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門窗提供人們進出、採光、通風及防禦的功能,但除了這些實用的功能外,門窗其實也富含一些意寓在裡頭。

在台灣早期的建築,因為門首當其衝,總是給人第一印象,而對於門的設計都相當考究。它代表著這幢建築的主人之財富、地位及家族史,也代表了私人住宅的範圍。中上家庭的門,豪華壯麗,一般民宅的大門,親切迎人,官府的衙門,門禁森嚴,而宮廟的大門,則肅穆堂皇。每一扇門都在言語之外,各自圈劃出不同的世界。

 

門有分「外門」、及正廳的「中門」、以及兩側的「邊門」。一般而言,中門要大於邊門,而外門要略小於中門,此乃意寓具財。

 

 
拼組板門

傳統的拼組板門,由兩片門組合而成,由上下兩道大型插關鎖住門,門外繪有門神、吉祥物、或相關字句。有時還會有一枝大木棍(栓杆)來做補強的措施。

 

戶樞

戶樞:位於門軸上下,套入門軸,使門能夠轉動的主要設計。

門鈸與門環

門鈸:也稱為鋪首,是拉門扇時的金屬構件,釘牢於門板上。

門環:門鈸上的金屬環,於門合攏時,可兩環交疊上鎖。

 

插關

小型門閂,以方形木塊作暗凖,利用一條橫木抵住門扇以防禦盜匪的功能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