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之美
本圖引用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基金會-神聖空間的建構一書
台北本宮的主體建築呈口字型,係兩進式寺廟結構 |
||
第一進前殿和左右山門 | ||
五開間,三進深,又稱「三川殿」。計開五門:中央明間門、左右次間門及左右梢間門。 約自清朝以來,明間門較寬,又稱為當心間,又稱為「中門」;次間最窄;梢間次寬。 前殿以左右山牆和左右山門隔開,石作為主的外檐裝修,落在前點金柱的橫軸上,將前殿縱深空間分劃為向外的「前檐廊」和向內的「後檐廊」。中門門楣上懸掛「行天宮」廟匾,由前監察院院長于右任題字。 |
||
第二進正殿和左右過水廊,左右兩側以護龍銜接 |
護龍 又稱為「廂房」,與山門後檐相接,乃聯繫前殿和正殿的縱列空間,有成排的檐柱,構成長長的檐廊。台北本宮左護龍為「宣講堂」、倉庫和效勞生休息室,右護龍為辦公室和效勞生休息室。 正殿 五開間:外檐裝修與前殿一樣,落在前點金柱上,但不用石作,而以木板門扇替代,櫺花與腰板部份採用玻璃,使得正殿感覺較明亮。正殿的廟匾由前司法院院長謝冠生題字。 左邊恭奉: 關聖太子平; 中央恭奉: 王恩主善、呂恩主洞賓、 關聖帝君關恩主羽、張恩主單、岳恩主飛; 右邊恭奉: 周恩師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