的文化有更深的瞭解:一提到蘆洲,大部分的人只會想到淹水,而『木屐』對於蘆洲人來說已經是塵封在古老箱子裡的一種記憶,甚至有很多年輕一代的人早已不知蘆洲曾是木屐的盛產地區,透過這一次的研究喚起了許多人塵封的記憶,也讓年輕一代的人更瞭解蘆洲以前的歷史。

.九年一貫方面的課程結合:

1.語文學習領域:整個活動的進行中,包含資料的蒐集與、閱讀相關書籍、活動心得日誌的撰寫、網頁內容的整理、問卷的設計與實際訪談、訪問地方人士、校內外宣傳活動…等。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增進了學生在聆聽、說話、閱讀、寫作的能力。例如:在徵求舊照片的過程中,學生透過海報的內容設計、事先編寫宣傳稿,再加上一次次不斷的上台練習,營造全語文學習的環境。

2.社會學習領域:透過對木屐文化的瞭解與認識,讓學生更認識蘆洲文化的演進與始末,進而推展到校內各個學生、他校學生、社居內的成員,甚至是蘆洲的每一份子,使大家更瞭解蘆洲地區以往至現在的環境改變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現今面臨的問題,並透過自身的力量改善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學生透過校內、外宣傳活動海報的設計與製作及網頁的美工設計部分,培養出學生創作、審美的能力,並增進藝術知能。

4.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透過活動的進行,培養學生觀察、詢問、規劃、歸納、研判、團隊合作與和諧相處、與人溝通共同合作,也培養出批判、創造等各種能力,並懂得運用科技資源作為研究工具進行問題探討與資源、資料的搜尋及整理,讓學生從中體察主動探索與獨立思考的學習樂趣

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透過研究活動讓學生體驗、實踐與感受木屐文化對蘆洲的影響與重要,在參與活動中,讓學生從容地表達並省思自己的體驗,也可使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活動的意義,並體察、省思文化保存與現實的衝突。

6.六大議題

    (1)資訊教育:在研究活動中,學生透過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並利用資訊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的工具。例如:我們運用Yahoo奇摩的家族進行資料、資訊的溝通與傳達,網頁作品的呈現上讓學生自行進行探索與設計,無形中也使資訊能力更為提升與精進。

    (2)環境教育:我們透過活動的舉辦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學習更貼我們的社區,培養學生處理家鄉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對社區產生更濃厚的歸屬感、認同感與參與感。

.學校本位課程與社區有教室

1.學校本位課程:九年一貫的課程將20%的彈性課程的權利下放給學校來處理,這樣的鄉土網頁專題研究活動,會是一項非常值得全校師生一起參與的活動。在活動的進行中,我們看到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與活力,因為這是相當貼近他們生活空間的一種學習,有別於其他以知識傳遞的校本課程(例如:英語),對於這樣的一種學習課程是相當值得我們提倡、推行的,也可使學生的更多元化、更豐富。

2.社區有教室:社區有教室、處處可學習』,這句話所展現的是近幾年來相當重要的一個學習議題。『社區有教室』有別於以往的鄉土教育的學習層面,以往的鄉土教學大多只侷限於認識我們所居住的地方,或是認識家鄉的文化、特產…等的知識傳遞,但社區有教室期望孩子走出教室,不再一切以書本為主,而是透過實際體驗、踏察…等的活動,讓社區的每個角落處處充滿學習,然而社區有教室更強調的一點是,如了認識自己的家鄉外,更要進一步對自己的家鄉產生感情與關懷的素養,因為我們都存在於歷史的某一線段上,都是未來家鄉歷史故事中的一份子,或許透過我們自己的力量能使家鄉的文化更為發揚,也讓更多在地的居民更瞭解自己的家鄉,這也是此次我們參與網界博覽相當重要的一個使命。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影像方面

名稱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備註

數位相機

老師

影像紀錄

 

印表機

學校、老師

影像輸出

 

掃描器

學校

圖像數位處理

 

翻拍機

學校

影像紀錄

 

聲音方面

名稱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備註

錄音筆

老師

訪談聲音紀錄

 

交通方面

名稱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備註

公車

大眾運輸

訪問

 

機車

老師

訪問宣傳

 

聯絡方面

名稱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備註

電話

各成員家中、學校

溝通聯絡

 

手機

老師、家長、學生

溝通聯絡

 

電腦E-mail

學校

溝通聯絡

 

書面溝通

老師

同意書、意見調查表

 

資料蒐集整理方面

名稱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備註

電腦

學校、家中

資料蒐集'

 

筆記型電腦

學校

編輯並播放簡報檔

 

報紙

鷺江國小老師、李志謙老先生、曾馨儀老師

資料蒐集

 

期刊

李志謙老先生

資料蒐集

 

書籍

鷺江國小圖書館、長安圖書館、河上洲文史工作室

資料蒐集

 

照片

鷺江國小學生、老師、蘆洲國小學生、河上洲文史工作室、網站

資料蒐集

 

問卷調查

實地調查

資料蒐集

 

訪談

實地訪查

資料蒐集

 

電腦軟體

名稱

來源

用途

使用頻率

備註

Photoimpact6

學校、家中

影像處理

 

NamoWebEditor

學校

網頁製作

 

Internet Explorer

學校、家中

找尋資料與溝通

 

Word 2000

學校、家中

整理文字資料

 

Excel2000

學校、家中

統計資料

 

powerpoint2000

學校、家中

製作簡報檔

 

outlook express

學校、家中

收發電子郵件

 

網路即時通

學校、家中

線上聊天討論聯絡

 

奇摩家族

學校、家中

放置相片、檔案、線上討論

 

ACD See

學校、家中

整理影像圖片

 

WarFTP

學校

網頁上傳、放置檔案

 

 

3、 我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個人或團體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1)地毯式的宣傳活動

     徵求舊相片的活動我們採用地毯式的宣傳,甚至還製作了聯絡簿的小貼紙貼在每個小朋友的聯絡簿上(就連蘆洲國小的部分也不放過),目的就是要讓全部的小朋友都能接觸到「蘆洲木屐歷史」的訊息,雖然後來收的相片不多,但是透過這樣的徵求宣傳,小朋友也將訊息帶到了家裡的成員,我們覺得這就像在他們的小腦袋裡埋一個小小的種子,以後也許能讓這段歷史在他們的腦袋中發芽呢!

     而且在宣傳的過程中,我們還聽到有老師對小朋友說「以後你們也要向大哥哥大姊姊這樣,上台都很大方勇敢,說話很清楚....」我們聽了好開心啊!

 

 

 到各班宣傳,每個小朋友都很專心喔!

(2)木屐店及白米社區、鄰居、店家訪談

      拜訪白米社區時,住在蘇澳的黃伯伯(張老師同學的爸爸)不但專車到火車站接送我們到白米社區,還全程陪著我們到活動結束送我們回車站,白米社區的馬小姐還有導覽的繡緞小姐也非常熱情的招待我們,並接受我們的訪談,讓我們感動萬分,也感受到宜蘭人名不虛傳的人情味!

      透過我們跟家人鄰居及成功路、中山一路的店家訪談及問卷調查,傳達我們正在進行的專題研究,很多人都對蘆洲曾經盛產木屐的事感到非常驚訝,也鼓勵並讚賞我們進行這樣的研究,讓我們對自己能進行這樣的專題研究更覺得值得而驕傲!

 

 

(3)Yahoo奇摩家族

        活動一開始,老師就在yahoo奇摩網站申請了一個家族,讓大家可以在上面討論、放檔案及貼相片,這也成了我們屐車隊的秘密花園,有老師的叮嚀、專題研究的日誌、我們彼此的關心,也有家長到我們的家族來給我們加油打氣!

(4)到一二年級說木屐故事

        活動進行到十二月,我們決定將我們的成果做成簡報故事去一二年級說給小朋友聽,配合筆記型電腦和單槍投影機的電影院效果,加上我們幾個人的唱作俱佳,小學弟學妹們都聽得很入迷呢!

 

 

(5)結合專題講座

        這是一個幸運的機會,當我們聯絡河上洲工作室的執行長楊蓮福老師時,學校也正好要請他來做一個關於「社區有教室」蘆洲歷史的講座,楊老師說蘆洲歷史的主題之一就是木屐,還透過專題講座的時間讓小朋友實際操作釘木屐的過程,這場講座還吸引了媒體前來採訪呢!

 

 

 小朋友實際操作釘木屐

民國92年12月10日聯合報」,B3版,北部生活圈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學校和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1) 對本校學生的影響

  我們宣傳徵舊相片的活動是六年十九班的小朋友全部一起出動到每個班宣傳,每個小組都有屐車隊的成員帶領,從製作海報到宣傳記錄,班上每個人都是全力以赴,每個班上的小朋友也開始對蘆洲木屐產生了好奇,許多老師也會主動的提供關於木屐的訊息給我們,雖然是我們小小的專題研究,卻在校園裡有大大的回嚮呢!

  

 出發前合照

(2) 建立學校與社區良好的互動關係

  我們決定要到以前的木屐街(也就是現在的成功路及中山二路)去拜訪那裡的店家,一方面做關於木屐的訪談問卷,一方面也希望他們知道自己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木屐街的這段歷史,雖然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挫折(像有些人一聽到說要做問卷就說沒空),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很鼓勵我們,還有人稱讚我們很有禮貌,讓我們覺得好得意呢!

(3) 傳達認識地方歷史的重要

  在蘆洲有一個「河上洲文史工作室」,對地方歷史文化的保留做了許多貢獻,但是我們和很多其他的小朋友原本並不認識他們,經過了這次的專題研究,不但我們自己接觸文史工作室,經過我們的走訪和踏查,許多人開始認識這個機構,也開始重視歷史文化的重要!而因為我們過程的辛苦,讓我們也體認到文史工作室工作過程的艱難和重要!

5、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網站中的一切文字內容,皆由「屐車隊」親自採訪整理,並由「屐車隊」彙編而成,其中取自問卷及訪談部分都已告知受訪者我們的活動內容並取得同意引用於專題網頁,相關的文獻資料、書籍也已取得原作者(楊蓮福老師)的同意並在網頁中另闢一頁專門將參考資料的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與參考的頁數詳列,以維護原著作人的權利並尊重原著作人智慧財產權。照片的部分除了本隊自行拍攝之外,還有舊相片及故事圖畫部分的引用也同樣取得原作者同意,

7、發現、教訓、和驚奇

(1)看見自己的價值

  在第一次的學習會議的第一堂課,翁老師就告訴我們:我們為什麼要參加這個專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當時我們還覺得很茫然,經過了這兩個月的辛苦,在整理資料時我們開始知道什麼叫「價值」,因為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也學會了看待歷史文化的眼光,於是更清楚了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是地理的,也是精神文化的,位置確定後我們的出發就更有方向,不管實質的收穫如何,在我們的心裡都是踏實的。

(2)辛苦付出後,上帝所獎勵的不只是實質獎盃,而是生命裡無可取代的歷程

  雖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從小就學過的道理,但也一直覺得是無聊平常的老道理,但是經過了這次的辛苦付出,這期間當然有許多挫折,像每天中午不能午休、原本可以好好玩的假日都泡湯了,雖然老師在一開始就預言過這種辛苦的狀況,但是還是有五個伙伴因為無法負荷而退出了,這對我們的士氣是很大的打擊,很慶幸張老師就是我們的級任老師,她總是瞭解我們的狀況並會適時的調整我們專題研究的工作時間,老師們也告誡我們--辛苦付出後,上帝所獎勵的不是實質的獎盃,而是你生命裡無可取代的歷程,不可否認當然有沒有經過辛苦努力的成功,但是那樣的成功不但不可取,甚至是有害的!--經過這次的辛苦,我們對成果都有十分的踏實和把握,以後我們絕不會再羨慕那些不必經過努力就成功的人了!

(3)前腳跨出去,整個世界也會跟著前進

  一開始規劃活動我們都擔心大家會很冷淡,老師也一直給我們心理建設,說冷淡是正常的,要知道我們對別人是打擾,如果別人熱情相助,我們就要充滿感激!...沒想到我們所到之處,大家都非常熱情的支持,不但常常主動提供相關的消息,還讚賞我們的表現,認同我們的研究,原來只要我們認真付出,就不會寂寞喔!

「第五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貢獻度表格: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屐車隊成員

1.擬定專題名稱與計劃

2.召開小組會議

3.填寫研究進度報告

4.蒐集整理資料

5.擬定訪問對象

6.擬定訪問稿

7.準備宣傳周邊(設計海報、擬定宣傳稿件)

8.製作木屐故事簡報

9.進行宣傳、採訪、問卷調查、說故事

10.收相片、圖畫並整理、翻拍、掃瞄

11.製作感謝卡

12.活動過程拍照、攝影、錄音

13.記錄分析訪談、問卷內容

14.各項資料整理歸檔

15.各項活動日誌、心得

16.網頁製作

50%

指導老師 

1.擬定並修正專題研究方向

2.協助報名

3.分析活動流程、活動過程指導

4.聯繫相關單位、受訪宣傳對象

5.宣傳稿、訪問槁、辯論稿、問卷、故事簡報指導

6.屐車隊責任分工指導

7.各種行政程序

8.相關專業知識課程

9.拍照、攝影、錄音

10.各項活動記錄學習單

11.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修正

12.電腦技術輔導

13.帶領大家到訪問宣傳地點

14.資訊器材設備及技術支援

30%

和興木屐--李志謙、李陳靜兩位老闆

接受訪問並提供資料

10%

黃伯伯

幫忙載我們從蘇澳到白米

宜蘭白米社區發展協會馬玉琴小姐

接受訪問、提供相關資料、白米社區導覽

河上洲文史工作室執行長 楊蓮福老師

1.提供舊相片、相關文史資料

2.「社區有教室」專題講座

鷺江國小吳美終、江美惠、王美枝、張秀燕、吳素娟老師

協助指導聽木屐故事畫畫的活動

10%

蘆洲國小訓導主任及各級任老師、鷺江國小各學年級任老師

協助徵相片宣傳並幫忙收相片

顏志賢老師

辯論比賽講評指導

蔡敏玲教授

辯論比賽講評指導

顏先生(美終老師的老公)

提供屐車隊隊章

家長、社區店家居民

接受訪問、填寫問卷

網界博覽會               我們的作品   再看一次簡報

瀏覽最佳模式:800 × 600 , Internet Explorer 5.0以上 瀏覽器
本網站由鷺江屐車隊設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