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一) 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1.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網址: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2900177/index.htm

  2. 備份網站一:http://home.educities.edu.tw/ahling/

  3. 備份網站二:http://163.24.138.11/cyber4/

  4. 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http://www.chps.ptc.edu.tw

  5.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民國92年1月30日

  6. 學校:忠孝國小   縣市:屏東縣

  7. 老師或班級:陳淑琳老師、紀淑麗老師、溫蘭英老師

  8.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 6人

  9. 他們的年紀是:11-12歲

  10.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 Email信箱:niya@pchome.com.tw

(二)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社團與族群。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在台灣,桃園、新竹、苗栗、和南部的高雄、屏東都有客家人,其中高雄和屏東講「四縣話」的客家人又稱為「六堆」客家人,轄區包括屏東縣的萬巒、竹田、長治、麟洛、九如圳寮、屏東市田寮、鹽埔七份仔、內埔、新埤、佳冬、高樹、里港武洛和高雄縣的美濃、六龜、杉林、甲仙一部份、旗山手巾寮等,和中北部客家除了語言不同外,硬頸和勤儉、忠義的精神都相似。居民大多以農業維生,祖訓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讀書耕田」,客家祖先認為最上等的人是忠臣和孝子,最希望子孫做的事是讀書和耕田,或許是因為在古代的社會階級排序是士、農、工、商的關係,客家祖先希望子孫都能做上等人,訓勉孩子「晴耕雨讀」,天氣好的時候就到田裡耕田,下雨天就在家讀書,要善用時間,六堆客家至今都還保有這種讀書勵志的精神。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的正式名稱是:社團法人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曾於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出版「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俗稱六堆客家鄉土誌)套書。本套書共十四篇計十五本,參與人員近兩百人,用了近五年的時間,花了一千多萬元才編成。內容有歷史源流、語言、政事、宗教禮俗、古蹟、文物等等,時間上溯至墾拓下至民國八十七年,上下三百年;地域則橫跨高屏兩縣,可說是六堆文化的百科全書,也是一套六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著。本學會之所以成立,是因為有感於好不容易凝聚的六堆客家文化人才(本套書的撰述委員),若書成之後即解散非常可惜,徐正光博士即建議組成一個團隊繼續為六堆的文化薪傳效力。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是在學校完成網頁製作,學校的電腦教室是以東森寬頻連上網際網路的,網頁放在教師的電腦中,我們使用學生的電腦用網路上的芳鄰將資料輸入。在家裡,我們透過56Kmodem和ADSL/Cable modem連到不同的ISP,去收集各種資料。

5.我們克服的難題:

(1)研究六堆文化學會,我們當然免不了要做訪問調查或參加活動,訪問地點或活動地點距學校也有一段距離 所以接送就成了最大的難題,況且我們的組員有6人,陳老師和溫老師不會開車,就算紀老師開車接送我們也擠不下,因此常讓老師傷透腦筋,每次都要討論商議許久。還好本隊有許多熱心的爸爸媽媽,所以最後就由有能力的家長幫忙接送,問題便解決了。

(2)為了要更加熟悉六堆客家文化研究學會,我們必須要主動訪問六堆客家文化研究學會的成員,每一次的訪問也都需要事前籌備擬定題目,但從未正式訪問也不了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的我們,對於擬定題目根本無從下手毫無頭緒,好不容易題目出爐,沒想到經由溫蘭英老師的說明,我們竟把六堆客家研究學會想成六堆客家博物館,「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們就這樣在失敗中學習,現在擬定訪問題目可就難不倒我們咯!

(3)第一次接觸到數位相機,大家都不知如何使用,老師大略說明了一下,我們就拿著它去訪問了。雖然大家對於拍攝都沒什麼問題,但因為技術不好再加上不常使用,照片畫面時常拍的不清楚重點更沒有顯現出來,對於照相機上一大堆按鈕的來歷以及使用方法,我們也一概不知,所以老師將數位照相機交給我們也實在不是很放心。但隨著訪問、參加活動的次數增加,我們使用數位照相機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加上凡事都勇於嘗試的我們,現在對於數位相機可是瞭若指掌,拍照技術高超

(4)我們參加六堆研究學會所舉辦的六堆青年哈客營參加當然要蒐集講師在哈客營演講的資料。這裡的講師都是客家人,再加上他們是針對大專青年,所以幾乎在上課演說時,都使用客家語。但我們六個組員,有3個是閩南人,其他的對於客家語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就如雞同鴨講,我們既聽不懂也無法做筆記,只好全程錄音,再帶回來慢慢研究!

6.心得箴言:

結實纍纍綠葉茂盛的樹木需要每天辛勤的澆花

結實纍纍綠葉茂盛的樹木就比如是我們所做的網頁般壯盛充實既美麗又漂亮,但這樣並不是在一兩天便能完成,需要所有的人一起配合,每天辛勤的製作澆花,才能完成。

俗話又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還說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我們的隊員一直拼死拼活的收集資料、採訪、研究、製作網頁,絲毫不敢鬆懈。

最後我們更想要呼籲大家:「大家一起來保存本土固有的語言- -客家話」因為客家話現在正逐漸消失中……

() 專題研究計劃要

1.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做說明?

1)隨著時代的進步 不少珍貴的文化也漸漸消失中,所以教育部把鄉土課程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中,讓社會大眾能重視我們固有的文化,也讓我們的下一代能了解自己出生的地方、歷史、意義這次的研究活動,讓我們有機會更加認識我們的鄉土歷史與六推文化,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親身經驗、感受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本隊的研究成果、經驗和心得可以分享給鄉土任課老師和同學參考使用。

2九年一貫的教育精神強調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藉由這次的活動使我們學會利用各種工具蒐集資料,並整理成文章,美化加工成網頁。並透過訪問,學習擬定訪問題綱,製成問卷,以及行前的聯絡事項、訪問時的禮儀。我們深切的體會到資訊教育及人與人間溝通技巧的重要性。為了使專題研究計畫能順利完成,除了發揮團隊精神,更要有恆心、堅定的意念、並要把握時機。這些能力對我們將來的學習,都會有極大的助益。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使用科技

使用內容

口頭採訪

親自拜訪六推文化研究協會的各項工作負責人,了解更多有關協會的事。

電腦

使用網際網路尋找資料、E-Mail聯繫、討論區討論分享經驗、製作成果

書籍、雜誌

找尋相關的刊物,彌補我們對六推文化的不了解。

錄音棒、錄音機

將訪談內容錄製下來,紀錄客家語言及客家歌謠。

數位相機、V8

利用相機、V8拍下我們的一舉一動。

掃描器、印表機

利用掃描器做影像的處理,印表機則用來資料的翻印傳閱。

電話、傳真機

透過電話、傳真機與訪問對象做溝通連繫用。

電腦軟體

PhotoImpact5.0FrontPage2000

備註:以上大部份設備均由學校提供。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訪問過程中,創辦人溫興春校長、總幹事曾彩金老師、監事鍾永發校長、副總幹事溫蘭英老師、及郭勤有主任誠懇的回答及熱心的協助,並提供資料和照片,讓我們的研究更有動力。

   訪問六推文化研究協會工作者以後,對於他們在文化傳承中盡心盡力的付出,我們深深受到感動,所以我們情願犧牲寒假假期去做一連串的訪問、查詢資料、製作網頁、專題計劃簡報……,希望藉著這次的專題研究,可以喚起大家對六推文化的重視,讓日漸消失的六推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

  這次的研究,讓我們了解了許多客家文化,包括客家歌曲、客家食物、客家古蹟......,也知道每個文化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及保存的價值,相信我們的研究,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保持客家文化,也希望我們的努力,對客家文化的保存有助益。

  六堆文化學會的努力讓我們動容,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幫他們打氣加油,讓他們對客家文化的推展與傳承,能更有信心與毅力。

  藉著我們的網頁,也希望客家文化,能獲得更多族群的認同,使日漸消失的客家文化能永遠傳承下去。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六堆文化學會成員

學會的溫興春校長、鍾永發校長、曾彩金老師、郭勤有主任、溫蘭英老師,不但接受我們的訪問,也提供許多相關資訊及書籍,讓我們的研究能更深入。另外,他們還安排我們參加他們主辦的全國性活動─2003哈客青年冬令營,這三天的研習,讓我們對客家文化能有更進一層的體會,非常感謝他們。

學校老師

指導老師犧牲寒假假期,天天陪我們在電腦教室整理資料、設計製作網頁,還有張瑞菊主任指導我們做問卷。

家長

感謝畫晴的爸爸幫助我們整理問卷資料,姮綸、旻真的家長幫忙載送我們去訪問及研習,明言的媽媽提供我們六堆客家文化的資料。

6.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我們的資料大都來自六堆文化學會,所以除了在網頁中註明各資料來源,我們還寫了授權同意意書,徵求學會的同意。

7.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這次的活動,我們大家的電腦程式應用更熟練,訪問的技巧和功力也增加不少,我們還學會了怎麼設計問卷,要怎麼做問卷調查,還有我們也發現,我們台灣好像都忽略的客家文化的保存及傳承,六堆客家文化其實是非常優秀的,像亞洲有一些的政治領袖或是企業總裁都是客家人,可是現在客家文化卻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在消失;我們還記得,剛開始做訪問的時候,緊張的要死,那時我們都還沒搞清楚就去訪問了,其實應該是六堆客家文化研究學會,我們卻把誤以為是一個博物館,真是糗呀!我們甚至還把錄音機放在訪問的地點忘了帶回來,去參加哈客營時,數位照相機因為充電方法錯誤,而電力不足,帶的照相機卻忘了裝底片,經過了這幾次的教訓,我們才知道,原來是事先做萬全的準備是這麼的重要! 

其實在全台灣大約有800多萬的客家人,但令我們感到訝異的是,竟然只有200多萬人會講客家話,而且有些年輕的客家子弟,都還不願意去認識、了解自己的文化,甚至都不認同,我們發現優秀的客家文化如果想要繼續傳承下去的話,是非常需要政府和民間的支持與配合的!

我們雖然不會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執,但我們還是覺得團隊合作是很重要的,因為一盤散沙是做不了大事的,問卷的設計需要集思廣意,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內容豐富的網站!參加網界博覽會這個活動,將會是我們心中一個難忘的經驗與回憶!

「第四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貢獻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一、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二、攝影
三、紀錄訪談內容
四、編輯書面資料
五、擬定訪問大綱
六、填寫進度報告
七、資料收集

55%
指導教師

一、召開小組會議
二、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五、電腦技術輔導

25%
家長
一、專車接送
二、計畫諮詢
5%
協會成員

一、提供資料

二、接受採訪

三、協助研習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