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tp

  在現今「清水鎮」這塊土地上,早期(非常早,早到連荷蘭人都還沒來)活躍著一隻名曰「帕瀑拉」的平埔族(Papora),而此族在這塊土地狩獵、市集...等行為,而就產生了一個聚落叫做「Gomach」;注意這個關鍵字:「Gomach」,這可是述說之後故事的大重點。

  漢人來臺,一聽到這個地名為「Gomach」,而聽成「牛」、「罵」的讀音(請使用閩南語發音),進而將此地地名稱作「牛罵社」、「牛罵頭」。而在牛罵頭東方有一座山,漢人見此山狀似鰲(烏龜),便將此山定名為「寓鱉山」、「寓鰲山」、「鰲峰山」,除了象形的命名之外,更有所謂「鰲頭」奪狀元之意味。「寓」有許多「鰲頭」,便是出了許許多多人才、文人之意,可見牛罵頭自古文風鼎盛,且出過不少人才。

  「牛罵(頭)社」在一六五零年僅有五十八戶共一百九十三人墾荒的漢人(由荷人大量招募漢人來臺),而在雍正九年(一七三一年)牛罵社又一度改名為感恩社(可參考廣播節目第一集),直至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臺澎割讓日本,日本政府在臺灣設三縣一廳;日人發覺牛罵頭也有滾滾不竭的清澈泉水,故將此地定為「清水」(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日本名,現在日本也有因為有好泉好水而名做清水的),又當時日本人將地級制度調為與日本一樣,將清水地級定為「街」,故清水在當時的地理名稱為「清水街」,由街長來管理整座「街」。


   「清水古稱牛罵頭,此名係取當時拍瀑拉平埔族頭目GOMA的音譯,後來漢人遷入聚居,以“寓鰲頭”名之,此乃因清水鎮境內有一鰲峰山,其古名為“鰲頭山”,取名為“寓鰲頭”自有居住清水之意;今名清水,則是源於日本時代,本鎮仕紳因感“牛罵頭”名不雅,加上鎮內有一終年不歇,冬暖夏涼的靈泉之實,在經由先賢楊肇嘉先生的堅持,而於民國九年改名為“清水”,其以水清之質,勵子孫之行,並敦其品。」(此上段括號內文字原屬清水小鎮網站所有,本組僅為轉載補充資料介紹及宣傳文化引用,如需使用請尊重原始單位之意見。)

  清水出了許多名人,而且非常有名,有名到幾乎讓清水成了個「名人製造廠」;廖添丁知道吧!抗日義賊,劫富濟貧(詳參考廣播節目第二集)。文化抗日的楊肇嘉、蔡惠如,使中國人不屈於日寇。臺中一中創史人:蔡蓮舫,設立第一所臺人學校,興學利民。慈濟公德會的釋證嚴,佈藥揚法,讓世間充滿大愛!

zztp 高美燈塔特寫

  清水有名宗教勝地一般都只記得紫雲巖(就是觀音廟),並且也是整座清水的地標及精神指標。另外指導老師胡老師有介紹清水的天主堂也同等是老建物,也是清水的另一項宗教中心(主要就是西方的宗教了)。所以在清水不但人文氣息重,在宗教方面也是很有基礎的。

  「當年,一條中山路就將本地居民的信仰分割成路東的觀音廟與路西的媽祖廟兩派,並因而產生了清水歷史上有名的“軒園拼戲”,你能想像這樣的情景嗎?現在這條界線已漸次模糊了,而紫雲嚴觀音廟卻在二十餘年來重不間斷的舉辦”觀音杯”文藝活動中成為清水人的信仰中心﹔除此之外,清水也有早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創見的基督長老教會及民國七十四年七月七日落成的天帝教”天極行宮”。」(此上段括號內文字原屬清水小鎮網站所有,本組僅為轉載補充資料介紹及宣傳文化引用,如需使用請尊重原始單位之意見。)


zztp
   總而言之一句話:清水歷經多少年月,換過多少名稱,總是換不掉、洗不掉那已烙在底處的文化風氣。清水不但出過秀才、舉人無數(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以來,本鎮計出舉人一名,秀才三十六名。資料來源自清水小鎮網站),而不論是牛罵社、感恩社、清水街、清水鎮,都是一塊文藝氣息濃厚的淨土,也將培育更多人才。

  為何牛罵頭?說穿了,最簡單的解釋就只是不同文化的方言語音而導致,然而卻可以引申出如此繁多的含意、故事、歷史,是不是值得你、我、大家一同好好愛惜、關懷呢?

  請繼續瀏覽網站,來了解清水更多人事地物。


參考資料:清水小鎮網站、牛罵頭老照片集第一(二)冊

回主頁

請用800*600或1024*760高彩模式瀏覽潔如清水,高比鰲峰。

::2003- Copyright(c) The Gomach of CSH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