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豹先生生於民國前2年(西元1909年)農曆127,因為慢報戶口,戶籍上的生日變成農曆閏24日(新曆325日),父親楊忠,母親彭攤,出生地為彰化縣埔心鄉新館村之農家。 

楊金豹先生未出生前,有一次楊忠先生在鄰村許厝看大戲(歌仔戲),戲中的主角韓金豹勇猛盡忠、事親至孝,是個忠孝兩全的青年,楊忠先生甚為感動,不久妻子彭氏產下第三個兒子,便將此兒子取名為-楊金豹。

 

父親-楊忠先生

楊忠先生小時後曾受漢學薰陶,赴永靖鄉追隨其姐夫劉老先生,當小店裡的學徒,粗諳經商與中醫之道。及至適婚年齡,相親過程中,女方家人就看在楊忠先生有唸過書的份上,將女兒彭氏許配給他。

楊忠先生在其父親過世後,分到遺產兩分地(約當時兩百元)和債務兩百元。楊忠先生想到如果賣掉田地償還債務,賺錢的工具也就沒了,因此返鄉自行批發雜細(雜貨),以扁擔肩挑,沿村兜售,由於售價公道、和睦待人,人稱「雜細忠」。那時候大家都很窮,有時可能急需一些家庭用品卻沒錢可給,楊忠先生總會讓他們先欠著,有些果農就用水果來還。

大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的經濟能力很好,每年都要由台灣進口大量的香蕉回日本,埔心一帶剛好盛產香蕉,楊忠先生就進取材,就開始了轉業的第一步。後來日據時代,雖然日本人攻佔台灣,但也開始建設台灣交通,原本挑水果皆靠跋山涉水到台中,而日本人要吃台灣的水果都在基隆港裝船運到日本,楊忠先生就把水果運到最近的員林火車站,等到運貨到日本再由電報通知價格,當時一斤大概可以賣十幾元,約現在的一萬多塊錢。

楊忠先生育有四子,楊金豹先生排行第三。對兒子的教育很重視。當時日據時代的台灣社會對讀書並不重視,總希望孩子留在家裡幹活,尤其是鄉下地方,唸書的人更少,大多農家都在為三餐打拚,根本沒注意到子弟的教育問題。雖然楊忠先生家中只有兩分地,而且經濟狀況一直無法改善,可能因為楊忠先生唸過一點書,不希望小孩子以後仍靠土地過活,所以盡可能鼓勵子弟唸書,才容易出人頭地,但楊忠先生堅持讓兒子受教育,因此楊金豹先生的兄弟們才得以都接受到教育。老大楊吟因為是長男,忙農事而遲遲未上學,後來因為老三楊金豹六歲便進永靖國校舊館分校就讀(現在的舊館國小),楊忠先生認為老三年紀小,需大哥陪同上學才放心為理由,堅持老大一起入學,因此楊金豹先生每天與大他七歲的大哥楊吟一起赤腳步行上學,約走二十分鐘,當起同班同學,老二則早老三一年上學。

../插圖/楊會長與畢校長陪同第一屆校長井上軍二公子井上卓治楊家三兄弟都在舊館分校就讀,老二是第一屆的學生,老三楊金豹先生和老大楊吟先生是第二屆的學生,當時舊館分校主任是一個日本人井上軍二先生,他注意到楊家也不像有錢人家的小孩,竟然一個家庭中有三個小孩在唸書,令他十分好奇與感動,因而特地到楊家做家庭訪視,做家庭訪視才知道楊忠先生既不很有名望、也沒有很多財勢,卻讓家中小孩都受教育,因此對於楊忠先生重視子女教育的觀念相當敬佩。

楊忠先生因為識字、會做生意,所以村裡的一些祭典會請他去做出納的工作,也因此在村中建立了名望;生意做到後來終於把債務還清了,甚至還有家產可分給子孫。

每逢春節前,楊忠先生會為家裡的小孩買一雙新鞋。楊金豹先生讀六年級時想要有一雙繫著鞋帶的球鞋,便時常要求父親去「香蕉市」(香蕉集散地)回來時順便買一雙,每次父親總是答應一定買回來,可是到了農曆年,楊忠先生照例買了「包仔鞋」回來,令楊金豹先生相當失望,這件事仍相當清晰的印在楊金豹先生的記憶中。

 

母親-彭攤女士

彭攤女士是田尾地區望族之女,彭家當時有七八甲地,本與楊家是門不當戶不對,然而時有土匪做亂危害,強搶大家閨女之事時有所聞,嚇得凡是家中有待字閨中的人家,都會帶著女兒藏到較偏僻的田園裡,或設法趕快將女兒嫁出去,以免被搶婚。楊忠先生因為為人誠實純樸,又曾讀過幾年書,又會做生意,所以極為彭家所賞識,在這樣的背景及因緣際會下,彭家便將女兒嫁給楊忠先生。

彭氏極為賢慧,將兒子都養的白胖健康、討人喜歡。有一天彭氏在巷口路旁要做家事又要帶兩個小孩,便把楊金豹先生和他堂弟阿煙分別放在兩個「腳桶」(盥洗用的木桶)裡,以免他們到處爬動。剛好有一個相命仙經過,就問是否可以分養或售賣一個小孩給他,彭氏馬上拒絕,但在好奇心驅使之下,還是問了一個問題:「若兩個小孩給你挑,你要哪一個?」相命仙毫不猶豫的選了楊金豹先生,可能是相命仙看得出楊金豹先生未來的前程無可限量。再加上楊金豹先生長得白白淨淨且聰明機靈,因此很得長輩緣。

 

兄弟姊妹

楊金豹先生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並沒有姊妹,大哥名為楊吟,二哥楊某,楊金豹排行第三,弟弟為楊金鐘。據我們的考證情形如下:楊忠先生原育有五子,一子金樹不幸於五歲時跌入水溝不救;二子吟因大哥早夭,故晉升為老大;三子剛出生就夭折,連報戶口都來不及;因此向外分了一個「螟蛉子」(收養的義子),取名為森杞,為老二;四子金豹(老三)和五子金鐘(老四)則很平安的長大。

因家境清貧,四兄弟從小就要幫忙農事,每到採收香蕉之時期,大哥楊吟先生就要跟工人到附近的香蕉園採收香蕉、裝車和運貨,所以趕到學校上課時,經常已經遲到一個小時左右,因此常常被老師處罰--罰站,並在成績單劃上一個缺點記號,學期總成績因而扣了不少分數,雖然如此,楊吟先生在學期總成績仍都是全班第一名。楊金豹在三、四年級時也要開始幫忙田園除草,早上上課結束後,利用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和大哥就先把鋤頭、畚箕扛到半路的香蕉園放好,下午放學後就直接到香蕉園除草,工作很辛苦又羨慕能留在學校打球、遊玩的同學,不過卻養成勤勞的良好習慣,受益終身。

楊金豹先生因為和大哥楊吟先生同班,又一起上下學,常常早上書包由楊金豹提去上學,下午再由大哥提回家,沿路上也玩得不亦樂乎;放學後更時常一起工作,大哥有長兄的風範,需要出力的常常由他做,漸漸的楊金豹長大後才平分工作。

至於二哥與弟弟比較沒有提到唯一有提及的是:有一次弟弟楊金鐘先生打翻油燈,煤油潑到楊金豹先生的左手,整個都著火起來,當時父親楊忠先生聽說尿中的阿摩尼亞可以消毒,馬上將金豹的手浸入尿桶,說也奇怪,手一入尿桶,疼痛立刻減輕,只不過事後留下約有五公分長的疤痕,到中學還清晰可見,不知是不是用尿治療而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