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中的材料與砌法

 除了大戶人家有財力可買進大陸價昂質佳的材料,一般民居使用的建材多是因地制宜,例如北部大屯火山群地帶盛產安山岩,利用其砌牆就成為當地民居的特色﹔南部山區取得竹材容易,因此編竹夾泥牆特別多﹔而咾咕石房子則是澎湖的最佳標誌。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構築方法,也形成多變的組砌美感,常見的牆體有以下幾個種類。

斗子牆

 用大塊扁形的紅磚,以豎立及平放的方法組立成盒狀,內部再填塞土石碎料。這種做法的牆體很厚實,又可以節省磚材。外觀形成寬窄相間的分隔,在陽光下顯得特別紅豔,散發著傳統建築的魅力。

 

穀囷(ㄐㄩㄣ)

 早期農家存放稻穀的地方,用竹子編織,外敷以黏土、陶土、石灰等物,做成圓弧形,使老鼠不能攀爬。

編竹夾泥牆

 以竹管或木樑為屋架木樑或竹管屋架之間的空隙,以細竹篾編成網狀固定,兩面再以灰泥粉刷抹平成為白牆。

實心磚牆

 以整齊的紅磚或石磚水平疊砌,上下交錯重疊,轉角以丁面磚塊拉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