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

 ●_●現代中外藝術文化交流-------偶劇大點名●_●


  在表演美學上,
偶戲是屬於一種「幻覺的藝術」
俄國偶戲大師歐不拉佐夫在自傳中曾說:
「偶戲表演是使無生命物轉化為有生命物的一項奇蹟,
觀眾為物體展現出生命而感到驚喜, 演員的喜悅則來自於賦與物體生命的過程。」

因此在中外的藝術文化交流之下,
不僅建立起國人自信,提升生活品質和文化修養;
也能激發出豐富的創造力,展現出多彩多姿的新文化。

[越南][委內瑞拉][奧地利][印度][日本][西班牙][義大利][美國][台灣現代][台灣傳統]

國        家

偶               劇

越南

水上木偶劇

插圖

        水上木偶劇是越南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台戲,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戲,將木偶與水奇妙地結合在一起,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木偶戲於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純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項傳說故事,其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這種表演是在水上搭一座紅瓦磚頂的小水榭,稱為「水上神亭」,用一張竹簾從上垂到水面,操縱木偶的人就躲在竹簾後,木偶則固定在細竹竿的一端,另一端由人操縱,這些木偶的造型都非常可愛,也有鴨、魚、船、青蛙等動物造型配合演出。

  劇情多以越南人的生活百態及民間故事為主,一場完整的越南版水上木偶戲表演,大約需2小時,節目內容真實刻畫出越南人民的生活歷史,有赴京中舉的劇目出動木偶數最多,很有看頭。演奏音樂和唱戲或對話的人則坐在亭子旁邊。

回上面

委瑞內拉

拿庫劇團

插圖

         各國的戲偶劇團,多數以兒童為觀眾群,好像家長是陪襯型的「副卡」觀眾一般,在所有的劇團中,有一團是為成人觀眾而演的,而且又以表達女人心情故事為主,那就是委內瑞拉的拿庫劇團。

  拿庫劇團只有二位表演人員,都是女性,sonia小姐曾到義大利的龍偶劇團進修,並成為演員,在義大利六年當中,創造自己的偶劇團且獲得該國國家戲劇節特別獎。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成績後,她決定回自己故鄉委內瑞拉,與同伴成立拿庫劇團,她們的目的是創造一種給大人看的偶劇,演出關於女人的快樂、愛情、怯儒、小缺點等戲劇。

   「女孩與四隻手」的幽默和富諷刺意味的劇情,伴有拉丁美洲的音樂節奏,另外還有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音樂旋律,她們以日本古老文樂(人形劇團)的偶戲表演技巧來表演。

回上面

奧地利

MOKI魔奇劇團

插圖

         和台灣的九歌兒童劇團一直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的「奧地利MOKI魘奇劇團」, 奧地利魔奇劇團是一劇懸絲偶、魔幻綜合劇場,人偶共演,亦有面具的出現,是使用德文發音,採黑光劇方式演出,即舞台全部使用黑幕,觀眾最適合五至十二歲兒童觀賞,能將兒童想像力發揮到極致。        

         演出「恐龍波弟」的兒童劇。敘述一隻愛吃西瓜的恐龍波弟救了王子,成為好朋友,恐龍波弟幫王子找回被巫婆偷走的錢,巫婆一氣之下將王子變成恐龍,恐龍波弟又把王子找回來,善良的王子想把巫婆變回好人,但一變之下,巫婆竟變成美麗的公主。

回上面

印度

那塔那凱拉里偶劇團

插圖

         印度這個國家充滿著傳奇的神話,尤其是影響中國深遠的佛教思想即來自印度,偉大的佛陀就誕生於印度,阿拉丁神話和吹奏著笛子,就能叫蚖蛇之類的腹行類起身跳舞等神奇故事也是來自印度。
  
  其表演形式採用手套偶,類似台灣布袋戲,適合大人、小孩觀賞。其中有一種造型是一尊臉是綠色的戲偶,叫做「克里濕拿」。克里濕拿演的戲都跟打仗有關係,有它出現,好人一定會贏。在印度當地,臉是紅色才表示是壞人,和台灣恰恰相反,而且演出前要點一個神燈,表示神也來看戲。

  那塔那凱拉里偶劇團,他們表演的內容通常是印度古老史詩中的故事,第一段敘述妻子要先生找尋奇花,先生在路上遇見一隻老猴子,老猴子原來是他的親哥哥變的,哥哥告訴他到花園去打敗看守者就能順利帶花回家;第二段敘述奸詐狡猾的二個敵人,騙走正直國王的國土、兄弟和太太,太太向神明禱告而得救,國王在神明幫助下打敗敵人。

回上面

日本

淡路島「人形」劇團

插圖

         日本也是一個很有風格的國家,日本的「人形」就是戲偶的意思。在淡路島上有人形淨王琉璃館劇場,「人形淨王琉璃」又稱「文樂」,是一種極具獨特風格的偶戲藝術,為江戶地區通俗的大眾娛樂,唯剛開始是具有宗教性的含意。二十多年前為國家指定為重要無形民族文化財。

  淡路島上居民以捕魚為生,漁民的信仰一如台灣以海上之神媽祖為主祀神一樣,淡路島上供奉的是「惠比壽」之神,祂是日本漁民和商人的保護神,幾百年前有人把祂雕刻成木偶,師傅把祂帶到人家的家裡,惠比壽之神則曾祝福人家平安,所以一直到現在所有日本人都把祂看做幸福之神,有商人甚至以其之名製造出惠比壽啤酒呢!

 「本朝廿四孝∼奧庭狐火段」敘述太太為通知丈夫有性命之憂而偷取神盔,幸有靈狐相助的故事,以及「傾城阿波鳴門∼巡禮歌段」敘述尋找失落寶刀的故事。

回上面

沖繩島「風車」劇團

 
插圖

         同屬日本的沖繩島有「風車」劇團,這個團體具有台灣布袋戲的影子,因為係由西螺新興閣派團主鍾任壁到琉球傳授而來,以沖繩文化為主幹,兼具台灣布袋戲特色,是島上唯一專業的布袋戲劇團。

  在琉球,風車象徵長壽,每當有長者慶祝九十七歲生日時,人們便以風車為賀禮,壽星也會以風車回禮,劇團便以風車為名,戲劇故事多取材自民間故事與傳說。

  「樹精奇吉木拉」,所居住的大樹被人砍倒而流浪到八重山島,發現原來歡樂的村裡因海底淤泥妖怪而騷動不安,於是和妖怪展開一場精彩的決鬥。

回上面

西班牙

野伊達劇偶

 

            西班牙的野伊達偶劇中心以推廣兒童藝術為主,在兒童教育領域備受文藝界肯定,八年來在該國屢獲兒童節目獎。

  該劇以懸絲偶戲做表演題材,頗似台灣的傀儡戲,全劇黑光。劇中的台詞不是西班牙語,而是當地的卡達盧尼亞語,再摻雜西班牙語和法語,在語言上極為豐富。

  表演者有三人,身兼演員、掌偶者、旁白及樂器演奏家等多重身份,觀眾可以看到他們以熟練的技巧操偶和從容的演出,布景設計簡單清晰。 

回上面

義大利

龍偶劇團

插圖

         提到義大利北部孟提契里家族,是歐洲無人不曉的古老偶戲家族之一,已經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第十五代家族Andrea與Mauro兩兄弟成立的「龍偶劇團」,是義大利傳統偶戲之一,二人合演經驗已有十八年,使用一些新的表演方式和新編劇本發展全新的偶戲節目。

         演出「小木偶皮諾丘Pinocchio」的故事。該劇情帶有現代感的實驗劇。內容敘述木匠做出一個木偶取名皮諾丘,小木偶偷偷離開木匠,警察將他送回後,木匠迷皮諾丘去上學,但他調皮愛玩,後來神話般變成一隻驢子,被丟到海裡,給鯨魚吞下去,接著被救出來後,皮諾丘決定做好孩子,此時仙女出現,將他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孩子,可說是一齣寓言故事。

回上面

美國

麵包傀儡劇團

 

           藝術如何可以像麵包一般隨手可取、隨處可用?曾經遠從美國佛蒙特州渡 海來台的麵包傀儡劇團,以實際社區劇場的演出回答了此一問題。

  麵包傀儡劇場強調「業餘性」的演出,在製作技術與經費方面,力求簡單,因此,不只適合讓 社區居民參與製作,而且更方便由社區民眾自己所主導與擁有。演出所需的場 地、舞臺、燈光、音響、服裝、設備等,皆採用近乎「有什麼用什麼」、直接自 社區內取材的方式。

  在表演主題與內容上,一方面強調有關於社區居民的歷史、 環境與生活、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則以展現嘉年華式的節慶喜悅,表達出社區民 眾所面臨及關心的政治 、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類議題。

回上面

台灣現代劇團

 

插圖  

         鞋子兒童劇團從真人、戲偶到人偶一起合演,其中也有以默劇、音樂歌舞劇、台語劇及傳統國劇的型式來表現。

     台北偶藝文化團其演出者以人形偶、大型杖頭偶、提偶等各式各樣精心設計的戲偶,載歌載舞,並穿插吊鋼索、爆破、魔術、與煙火等舞台特效。在口白設計上巧妙地融入了說唱藝術的詼諧逗趣,在音樂上融會多種傳統戲曲及現代流行文化,有「口水歌及爵士音樂風味」,也有「歌仔戲與黃梅調的旋律」。

回上面

台灣傳統偶戲 

新興閣

     插圖  

        雲林縣是布袋戲的故鄉,一點也不為過,發源於西螺鎮的新興閣團主鍾任壁,也是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其開基始祖鍾五全自清朝嘉慶年間從福建漳州渡海到西螺落籍,創立協興布袋戲團,迄今一百五十年歷史,以潮調為主,傳至第五代掌門人鍾任壁,另起爐灶成立新興閣,仍保持家傳以布袋戲偶表演雜技的小戲,如弄碗、弄甕盤等,後來在傳統與創新的理念下,鍾任壁致力研究戲台、佈景、聲光效果的創新,賦予掌中劇新生命。

  鍾任壁大師擅長的是武戲,其戲偶人物代表是關公,使戲偶拳腳刀槍的身段,達到一般人所不及的精準、漂亮與合理,其手上的旦角婉約、體態輕盈、婀娜多姿般含蓄之美,也是戲界所稱道的。

回上面

五洲園劇團 

      插圖

雲林縣 有一位國寶級布袋戲大師「紅岱師」,也是五洲園劇團的團主--黃海岱老先生,老先生堪稱近代掌中劇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深遠的一位偶戲大師,他是台灣電視布袋戲史上風雲人物「史艷文」一代書生的原創者,也是驚動萬教的武林高手「藏鏡人」的製造者。

  眾所週知,史艷文電視布袋戲的成功是其公子黃俊雄所發揚光大的,在七○年代電視初期,全台灣觀眾為其瘋狂,學生甚至逃學、工人怠工、街上行車銳減,電視機前皆是收看雲州大儒俠布袋戲的戲迷。

  黃氏一門豪傑,老人家是薪傳獎得主,當之無愧,年齡雖已九十九歲之尊,依舊身體硬朗,對數十年前演過的文戲口白台詞亦記憶猶新,毫不含糊,可說是傳統戲劇界中最有文學根基和音樂素養的布袋戲藝人。

回上面

插圖

插圖

     小西園掌中劇團是國內老牌的劇團之一,其成立於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父子一脈相傳至今,有近八十多年的歷史,為日據時代的後起之秀,目前是台灣最具號召力的布袋戲班之一,保留了許多難得一見的傳統藝術菁華。團長許王在國內打造多項金字招牌,每年巡迴演出二百多天四百餘場。他擅演各類戲碼,表演手法細膩、古樸、又集編、導、演於一身,口白典雅優美很能傳達傳統戲曲的情韻。    

    亦宛然掌中劇團在團長李天祿的帶領下,已擁有數十年演出經驗,李團長的學生桃李滿天下,甚至法國都有李天祿的弟子。演出以現代劇場為出發,設計立體式舞台,補強傳統演出平面鏡框式的不足,加上燈光、音樂及佈景三方配合下,將有別於傳統的演出方式,讓觀種耳目一新,感受全新的布袋戲經驗。

     復興閣--的皮影戲由有六十年演出經驗的許福能老先生擔綱,是國內皮影戲界的大老,曾獲二個薪傳獎,他擅長文戲「蔡伯喈」、「蘇雲」、「割股」、「白鶯歌」等劇目,在口白方面也韻味十足,將劇中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極具深度。將帶來「哪吒鬧東海」、以及「鄭三保下西洋」二齣戲。

         二水明世界掌中劇團--茆明福於1955年成立二水明世界掌中劇團,享譽台灣中南部數十餘載,早已巡迴北中南各地,同時也是台灣少數擁有布袋戲後場的戲班之一,「明世界」後場早已錄製數十捲錄音帶供其他布袋戲團使用。82年榮獲地方戲曲比賽優勝及最佳演唱獎,並為台灣文化傳承多次嘗試演出以台灣近代史為主的故事,試圖走出古裝武俠與怪力亂神的新格局。

  崙背的李慶隆五隆園、二崙的廖文和、以及明正廣播電視木偶劇團,都是台灣傳統布袋戲後起之秀,演技各有千秋。

回上面

配合社會科六上 第三單元 第七節----現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二)

資料來源:雲林縣大埤國小文建會網路劇院掌中戲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