唭哩岸石的採集和加工,全都是以手工完成。之所以不使用機器生產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唭哩岸石含玻璃質石英質,使用機器切割的話,器具易磨損。
二、是其哩岸石之所以受歡迎,就在它自然、古樸的風味,用機器切割的話,工整的規格會破壞這種風味。
打石的工具包括:石釘、鐵鎚、鐵板和鐵棍,
打石的方法,是先用石釘在石壁上打洞,石洞連成石縫後,將兩塊鐵板插入石洞裡,在將石釘打入兩塊鐵板中間,
慢慢把石頭縫戲撐大,最後用鐵棍四兩撥千斤,將石塊與母石分開 。
至於之後的加工切割,則是以鐵鎚搭配石釘,依照唭哩岸石特殊的紋理,將石頭切成不同的尺寸賣出。
唭哩岸山
唭哩岸山, 這看似毫不起眼的小山峰,卻承載了許多共同的回憶。
先後來到的居民們,
不論是平埔族、 漢人、 日本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這地方,在此生根繁衍,
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偶然?什麼樣的因緣?
傳說唭哩岸山是隻大雁,這座大雁的身體蘊藏了豐富的寶藏-唭哩岸石。
也因為如此,它又被稱為石頭山、石山。 曾經,唭哩岸一帶的居民靠著這山自給自足的活著,
在農暇之餘以打石為業,農耕和打石按季節交相輪替。
屬於砂岩的唭哩岸石是天然的好建材,據說住起來冬暖夏涼,十分舒適,走訪唭哩岸或北投一帶
,常常可看到這種質地細緻、紋理優美的石頭就地取材所建蓋的老房子,
除了民宅牆院、農村的豬舍牛棚外,當時的軍事基地、砲台、防空壕也可以看到它的蹤影。
據說在台北城建造之時,是以人力物力和牛車將石頭
自山上搬運到目前大同電子對面的憲兵處,在沿著基隆河一路水路至台北城牆。
不單僅供建築之用,唭哩岸石因本身特有的性質,亦成為物美價廉的防火材料。唭哩岸石內含硅元素,
鹼業、玻璃業,均以其為熔爐的內層。不但可以耐高溫保護爐子,且因其砂岩特性,致爐內雜質容易清洗,
當時還外銷到日本、東南亞一帶,可見其炙手可熱的重要性。另外,唭哩岸石尚有水銀玻璃質,在黑暗中可以閃閃發光
,為現在高級的裝潢建材呢!現在知道我的厲害吧!哈!哈!哈!以後你對我,唭哩岸又有更深層的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