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畫簡報

(一)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1.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

  3.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日

  4.學校:大城國小

  5.縣市:彰 化 縣

  6.指導老師:黃景宏、林晙城、劉川耀

  7.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 11人

  8.他們的年紀是:13∼14歲

  9.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imhg@ms38.hinet.net

 

(二)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歷史古蹟

 2.我們的地方社區

 本鄉位於彰化縣的西南方,西接台灣海峽,南邊是濁水溪,除了西南邊有些沙丘以外,其他的地方都很平坦。居民大多以農業為主,生產稻穀、西瓜、花生最多。然而本鄉因處於風頭水尾(地理位置是海風最先吹襲,卻是水源的末端),長久以來不管是在經濟還是人文的發展,都處於邊陲。生活艱辛,發展不易。

 

 3.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本隊計劃是先尋求鄉中長輩的協助,了解何處有具代表性的傳統建築,再請師長出面,尋求屋主的同意與協助後,再行參觀拜訪。而本次最重要的研究目的,不是蒐集,而是比較;在參訪本地建築後,針對某些較具特色的項目,同時陳列出來,比較其差異性,經討論後,最後再建製於網路上。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全校目前採用 ADSL 上網,採用固定IP方式﹔主機方面有2000侍服器一台,Linus主機四台;而班級中的甲班有電腦,電腦教室有電腦四十餘部,辦公室亦有五台電腦可供使用,均可上網;全校師生皆有網路空間、信箱與留言板,而為了這次的活動,電腦老師還特地開了一個不限大小的網路空間供我們使用;本次參加的師生,有一半家中有寬頻,另一半則為撥接上網。

 5.我們克服的難題

我們所遇到的難題有四:

首先是房子整修的問題:由於地處海濱,海風不斷吹襲之下,大城的房子損毀很快,加上早期發生的各種天災,使得許多房子,在整修之後已經失去了原貌,尤其是屋瓦方面更是嚴重,更別提被拆毀了的。我們只好在拜訪前請老師先行篩檢。

再者是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觀念:有些屋主擔心因為出名而招人覬覦,或者是擔心我們的身分問題而不敢立刻答應我們的要求,雖然我們在拜訪前,都有先請老師、家長與地方人士幫我們說明,但還是有幾間的屋主不放心,使得我們不能一窺究竟,而對於願意讓我們參訪且熱情招待我們的屋主,我們真是感到十分的高興與感激。

第三則是資料蒐集問題:雖然網路十分發達,但是重複的東西真的很多,剛開始光是為了知道相關物品的正確名稱與資料,就找到昏頭轉向了,加上所拜訪的主人家,不是不太清楚,就是只知道台語,解釋不清,如:『ㄏㄡˋ ㄅㄧㄚˋ』是護壁?覆壁?複壁?雨壁?後壁?還是另有其意呢?(答案是斗子牆,也叫斗砌磚牆)還有些字,平常根本沒看過,東問西問,好不容易才找到答案,如囷ㄐㄩㄣ、櫺ㄌㄧㄥˊ、龕ㄎㄢ等等……,好不容易文祥國小蔡老師借我們一本『台灣傳統建築手冊』 (林會承,藝術家出版社)才解決了我們大部分的問題。

最後則是時間問題:我們的活動為了能找尋出大家都有空的時間,特地把整個主要拜訪行程排到寒假中,利用寒假前後兩週的時間來做密集性的拜訪與討論,沒想到資料豐富的程度超過預期,光是篩檢過後使用的圖片就高達兩百五十張(都是我們用數位像機拍的),更別提處理的書面資料了,光打字就讓大家苦不堪言,而最後總結成網頁時,更是讓三個指導老師忙得頭昏眼花,我們剛開始實在太看輕這件工作了。幸好大家分工之下,勉強完成了,但是我們相信,再有機會,一定能更好。

  6.心得箴言

 不要忽略任何可能,資料往往都是由最不起眼的地方找到。

(三)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1.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在這次研究計畫中,目標是「地方的歷史古蹟」,在這研究過程中無形的我們又更深入了解我們的鄉土,我相信絕對是鄉土教學的最好題材。

 除了鄉土教材之外,傳統建築有許多富涵語意的詩詞語句,可以培養學生文學素養,並對文學產生興趣。

 而傳統建築各種美麗的壁畫、古色古香的石雕、裝飾精美的家具、古意盎然的木壁、一磚一瓦無一不充滿傳統的美感,與藝術相結合,絕對是一個最好的題材。

 聽著耆老述說的往日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回想過往,只是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只留下一些建築與物品讓人遠懷,讓我們充分感受人文氣息。

 我們在此研究過程中只有14個人,但每個人在蒐集、採訪、整理、編排過程中都盡儘可能的完成自己的目標,儘管有時碰到困難或趕不上進度,但總是盡量合作完成。

 這次的經驗,讓我們知道網際網路絕對是最便捷有效率的工具,但仍有不足的地方,耆老、圖書館、錄影帶、民間文化人士等等,都是我們尋求支援的對象,也可以培養獨立學習的興趣和與人言談交往的應對與禮節,更擴充我們的資訊來源,不是只限制於網路之中。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在採訪時,隊上的蔡尚澤負責以錄音機錄下訪問,再回來整理,但因為雜音過大,效果不佳,最後還是以筆記為主,而因為我們隊員家中都有電腦,故除了利用採訪後,到學校的電腦教室,處理當天的照片心得外,亦會在家中上網搜尋相關資訊,並到圖書館找尋補充資料,因為我們發現,雖然網路真的很方便,但重述太多,而且不很實用,最後許多資料還是都是由圖書中找到的,我們還用學校的數位相機去拍攝採訪過程與物品,並用cuteFTP的方式在網路硬碟存取資料。而在軟體方面軟體我們則用了 Frontpage2000和Microsoft Word 2000做文件資料和網頁,用PhotoImpact 6.0、ACDsee 4.0來處理照片。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在每次拜訪前,我們都會先請師長幫忙聯繫,得到應允後,在由學生打電話與主人約定參訪時間,雖然早在出發前,早已討論過大家扮演的角色,並且擬定好要問的問題,但在真正接觸時,往往都因為緊張而不知所措,缺乏臨場發揮的能力,幸好接受訪問的長輩都相當和藹可親,學生在幾次拜訪熟悉後,已較能放開心情,暢所欲言。而因為拜訪的長輩,大多家中子弟早已離家,突然有一大群的人來拜訪,有個聊天的對象,都相當的高興,還請大家吃東西,並且告訴我們一些往日故事與早日開發的辛苦談。而在整個活動告一段落之後,將由蔡秋琦、蔡尚澤與許玉民代表所有人,跟老師一一送上參觀照片與感謝卡。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長久以來,大家對自己地區的文化背景,  一向沒什麼信心,認為處於風頭水尾的大城,哪裡會有什麼好東西?在網路上搜尋『大城』,往往都是找到一堆不相干的東西,沒想到這次親身到處尋找,竟然會有這麼多的收穫,連老師都嚇了一跳,還要把我們的成品當作教學用的工具之一,用來教鄉土教材,不僅我們自己的班級網頁上會有連結,連學校的首頁有都會有,大家還決定要去申請一些網頁空間,把我們的資料公告到網路上去,我想,這只是一個開端,當有越來越多的優點被人發現時,大家機會發現,大城,也是一個好地方。

 

 5.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首先是一些的高年級家長與在地老師還有同學的幫助,熱心的提供我們有關傳統與具代表性的老房子的位址與資訊;再來則是熱心的家長會長、劉瑞文老師的爸爸、林愛惜老師、洪伍男主任、洪文彬先生、大城國中主任與蔡尚澤的媽媽鼎力協助,幫助我們與各家主人的接觸,並徵求其同意讓我們參觀;還有文祥國小蔡老師帶來許多參考書籍和錄影帶,並給予我們一些建議;當然更重要的是主人們熱情親切的招待我們,讓我們收集到許多資料,還請我們吃東西;最後就是謝謝指導老師網頁與圖檔處理指導。  

 6.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早在一開始作業的時候,老師為了避免侵權的問題,所以在圖片方面,完全親自拍攝完成,並且加以簡單處理,而至於文字敘述方面,因為牽涉相當廣泛,內容不一,而我們在這方面,除了心得感想與訪問過程是由每位隊員親自撰寫完成,經老師修飾外,對於比較專業的部分,無可避免的都會引述到他人的著作,我們則是在閱讀完整篇著作後,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陳述,盡量避免整段使用,而所有我們有引述到的網站或資料,我們都有於首頁下方的參考資料,註明出處。避免糾紛與侵權。

 7.發現、教訓、和驚奇

發現:我們在比參加比賽之前、其實對建築了解非常少,但在比賽中,由於親自和同學們找尋資料、整理、美化圖文、建構網頁等工作時,覺得對傳統建築的認識比以前多很多,對於建築也不再是霧裡看花。    

教訓:對於團隊合作和時間的重要,我認為並沒有掌握好,導致工作進度常常落後,這是我們值得討論改進的問題,此外有時太過一廂情願,忽略了主人們的感受,甚至問了一些不該問的問題,令我發現行前會議的重要﹔還有傳統觀念不欲出名的影響,也使得我們的採訪有時遭遇挫折。

驚奇:一開始我們的動機在於能為地方上文物的保存,不要使許許多多的文物建築,隨著時間而湮滅,同時也能增廣自己的見聞。而隨著拜訪與研究,讓我們融入大城的發展史,知道前人是多麼辛苦的在此建立家園,努力走出一片天,有繁榮,也有衰敗,許許多多的故事發生在此,親切的長輩招呼我們,看著當時的照片與現存的建築規模,不難想像當時的榮光,壁飾、雕樑畫棟、紅眠床、梳妝台......都能讓我們驚呼連連。

「第四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貢獻度表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 生

一、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二、錄音攝影
三、紀錄訪談內容
四、編輯書面資料
五、擬定訪問大綱
六、填寫進度報告
七、資料收集謄打與分類

45%

指導教師

一、召開小組會議
二、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五、電腦技術輔導
六、網頁製作
七、撰寫計劃簡報

35%

家 長

一、聯繫受訪對象
二、計畫諮詢

5%

社區居民

一、提供資料與指引方向

5%

屋 主

一、述說過往歷史
二、導覽環境四周
三、解釋用具設備
四、回答問題

15%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