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障礙--芷芮

身體病弱--于華

語言障礙--奕儇

多重障礙--家暐

情緒障礙--暐婷

 

聽覺障礙--曼蘋

自閉症--曼琳

學習障礙--宣佑

肢體障礙--筱慈

視覺障礙--暐蘋

 

網頁製作:奕儇、宣佑、暐婷、暐蘋、曼蘋

 

智能障礙

●認識篇--智能障礙是什麼?

        根據「美國智能不足協會」之定義,智能障礙是指在發展期間(自受胎到滿十八歲),智力功能顯著低於常態,同時伴隨有適應性行為方面的缺陷。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智能障礙者時,就是說他在學科學習和處理日常生活以及對週圍事物的了解和環境的適應能力方面,比同年紀的同伴顯著的緩慢。這些能力籠統地包括了:

1. 溝通:透過符號行為(如口語、拼字、手語等),或非符號行為(如臉部表情、手勢等)去理解或表達資訊的能力。
2. 自我照顧:包括飲食、穿衣、打扮、如廁、個人衛生等能力。
3. 居家生活:在家庭中日常的活動力情形,如做家事、一般維護等。
4. 社交能力:適當(如結交朋友、微笑等)或不當(發脾氣、嫉妒、打架等)的社交行為。
5. 使用社區:適當使用社區資源,如在社區中的行動能力、採購日常用品等。
6. 自我引導:做決定能力,如了解與遵行時間表、表現適度的果決與自我的主張能力等。
7. 健康及安全:維持自己於良好狀態,如適當的飲食、疾病的認明等。
8. 功能性學科能力:認知方面的能力及在學校中所學的相關技能,如書寫、閱讀。
9. 休閒娛樂:能反映出個人喜好與選擇的多樣化休閒娛樂的興趣,屬於公眾的活動則應反映出年齡與文化上的適當性。 
10.工作:擁有一份兼職或全職工作,或是參與社區中義務的活動。 
        智能障礙者之間的差異很大,程度有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之分別,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智能障礙也會有不同程度之分別,所以在教育及照顧上會有不同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如何協助我們永遠的寶貝》) 


●照顧篇--幫助心智障礙孩子學習時應注意的要點 

一、了解孩子的特性 
(1)心智障礙者的個別差異很大,程度不一,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孩子,其個別需求也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要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符合他的能力,以免造成挫折感,降低學習的欲望。 
(2)心智障礙孩子的理解力、學習力和行動能力較遲緩,注意力較短且不容易集中,所以剛開始的學習時間不要太長,看孩子的個別情形決定。一般而言,不要超過30分,以免孩子覺得枯燥而失去學習興趣。
二、使用簡單明白而一致的指示:教導心智障礙孩子時所使用的口語指示,一定要簡單清楚而具體,同時要有一致性,也就是說同一個口語指示可以重覆使用,以便讓孩子容易記住而學習。 
三、將活動分成簡單的小步驟來教:教導心智障礙孩子任何技能時,最好將此技能分解成一些簡單易學的小步驟,每次只教一步,等他學會後,再教下一步。 
四、儘量讓孩子在實際環境中學習:因為心智障礙孩子的類化能力差,不會舉一反三,所以最好是用具體的事物和在實際的環境中來教他,讓他們可以學到實用的技能。例如教孩子與人交往的禮節時,最好的方法是多帶他出外與人見面,在實際情境中告訴他如何與人應對進退。 
五、適時的給予鼓勵:因為心智障礙孩子學習能力較慢,所以一旦孩子有主動學習的意願、有好的表現或有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立即給他鼓勵,告訴他(她)為什麼得到獎勵。 
六、以耐心和諒解的態度來教孩子:心智障礙孩子的吸收力較慢,對於新技能的學習,要比一般孩子多花好幾倍時間,父母應給他充份時間去適應和學習。對於孩子某些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對別人表現過份親熱的親吻或擁抱)應該適時地給予糾正與指導,而不要迴避問題,否則只會讓孩子養成不當的社交行為,讓別人更難接納他。 
七、父母管教態度要一致:心智障礙孩子可能會因為溝通障礙,缺乏適當的溝通技巧,或各種原因造成的行為問題,例如過於好動、害羞或攻擊性行為等,父母的處理方式與態度要一致,同時要其他家庭成員(如:祖父母或兄弟姐妹)配合,以免造成孩子的投機心理。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父母要先查明其可能原因,再針對原因來處理,而不要一味地用溺愛或處罰來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如何協助我們永遠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