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的材料與砌法

了大戶人家有財力可買進大陸價昂質佳的材料,一般居名使用的材料多是因地制宜,例如北部大屯火山群地帶盛產安山岩,利用其砌牆就成為當地居名的特色;南部山區取得竹材容易,因此編竹夾泥牆特別多,而石房子則是澎湖的最佳標誌。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構築方法,也形成多變的組砌美感,常見的牆體有以下的幾個種類。
   
土埆牆:
選擇粘著性高的土壤,再摻入稻稈等夯實,以木模製成土磚,曬乾後非常堅硬,但是怕水,所以通常表面再加以保護層。
   
平砌石牆:
大塊規整的石條水平疊砌,上下要錯縫,每隔一段即以丁面石塊拉繫,這樣牆面較為穩固。
   
亂石砌牆:
以灰泥接著卵石或咾咕石砌築牆體,通常將大顆石材至於下方,結構較穩固。亦有位在牆體下段,上段配合其他材料使用,具有防潮功能。
   
編竹夾泥牆:
木樑或竹管屋架之間的空隙,以細竹篾編成網狀固定,兩面再以灰泥粉刷抹平成為白牆。
   
夯土牆:
夯是擊打使之密實的動作,以兩片側板圍夾土壤,每隔數十公分夯實一次,即古老的築牆技術「版築法」。牆體的水平線為夯築痕跡。
   
人字砌石牆:
又稱人字躺 。將大小相近的石塊,左右傾斜45度交錯疊砌,形成人字,這種的施工砌法困難度較高。
   
番仔砥砌石牆:
方整的石塊以水平或垂直交錯砌築,看似亂石砌其實自有章法。盛行於日治後期的民居,是外來的施工法。
   
穿瓦杉:
土牆外以層層疊蓋的瓦片保護,瓦片形狀,有方形或魚鱗形,每一片瓦以竹釘固定,看上去就好像穿了一件瓦製的衣衫。而楊家古厝大部分都是使用此法。
   
斗砌磚牆:
用大塊扁形的紅磚,以豎立及平放的方法組立成盒狀,內部再填塞土石碎料。這種做法的牆體,很厚實,又可以節省磚材,外觀形成寬窄相間的分隔,在陽光下顯得特別紅艷,散發著傳統建築的魅力。
   

靜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