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集資 創立書院

書院原義指藏書之所,也就是書房。書院始於李唐,至晚唐之後,才變成講學的地方,延續到明鄭清朝,官方、民間大肆興建書院,光台灣本島,就有十幾個書 院!那時台灣的讀書人都以建書院為目標、夢想,所以當時非常流行建造書院。

 清朝的時候,本鄉為了發展地方教育,而由鄉賢趙順芳及烏日楊占贅先生兩位先生於嘉慶四年(西元一七九九年)創立西雝社,由於深感文教風氣有待發揚,遂再由創辦人等,發動社員募捐,籌建文昌祠。最後,在下寮仔尾文昌祠,奉祀文昌帝君為守護神。文昌祠終於在社員的支持下,設置基本財產,購置田業,每年於農曆二月三日,以田業所得益收,作為祭祀文昌帝君之費用

這是磺溪書院確定成立時間之重要證據(攝影許嘉芬老師)

清光緒13年(丁亥年,西元1887年)西雝社創辦人之一趙順芳(鄉人稱為趙太老)之子趙璧、「蔡勝記」內的蔡瀚雲麗水村的張錦上等人, 為謀鄉里子弟教育,於文昌祠內設立書院,延聘師資教導大肚下堡(龍井大肚烏日等地)學子就中國傳統文化,以為科舉鋪路,一時文風蔚起,弦歌不輟,成為大肚下堡(龍井大肚烏日等地)教育之中心,直至光緒廿一年(西元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據臺共八年間為地方傳遞中國固有文化,造就科舉人才,功不可沒!

磺溪書院所在地,原本屬於前永順村村長趙媽枝祖先所有,因風水經勘與師鑑定適合建祠,隨即由趙順芳以其私人在永順村土地與趙媽祖先土地彼此交換後興建書院於現址。


日治時代 改制公學校

    日治時期,惟道於情勢,由大肚趙璧趙德隆,汴仔順蔡燦雲,茄投陳枝元,塗埆堀陳錦上張成等人聯合 向日本當即請願,而於光緒廿五年﹝西元1899年,明治32年﹞3月17日,獲准成立「大肚公學校」(見台中縣誌卷教育誌頁二0一),4月16日暫以磺溪書院權充校舍,日人木村左市郎為首任校長 ,也成為現大度國小的前身。光緒廿七年(西元1901年,明治34年)趙璧等30名文昌廟成員,聯合將廟產十餘甲土地 贈予學校,爾後學校他遷,所增土地為人輾轉變賣、侵佔,祇剩今日為數近千坪土地而已!

戰火摧殘 絃歌中斷

    原本書院相關土地、建物、學田、祭祀、管理...等產權及一切活動運作,該院設有類似委員會之專責機構,管理人歷經趙順芳趙璧趙維孝等人,惟戰禍天災旋即接踵而來,先是民國卅四年光復前夕,美國盟機空襲灣,書院左右廂房及三川殿被炸破,其時書院大多數資產已外移或為人侵占,已無經費收入來源,致無法即時修復,爾後蔣氏政權壓制全臺, 阻斷與大陸 往來,且視台灣傳統文化如敝屣,徒呼復興中華文化之口號,未從實際生活中實踐文化,此戒嚴時期人名言論噤若寒蟬,官方既不關心,民間亦無聞問,久之,漸為所遺忘!民國48年發生八七水災,大肚溪水倒灌磺溪書院,夾帶大量泥砂,過水廊、廂房及三川殿再次受而創倒塌,如此數蹶不振,已呈現岌岌可危之局面。甚至,管理人趙維孝遠走他鄉,任由書院快速荒廢,書院之文物、建材被竊大半,其嚴重失職,另有識之士扼腕不已!(此段資料參考王富敬先生提供的大肚鄉傳統建築一書)

磺溪書院整修前之慘狀(掃描至鄉公所所印製之

磺溪書院舊DM,感謝賴區先生提供)

三級古蹟 鄉人稱頌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書院亦一度荒廢,僅存破壞的前落門 廳和後落拜亭講堂,經地方人士雒繼光校長等人的奔走於內政部、文建會、民政廳,盼再造古文風之盛,終於 獲內政部勘查,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進而中央暨省政府允可撥款新台幣壹仟伍佰萬零陸仟元,作為重修工程補助,並委由漢寶德教授進行精密測繪及修復研究,於民國75年 七月動工,民國78年3月完工,恢復舊觀約七、八成。

彩繪修復剪影(王富敬先生提供)

(以上資料參考王富敬先生提供的大肚鄉傳統建築一書磺溪書院文昌帝君聖誕祭典一文及大度山第七期章惠芳女士的大肚鄉「磺溪書院」解說一文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