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 |
新莊市碧江街20號 |
創建年代 |
雍正七年(1729年) |
奉祀之神明 |
文昌帝君 |
歷史沿革 |
|
文昌祠主祀文昌帝君,左右侍從為天聾(左)地啞(右);左廳陪祀為大魁夫子,右廳陪祀為歷代聖賢神位。 |
|
文昌帝君來源有二:一為天神之說→據司馬遷<史記>所列指斗魁附近的六顆星;另一為人神之說:指四川梓潼縣的張亞子。 |
|
新莊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雍正七年(1729年)慈祐宮重修時配祀文昌帝君。嘉慶十八年(1813年)由新莊縣丞曹汝霖捐建文昌祠慈祐宮右後側。光緒元年(1875年)艋舺縣丞傳端銓及士紳陳士璋等遷建於現址。本祠歷經一百二十一年經八度重修,因其具開發與歷史價值,且保留較完整。文昌祠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興建完成前是義塾所在,學童皆在此受教。它與孔廟具同等地位,有代替孔廟功能。新莊於嘉慶年間便有文昌祠,可見本地文風鼎盛;而本祠對新莊文化的發展也深具意義,因此應予以善加維護保存,讓它再度發揮社教功能。 |
|
文昌星君乃成為學子膜拜的對象。考季來臨時考生將其准考證和供品齊供上桌,供品取諧音或表意義,如橘子表吉利、青蔥表聰明、金棗表金榜題名、芹菜表勤讀、菜頭表好采頭、桂花葉表貴人助、圓形水果表圓滿等。 |
|
文昌祠正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