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推廣感覺統合訓練的經驗


市中心學校感覺統合失常盛行率18%,嚴重而需感覺統合訓練的學童佔7%

英文題目: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Schools-Taiwan Experiences-
英文姓名:Shin-siung Jung, MD



[中文摘要]

  感覺統合訓練自民72年(1983)引進台北市校園,訓練的方式改為『由教師及家長每天帶動孩童做密集式訓練活動,加上每週六參加家長諮商討論會』的模式。對密集式感覺統合訓練療效的兩次評估,都顯示對於腦神經低層次功能的好動分心、情緒脾氣、眼手協調的專注、和抄寫改善的療效,非常顯著;但腦皮質高層次的語言接受、表達和國語文成就,就較依賴學校的輔導教學,並需從優勢學習管道來發揮;指出感覺統合訓練是改善認知學習的基礎,而不是取代的措施。研究顯示市中心東門國小的感覺統合失常盛行率為百分之十八,同時有嚴重學習和情緒困擾而需感覺統合訓練的學童,佔全校學童的百分之七;其中國語和數學成績嚴重欠佳學童中,有顯著感覺統合失常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而情緒暴躁和心理自我形象嚴重欠佳學童中,有顯著感覺統合失常的比例更達百分之八十;國小和幼稚園的自然年改善率為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改進量很少,顯示積極訓練的必要。學校最好依跨學科的專業團隊整合模式推行感覺統合訓練,定期或經常提供教師及家長的在職研習和諮商討論會,才能維持長遠和有效的運作。



[本文]

<感覺統合訓練引進台北市校園>

如何讓孩童愉快和健康的成長,是現代父母迫切需要加強的課題。以往心理學界和精神醫學界,忽略了學習和情緒困擾學童,個性上有頑固且很難改善的背後生理因素。南加州大學的愛爾絲(Ayres)博士,由研究腦神經處理從眼睛、耳朵、皮膚、和內耳平衡器官,所傳輸進來的基本低層次感覺中,發現過度敏感或笨拙的感覺統合失常(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會引起孩童學習和情緒上的重大困擾。感覺統合良好時,大腦高層次的認知學習才能充分運作。據此發展的治療理論,稱為感覺統合治療(愛爾絲, 1972)。民國七十一年筆者訪問南加州洛杉磯愛氏個人的感覺統合治療室,並與台大復健系畢業的職能治療師蘇瑞芬小姐討論治療原則,獲得許多寶貴的資料和經驗。

民國七十二年春天,我們得到當時台北市教育局毛連塭局長的支持,在僅有的四所國小資源教室,由特殊教育界與醫學界合作對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學童進行實驗研究,分別在劍潭國小和河堤國小資源教室實施感覺統合訓練,這是感覺統合訓練首次引進台北市的校園。民國七十四年以後,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小學、和台北市東門國民小學,也長期投入有關感覺統合診治的輔導和研究工作。光仁小學部和啟智班有感覺統合治療室,新竹科學園區的雙語中小學也有感覺統合訓練室,這些學校長期幫助學童過度敏感和笨拙引起的困擾,累積效果非常可觀。

<感覺統合訓練成效的首次評估>

依劍潭國小資源教室感覺統合訓練的經驗,筆者曾經在七十三年和七十四年舉辦研討會,向教育局報告實驗的成果(鄭信雄、周秀美,民73、74年)。七十五年更聯合市立師院實小輔導主任李月卿和劍潭資源教室周秀美老師,做『感覺統合密集治療效果評估』(鄭信雄、李月卿、周秀美,民75年),首次將接受感覺統合訓練和未接受同樣訓練的學童分組做比較,家長和老師的評估都一致表示學童的好動分心、國語算術的讀寫、情緒脾氣、和整體療效上,達到統計上顯著的效果;語言的接受及表達能力,雖有進步,但未達顯著水準;家長觀察孩童較仔細,因此對精細動作和摔跌狀況感到有明顯的進步;老師則對學童的精細動作和摔跌未曾覺察到有意義的進展。

那時候的觀察顯示,密集式感覺統合的訓練,對於腦神經低層次功能的好動分心和情緒脾氣的療效,較為顯著;低層次眼手協調的專注和抄寫改善也很有助益;但腦皮質高層次的語言接受、表達和國語文成就,就較依賴學校的輔導教學,並需從優勢學習管道來發揮。這指出感覺統合診治是打地基的工作,是學校補救教學、知動訓練、行為改變技巧、認知學習、心理治療、語言治療、以及EQ情緒控制的基礎,而不是取代的措施。相反地,如果沒有感覺統合訓練,來改善腦神經低層次諸多感覺過度笨拙和過度敏感,大腦皮質高層次的學習效果就較差或不明顯。孩童從原先的聽不懂、不靈巧、或由於分心學習不來,經過一段時間感覺統合訓練後,就明顯的變得靈巧又聽得懂,且學到東西,這對孩童說來是很大的轉變。值得有人獻身投入,於是感覺統合訓練的研究發展及推廣工作,遂成為個人醫療業務之外的志業。

<感覺統合訓練模式的演變>

將在學校由職能治療師來實施感覺統合訓練,演變成由家長和老師帶『動』孩童做訓練活動,是有原因的。當初在劍潭國小做感覺統合訓練,配合資源教室的補救教學時,職能治療師都很忙,本來是安排在週六做訓練和團體討論,結果治療師常因開會、個別事假、以及教育局經費無法繼續支援下而常中斷;一個學年扣下寒暑假,實際做訓練和討論的日子很有限,所以早期的感覺統合訓練的效果就看不出來。在治療師無法持續協助時,我們試著改由家長和老師來『帶動』孩童做活動,老師及家長紛紛表示,學童在早上上課前先做感覺統合訓練,一整天上課能更專心,情緒也較安定。家長們也發現每天上課前做晨間活動,比只在週六做一次的效果好;在寒暑假帶動孩童做更密集的訓練活動,老師往往在新學期開始時就可看到比以往更專注和更靈巧的學童。家人跟孩童有最親近的時間和機會,在家中跟家長及兄弟姐妹一起做訓練活動,效果又更好。

於是學校實施感覺統合訓練模式,遂由『職能治療師每週一次,依孩童內在驅策力的專職治療』,轉為『由教師及家長每天帶動孩童做密集式訓練活動,加上每週六參加諮商討論會』的模式。早上參加訓練活動時,教師和家長一方面交換帶領學童做感覺統合訓練的技巧和心得,一方面討論功課的輔導及個案與同學互動的情形。週六的諮商討論會,是集合醫療、學校行政輔導人員、教師、及家長的智慧,大家一起來研討感覺統合訓練的相關問題,並分享孩童進步的喜悅,這些是校園推展感覺統合訓練最大的原動力。


<感覺統合訓練的研究與推廣>

為使教師及家長瞭解感覺統合理念,及協助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的學童,筆者與教育界多位同好不斷地從事感覺統合的相關研究及推廣工作。首先是出版通俗讀本,對外推介理念,透過『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敏感、分心、笨拙孩童的感覺統合治療』(鄭信雄,民77年),說明感覺統合的理論和治療原理;由『突破孩童學習障礙--暴躁、好動不安兒童的感覺統合治療實務』(鄭信雄,民79年),以更淺顯的口語讓家長和老師瞭解感覺統合失常的各種症侯群和治療方法;由『如何幫情緒困擾的孩子--情緒困擾、學習障礙、自閉症、和資賦優異學童--感覺統合治療的真實故事』(鄭信雄,民80年),舉實際治療案例說明訓練的過程和成果,最後章節詳述訓練的方法和模式,列舉成效所
需的訓練強度和密度。另外,以研究論文『拒絕上學和學校恐懼症的生理基礎----腦神經生理上感覺統合失常』(鄭信雄、李月卿,民76年)的發表,向心理衛生學會介紹感覺統合失常理論。以研究論文『學童頭暈眼澀和不喜閱讀跟感覺統合失常的關係』(鄭信雄、李月卿,民76年)和『情緒困擾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效果評估』(鄭信雄、葉莉薇 民81)在精神科醫學年的發表,向精神神經科醫學會介紹感覺統合失常診治的重要性。參加自閉症研討會,發表研究感覺統合訓練論文『自閉症孩童治療的研究』(鄭信雄、李月卿,民76);也參加台北市教師研
習中心的研尖端教學法的研習會,而出版『感覺統合訓練』單行本(鄭信雄、袁智麗,民82)給國小和幼教老師們。更以不斷的演講和各種短期進修,向教育界及社會大眾介紹感覺統合診斷和訓練成果。

其次為修訂篩選工具,我們把原創者愛爾絲在『感覺統合和孩童』每章節書後的核對表,從台北市中心和郊區十七所國民小學學童抽取的樣本,建立標準化的常模,經鑑別度、信度、和效度的測試,在民國七十八年出版國民小學適用的『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實施手冊』(鄭信雄、李月卿,民78年)。民國八十五年出版向全省幼稚園抽樣,完成標準化常模,適合三到六歲使用的『幼兒感覺發展檢核表實施手冊』(李月卿、鄭信雄,民85年)。這兩種核對表,可讓家長和老師瞭解何謂感覺統合失常,包含各種失常症侯群分項的T分數、百分位數、和文字說明,
可以知曉困擾孩童問題的輕重;除了前庭平衡反應不足、發育期運用障礙、和視覺空間和形狀感失常等的常模之外,特別有觸覺防禦和重力不安全症的常模,可以比較失常的程度和評估訓練後的進展,這是南加州感覺統合測驗(愛爾絲,1981年)所沒有的。

民國七十九年在台北市東門國民小學的全校調查(鄭信雄、葉莉薇,民79年)顯示,都市中心學童有感覺統合兩項以上顯著失常的盛行率為百分之十八;同時有嚴重學業情緒困擾和顯著感覺統合失常,而極需感覺統合訓練的學童比率,佔全校學童的百分之七;其中國語和數學成績嚴重欠佳學童中,有顯著感覺統合失常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而情緒暴躁和心理自我形象嚴重欠佳學童中,有顯著感覺統合失常的比例更達百分之八十。民國八十四年,發表東門國小『情緒困擾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效果評估』(鄭信雄、葉莉薇,民84年),指出『輔導組』
兒童在接受操場密集式感覺統合訓練半年前後,導師和家長評估在情緒行為和學業評量總平均得分,都達到有意義的差別,『對照組』則未顯示有顯著的差別;國語成績平均T分數有顯著的提高,達到有意義的進步;四個月後的由輔導老師追蹤評估的結果顯示,接受感覺統合訓練兒童整體改善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八,個別項目改善平均達百分之八十二。同時,對東門國小全校學童調查(鄭信雄、葉莉薇,民79年)和全省幼稚園抽取樣本(李月卿、鄭信雄,民85年),依年齡迴歸分析的研究,顯示國小學童的感覺統合失常隨成長而逐年遞減(改善)約百分之
一,幼稚園兒童的改善約百分之五,比率都偏低。這些高失常比率的調查研究和良好的訓練效果,都顯示感覺統合訓練觀念的普遍化、隨機可取用的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儲訓,都有迫切的需要。目前在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協助下,台北市新湖國小張英鵬老師,在台北市四所國小的資源教室,針對國語科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的學童,進行實施感覺統合訓練療效的實證比較,研究正在進行中。

<學校推廣感覺統合訓練的可行方式>

(1)跨學科的專業團隊整合模式

至於由何人來實施和督導感覺統合訓練,原創者愛爾絲在『感覺統合和學習障礙』(愛爾絲,1972)序言中,開宗明義就提到『協助有學習缺陷孩童的感覺統合治療行動,可由教育家,心理學家,或健康有關的各種專業人士來執行』,並不是只能由職能治療師在治療室對孩童做治療。在『感覺統合和孩童』(愛爾絲,1980)序言中,她更提到『研究是無止境的,書本並沒有全部的答案,只是促進瞭解和對孩童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覺得,針對台灣社經狀況,面對龐大的感覺統合失常兒童數目,需要重新設計出一種適合本土環境的訓練模式。採用『訓練』一辭,而不用『治療』,因為一些教授誤認為感覺統合診治是醫療行為,也有人引用資料認為治療沒效而不鼓勵(曾世杰,民84年)。但家長們並沒有使用藥物、或特別的職能或物理治療儀器。職能治療師反對由家長帶動感覺統合訓練的理由是會帶來傷害(姚開屏,民85年),特別是家長因操之過急讓兒童過度旋轉而會引起抽筋,但十多年來我們並沒看到因旋轉而引起抽筋的孩童。當然我們也告訴家長,不要在孩童哭喊頭暈情況下,強制施以旋轉。實際上,感覺統合活動是一種可由家長帶動的體能活動;每天早上或下午的密集活動,較像是體育選手的訓練日課。從體育選手的運動體能訓練,我們也體驗到可以簡化項目做重點訓練,特別是每天適當強度的重覆活動,對腦神經的靈巧刺激特別有效。

當然最理想的學校感覺統合訓練,也絕非單交由家長來實施,筆者認為最好依循跨學科的專業整合團隊模式,由醫療人員、特教或輔導老師、及最少有一部分家長的共同參與。


(2)定期或經常提供教師及家長的在職研習。

我們曾經長期在劍潭國小、市立師院附設小學、東門國小、光仁國小、新竹科學園區雙語學校,以及市立師院幼教進修班,長期舉行在職研習。台北教師研習中心、和幼教輔導團也曾多次辦理短期感覺統合訓練的研習。各國小利用週三進修時間,其他各別公私立機構和社團邀請下,舉辨公開演講,幾年來超過百人次以上。老師在研習後,回到學校皆能積極投入感覺統合訓練的工作,幫助無數學習和情緒困難的兒童。

較大的困難是公立學校老師常有變動,亦即組織家長來維持繼續訓練的學校人士(校長、輔導老師、或資源老師)調遷,都足以讓活動停止和訓練教室閒置下來。我們也知道,很多級任老師對感覺統合診治理念深感興趣,而主動帶孩童參加活動,並引導家長參與感覺統合訓練活動。但常在參加三、五個月後就無以為繼,一方面是孩童的情況已經獲得改善,另方面是級任老師的工作太忙了,家長就失去了討論和支持的對象,因此定期或經常提供教師及家長研習的機會,是非常必要的。

(3)成立諮詢顧問小組,提供教師與家長諮詢、診斷、及疑難解答。

學校面對相當數量有學習和情緒困擾的學童,推行感覺統合訓練相當積極。相反的,在精神科、神經科、兒童門診、或心理衛生中心的專家們,由於只從精神醫學和心理角度、而沒嘗試從感覺生理違常合併心理困擾,來瞭解一般孩童的困難,因而心理學界、醫療界推廣感覺統合診治的概念並不普遍。孩童笨手笨腳或過度敏感時,家長求助於這些機構,往往不得要領。教師在推展感覺統合訓練也常有遇到瓶頸,極需協助。因此成立諮詢顧問小組,提供教師與家長諮詢、診斷、及疑難解答,是刻不容緩的事。最好是由教育局與財團法人的組織合辦,較能結合並靈活運用各階層的人力物力。台北市永春文教基金會附設感覺統合訓練中心成立十年來,已經協助過3000個孩童。基金會的目的之一,即從感覺統合生理角度提供教師與家長諮詢、診斷、及疑難解答,並致力於這個領域的研究發展,且將研究成果分享社會大眾,共同瞭解和幫助孩童學習和情緒上的問題。

(4)行政支援,即經費、設備、與組織的管理。

學校裡有許多感覺統合失常的孩童,對他們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問題,密集感覺統合訓練的效果又如此良好,實在值得大力推廣。最近聽到台灣省教育廳、台北縣教育局、和新竹縣教育局,都在啟智班設置知動訓練和感覺統合訓練教室。希望這些感覺統合訓練室能撥出時間,供普通班及資優班中有需要的學童使用。至於如何持續發展及長期提供服務,則需要靠行政上的支援。最好能定期編列預算,增購及添修設備,也需要有完善的組織來管理,方能有效運用。

[參考書目]:


李月卿、鄭信雄 (民85):幼兒感覺發展檢核表實施手冊。心理出版社。
姚開屏 (民85):另一點不同的的聲音:再談感覺統合治療。特殊教育季刊,61,28-32。
曾世杰 (民84)。談感覺統合:一點不同的聲音。特殊教育季刊,55,10-12。
鄭信雄、周秀美 (民73)。學障和情困學童腦神經生理違常分析。見學習障礙和感覺統合失常診治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研究計劃報告。
鄭信雄、周秀美 (民74)。家長團體諮詢經驗的報告。見學習障礙和感覺統合失常診治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研究報告。
鄭信雄、李月卿、周秀美 (民75)。感覺統合密集治療效果對照評估。民七十五特殊教育學會年會宣讀論文, 特殊教育年會的年刊。
鄭信雄、李月卿 (民76)。學童頭暈眼澀和不喜閱讀跟感覺統合失常的關係。神經精神科醫學年會宣讀論文。
鄭信雄、李月卿 (民76)。拒絕上學和學校恐懼症的生理基礎----腦神經生理上感覺統合失常。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年會宣讀論文,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年會會刊。
鄭信雄、李月卿 (民76)。自閉症孩童治療的研究。師院實小自閉症研討會宣讀論文及專集。
鄭信雄 (民77)。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敏感、分心、笨拙孩童的感覺統合治療。遠流出版社。
鄭信雄、李月卿 (民77)。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的生理原因比例及治療的新方向。
民七十七特殊教育學會年會宣讀論文。
鄭信雄、李月卿 (民78)。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實施手冊。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叢書32,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鄭信雄 (民79)。突破孩童學習障礙--暴躁、好動不安兒童的感覺統合治療實務。
遠流出版社。
鄭信雄、葉莉薇 (民79)。兒童感覺統合失常盛行率與學業欠佳和情緒困擾的相關研究。民七十九特殊教育學會年會宣讀論文,中華民國台灣特殊教育百年慶特刊:聽覺障礙者之教育與褔祉。
鄭信雄 (民80):如何幫情緒困擾的孩子--情緒困擾、學習障礙、自閉症、和資賦優異學童--感覺統合治療的真實故事。遠流出版社。
鄭信雄、葉莉薇 (民81)。情緒困擾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效果評估。精神科醫學年會宣讀論文。
鄭信雄、袁智麗 (民82):感覺統合訓練,尖端教學法,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研習叢書七十二。
鄭信雄、葉莉薇 (民84):情緒困擾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效果評估。特殊教育年會的年刊。


Ayres,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J. (1980) :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J. (1981). Southern California Sensory Integration Tests(SCCIT).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文章出處]
特殊教育季刊66期, 1998年3月,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發行,國立台灣師大特教中心編印

 

【有任何問題.請來信指教 鄭信雄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