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1. 連結至貴隊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7970098/
http://210.240.77.136/myps1/

2. 連結至貴隊學校的首頁 :
http://www.myps.hlc.edu.tw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
2003 / 02 / 10

4. 學校 :

明義國民小學

5. 縣市:
花蓮縣花蓮市

6. 帶隊老師:
老師一 : 劉嘉榕 老師
老師二 : 劉儒蓁 老師
老師三 : 盧俊憲 老師

7. 多少學生參予這個專題研討計劃 :
八位

8. 他們的年紀是 :
十一 ∼ 十二 歲

9.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 :
sapphire335@seed.net.tw
▲TOP

(二)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
  國小組
地方環境議題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
  花蓮,是我們的故鄉,一片世人稱道的田園淨土,一處值得你我同遊的人間仙境。
  洄瀾,這個象徵花蓮的優雅別稱,原來是早期移墾的漢人們,坐船來到花蓮溪口,看見溪水與海浪相互衝擊,聽到海浪拍擊岸邊的聲響,竟是那麼樣的壯闊美麗,於是就把這個地方稱作「洄瀾」;因此,花蓮的歷史便從洄瀾開始。
  「洄瀾灣」,它身負著開發花蓮的重責大任,我們關心它的百年歷史與未來發展,更關心它的環境景觀及生態保育。瞭解它,是愛它、保護它的第一步;朋友們,讓我們一同來趟「洄瀾灣之旅吧」!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
  首先我們從洄瀾灣的歷史部份著手研究,先對它有個基本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實地生態觀察,並且藉由網路查找資料或查閱縣誌與相關書藉的方式,將此區的過去與現在就生態環境上的演變,做一細部瞭解。
  在訂定了研究方向後,我們開始進行專題研究,透過攝影、訪談、筆記、錄音等方式,努力收集關於洄瀾灣的歷史人文與環境生態,並且詳加記錄研究心得與成果。
  最後,待資料採訪告一段落,大夥兒一同整理專題研究的內容,藉由網頁瀏覽的形態呈現,與大家分享我們成果。

4. 我們網際網路環境 :
壹、本校電腦設備現況

1. 電腦設備現況:
伺服器三部:
第一部為DNS、WEB、MAIL SERVER主機,第二部為PROXY SERVER主機,這兩部皆為Pentium II 500 CPU,256MB RAM,9.1GB SCSI HDD;第三部為虛擬光碟主機,以ADSL 連接至TANET,作為網路教學之用。

 

 

電腦教室二間:
每間配置學生電腦四十部、教師電腦一部。每部均為AMD K6-2 550 CPU、64MB RAM、4.2GB HDD、光碟機和軟碟機各一部,使用Windows98作業系統,合計共八十二部教學用多媒體電腦。

 


行政用電腦:

Pentium-133 CPU,16MB RAM、850MB HDD、光碟機和軟碟機各一部,配置校長室、教務處、訓導處、及輔導室各一部,教師辦公室六部。教學用筆記型電腦一部、單槍投影機一部、數位相機一部。



2. 軟體環境資源:
MS- Windows98合法使用版權、MS-Office 2000標準專業版合法授權、神奇畫家、新粉彩等各式CAI合法授權軟體。

3. 人力資源:

教育部委託資策會舉辦資訊種子教師一人(專任電腦教學)、花蓮縣資訊種子教
師三人。

學生自八十學年度起,於五、六年級實施電腦教學,八十七學年度起三至六年級

全面實施電腦課程。


4. 經費來源:
自八十八學年起,由每學期每生依規定繳交之資訊設備維護費運用支付。

貳、學校目前電腦化程度及教學應用狀況

1. 學校行政電腦化:

各行政辦公室最少有一部以上的電腦。

校長室以每日接收各界給學校建議與指導之電子郵件並予以回函;檢視學校網頁以及文書處理。

教務處以題庫試卷、成績處理電腦化和文書公文處理(管理尚在規劃)。

訓導處以電腦製作公告事項和各項學習成果展示。

總務處以薪津處理和主計報表電腦化作業。

人事室以教育廳配發軟體實施電腦化作業。

電腦教室建立學校網頁 http://www.myps.hlc.edu.tw

各班級任教師運用電腦進行文書處理和教室佈置等級務工作。


2. 教學應用:

建立虛擬光碟主機,加強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課程規劃。

將教育部和教育廳配發的教學輔助軟體歸檔,提供各班教師運用。

開放早上第一節上課前和中午休息時間提供全校師生利用電腦完成各項工作。

利用團體活動時間對特殊才能學生實施加強教學活動,如網頁製作和協助級任教師處理學業成績計算等。

鼓勵學生利用電腦蒐集網路資料,舉辦查資料比賽;結合各科教學協助完成各項作業。

教師利用週三下午實施電腦研習活動,提昇資訊教育素養。

家長電腦應用免費諮詢,利用親師專線為家長解答各項軟硬體問題。(規劃中)。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

(1)採訪上的障礙:
  由於我們是第一次做專題研究,有許多事讓我們在研究剛開始時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不知該從何處著手,而且技術上的支援也可以說是相當有限;但是在幾位指導老師的帶領之下,我們不但學會了錄音、問卷調查、數位相機的拍攝,以及基礎的網頁製作、動畫處理。此外,經由訪問的過程,我們了解到與人溝通的技巧,以及摘錄重點的重要性,更學習到在進行人物採訪時,應當具備的應對禮儀。

(2)網路作業上的技術性問題:
  除了指導老師的協助外,豐富的電腦書籍也幫了我們許多忙,非常感謝提供相關資料和照片的老師們;更要感謝在此一階段,不停努力奮鬥的所有夥伴們,因為大家的分工合作,使得工作可以進行順利,相信大家也從活動的參與中,獲得了許多的知識寶藏吧!

(3)學習互相溝通合作:
  隨著經驗的累積和老師的指導,我們慢慢地知道了,原來一個團隊要能成大事,必需先學會如何團結、如何分工、如何溝通以及安排工作進度;於是透過小隊會議的進行,成員之間不斷地溝通討論,並且在執行工作項目之前,不斷地演練情境,這讓我們對於整個專題的研究,在內容與進度的掌握上,更為得心應手,當然,對整個比賽也就更具信心。

(4)學習應對進退:
  在研究的過程中,夥伴們覺得最困難的事,就是在訪問的時候,總是會結結巴巴或說不出話來,不然就是身體不由自主的一直抖。後來,我們想到在訪問前,要事先準備好自己所要採訪的內容,再多多練習和別人問問題;漸漸地,我們的表現越來越好,也就不會像一開始的時候那樣手忙腳亂了。

2. 心得箴言:

1. 老師教過我們的,我可能會忘記;但是,老師讓我自己動手做過的,我永遠不會忘記 !「從做中學」是為學與待人處事之道!
2. 原來,高深的學問與尖端的知識,都遠不及我們親身去探索腳下的這塊土地時,那樣的令人感動。
3. 瞭解過去是放眼未來的首要課題。
▲TOP

(三)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我們主題的研究方向,是以鄉土環境為素材,透過鄉土教育的實施,可以讓我們從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開始,去了解所處環境的特色與淵源,產生對鄉土的感情、關懷和責任,進而培養服務家鄉、造福社會、建設國家的情懷。
  藉由這次的專題研究計畫,我們希望喚起大家對於周遭生長環境的關懷,從分享過去的記憶,來感動下一代對於家鄉的關愛;從了解過去的歷史,去思考今日的樣貌,進而愛惜自然資源,營造永續經營的美麗遠景。
  在多元化、生活化的共識下,我們選擇了與花蓮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洄瀾灣」作為研究主題。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我們以網頁瀏覽的方式呈現研究內容,提供高互動性、高回饋性的網頁介面,並統整自然、人文、藝術等相關課程領域,進行主題統整設計。
  網頁內容的撰述與設計上,我們力求趣味性、多元性、階段性與思考性,藉由直覺化的操作介面,讓上站瀏覽的同學,喜歡我們的網頁,達到易教、樂學的設計目標。
  我們將每一次的實地探訪,透過學習單的設計,引導同學深入主題,並結合多元智慧學習,對同一主題做多角度、立體化的認知,而非只是片面性的瞭解。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
(一) 在每次的學習心得報告與經驗交流時,我們都會使用"筆記型電腦"搭配"液晶投影機"來進行個人的研究簡報,除了訓練夥伴們的自我表達與資料統整能力外,也學習到多媒體器材的運用架設與使用方法。
(二) 進行研究提案簡報時,我們會透過學校電腦教室中"電腦畫面廣播系統"的操作,來進行即時報告與回饋,提高會議進行的效率。
(三) 在田野調查與採訪活動中,為了避免重要訊息的誤露,我們使用"類比式錄音機"與"數位式錄音筆"予以全程錄音。採訪進行的同時,由小組夥伴使用"數位相機"對採訪活動做最詳實的記錄。
(四) 當有重要注意事項要宣布時,我們會透過架設在學校網頁上的"數碼小子"討論專區,提供統一的資訊平台。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今年的一月十三日,我們號召了六年級五個班的同學,一起到南濱公園進行海灘淨化運動。在行前會議中,由我們的分組成員,輪流上台向215位師生做行前簡報,簡述環境保護是大家的責任與義務,我們的活動是踏出拋磚引玉的一小步,透過活度的推廣,希望能夠帶動每一位熱愛鄉土的市民們,攜手共創潔淨的洄瀾灣。
  在淨灘活動進行告一個段落後,我們在南濱公園的廣場上集結整隊,由分組代表向215位師生做一次實地專題報告,為大夥兒簡述此次我們參加網界博覽會的中心主題( 環境保護 ),並擴及於洄瀾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所以,我們組上的每一位師生,可都是身負著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大使喔!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經過這次的專題研究,我們對於現在腳下所踩的這塊土地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兩百年多前,花蓮地因山脈地勢,南北阻隔,對外聯繫不易,於是第一批來到此地開墾的漢人先祖捨棄陸路而轉走海路,從"南濱海灘"登岸,自此,漢人在花蓮的開拓,便在"洄瀾灣"寫下了百年歷史的第一頁。
  令我們覺得訝異的是,花蓮市的海濱,曾有一大片平緩綿延的沙灘,向南延伸到花蓮溪口,向北直達七星潭,是夏天人們戲水玩沙的好去處;然而,近二十年來,海岸向內陸侵蝕退縮了幾十公尺。
  為了維謢海岸安全,政府在海濱地區堆疊了像肉粽一般的消波塊,但是,每逢夏秋季節來臨時,颱風些起的濤天巨浪,仍然越過海堤,威脅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先前所擺設的消波塊早已沉到海底,無法發揮消預期的效果。所以,消波塊真的可以長久保護海岸嗎?而消波塊的設置對人民生活,對生態景觀,對環境保育各方面,又有何種正、負面的影響呢?經過此次專案研究的結果我們得知,消波塊的設置對於海灘的復育有著正面的幫助,例如位於北濱的沙灘,每年以五公分的進展持續向外海延伸;而位於南濱的沙灘,則每年持續向陸地侵蝕著,由此可知消波塊的設置,雖然不甚美觀,但對於海灘的復育仍然有著相當重要的貢獻。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一月十三日的淨灘活動,感謝花蓮市公所特派垃圾車與清潔隊人員在極短時間內便將我們所集結的垃圾處理完畢。經由家長的協助,我們取得了許多與花蓮開拓史有關的老照片與書籍資料,在採訪的過程中,有勞花蓮縣前縣長陳清水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說關於南濱夜市和北濱公園的建設與開發;海傳餐飲老闆娘古貴珠女士、花蓮市主農里里長劉國祥先生、民族里里長陳瑞萍女士、王天送老師(電力公司退休員工)解說有關花蓮溪出海口的鳥況及魚況、謝老師(花崗國中老師),以及花蓮市市公所民政課課長、洄瀾文教基金會與更生日報資料室等單位人士,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們的採訪,使我們得以有效率地蒐集相關的口述歷史以及回答我們的疑惑。

6.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在本組整個專題網頁作品中,內容大部份由隊員親自撰寫完成,而資料來源如下所述:
1. 查閱縣內公私立圖書館藏書
2. 參訪更生日報(報社)資料室,查閱檔案資料(舊報紙與老照片)
3. 人物訪談
4. 田野調查
5. 網際網路資料搜尋
6. 小組會議,腦力激盪

 

 

 

   本組專題網頁作品與計畫簡報,若有引用其它網站內容或個人著作文章及圖片等相關智慧財產權,皆以文字附註說明,引用文章或圖片出處,註明網站名稱、參考書籍、著作人等相關資料。
  藉由資料收集的過程,我們和組員們分享有關著作財產權的觀念,讓大夥兒從中瞭解到「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途徑與特徵。在競賽過程中,組上的每一位成員彼此約定好,確實遵守大會所訂立的「智慧財產權聲明書」規範,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專案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深深第覺得資料真是得來不易,對於經由查閱所得的資料,必細細詳讀,勤作重點,再透過小組會議作心得分享、發問與解答,待各成員有了共識後,將討論的結果張貼在網頁中,並著明資料的引用出處。除了平面書籍的資料收集外,我們由田野調查和耆老碩望的訪查中也得到了不少資料,例如進行人物專訪所得的口述資料、實地探訪所拍攝的相片,以及真實親臨現場的臨場感動,從中所獲得的資料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第一手原稿。


7. 發現、教訓、和驚奇
發現 : 近二十年來,海岸向內陸縮了好幾十公尺,所以政府為了維謢海岸安全,就堆疊了像肉粽一般的消波塊。而現在消波塊所在的地方曾是以前的市集。
教訓 : 團結就是力量,單打獨鬥力量有限,但團體合作潛力無窮。
驚奇 : 美輪美奐的南濱公園竟是由垃圾所堆積而成。

8. 貢獻度表格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吳家仰
呂承霖
周昀萱
林怡馨
童曉瑜
羅婷云
蘇毅修
陳品嫻
一、 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二、 攝影 , 錄音
三、 記錄訪談內容
四、 編輯書面資料
五、 擬定訪問大綱
六、 填寫進度報告
七、 資料收集
八、 專題報告(經驗分享)
九、 網頁製作
55%
指導教師
劉儒蓁
劉嘉榕
盧俊憲
王愷祺
翁世強
一、 召開小組會議
二、 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 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 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五、 電腦技術輔導
六、 參訪行前教育
七、 進度掌控
八、 聯繫受訪對象
九、 網頁製作
25%
家長 一、 聯繫受訪對象
二、 計畫諮詢
三、 參與訪談
四、 提供交通工具
五、 回饋文案資料
10%
社區居民 一、 提供資料
二、 接受採訪

5%
其餘(工商團體) 一、 更生日報 : 提供民國60年至92年相關報導
二、 洄瀾社教站 : 老照片提供
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