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溪硯的發現及由來  

螺溪石硯的傳說

螺溪石硯的特色

如何辨識螺溪硯

螺溪石硯製作  

硯臺的用語

作品欣賞

頑石點頭??------------螺溪石硯

從二水街上順著公路向西北行約一、二公里,即可到達一個位於八卦丘陵山下的小村莊合和村。這個村莊的居民大多從事竹藝業,另外還有少數戶從事製硯業。製硯者雖然沒幾個,但這裡的石硯卻是相當有名的------螺溪硯。


 

螺溪硯的發現及由來

    早在鄭成功渡臺之時,台灣已有「螺溪硯」的出現,連雅堂先生的文集曾提到:民國八年的冬天,有一位叫朱興明的人,攜一「螺溪硯」到台南玄武廟前求售,索價三百金,說是明寧靖王的遺物,那位竹滬人朱興明所溪的硯大一尺二寸,據說上面科有六十幾字的銘文,旁科「術桂」二字,筆畫秀勁。這硯被日人室谷信太郎以二百三十金購去,後來,聽說轉贈給後藤棲霞,今不知所終。

康熙、乾隆、嘉慶年間,亦有發現「螺溪石」的傳說和文字記載。

民國二十一年(日據時代)以後,「螺溪硯」終於大放光芒,為世所重。那時日本為了便利南北鐵路交通,在二水鄉南方約二百公尺處,架設濁水溪鐵橋(已被水沖毀,今不存),有一位監工的技師叫村瀨,在偶然的機會裡,於橋下摸到一快石頭,入手清涼,且受手之熱氣,上面凝有水珠,甚異之,發現可製硯臺的石塊然後於二水街上設廠製硯,這是螺溪石硯最早被發現的過程

   螺溪之名是雍正元年時,增設彰化縣,內設有南、北投堡,東、西螺堡。因濁水溪在此流入流出,勾夾宛轉如螺,故名。而「螺溪硯」之言係採自東西螺流域內的沙洲,因此得名。                  

 

                                                                                       

                                                    


 

螺溪石硯的傳說

關於螺溪石硯的傳說:從前有學識上京考試,忘了帶水進考場,他只好以口向硯呵氣,硯台即有水珠可以磨墨•

 

                                                                                                                                

                                                       


 

螺溪石硯的特色

    〔五大主色,數十餘色系〕

根據統計,螺溪硯石的顏色,可分為五大主色,即烏黑、翠綠、朱紅、土黃及灰白五色;數十餘色系,諸如赤色、棗紅、紫紺、紅花、濃綠、青色、褐色、灰褐、黑紫、紅綠...等。硯石色彩多且妍麗富光澤,是其他大陸名硯所難匹敵。(如圖)

  〔石質堅硬耐磨,貯水不乾〕

螺溪硯石的硬度經測試結果約在三∼五度之間,硬度特高,故相當耐磨,即使磨上數年,墨堂也不會出現絲毫凹陷狀,且螺溪石結構粒子細如粉末,結合密實,堅硬如鐵,吸水率特低,故能長時間貯水而不乾。

  〔發墨性優良、寫字手感舒暢〕

「發墨」是指磨出墨汁後,繼續研磨直到墨汁略帶黏稠感的狀態,以質優的螺溪石硯發墨,寫起字來,能使人有一種特殊舒暢的手感。

  〔原石雕琢、造形獨特自然〕

大陸石硯的石材,均是挖礦坑切割而得,螺溪石硯則不同,其原石均直接撿拾自溪谷河床,即所謂的自然石,絕大多數的螺溪石硯,都是依其原石原貌,雕琢成適當造形,故每方均能留下其天然石皮,有種難以形容的自然美感     

黛綠色   

棗紅色     

墨黑色        

各色原石

                              

                                             

 


 

 

 

 

如何辨識螺溪石  

      市面上的硯臺很多,但假硯臺也不少。因此,我們訪問董坐先生時,董先生教我們分辨石硯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以刀刮石,不論何種石色,若石粉成白色,又很細滑即是若是假硯,則會有似刮塑膠後捲曲的東西出現。此外,很多假硯都會在硯台中包鐵塊或石頭增加重量。硯台剖開後便一覽無遺(如圖)。

      第二種方法:利用早晨天空剛翻出魚肚白時,晨曦隱約的落在河床石頭上,馬上就可以分辨出來,一般普通的石頭很快即乾,而螺溪石還濕濕的,即是,還有,董坐先生還告訴我們,真的硯台摸起來冰冰涼涼的,假硯台摸起來就沒那麼冰涼,我們當場試摸一下,比較一下,真的是如此呢!

   

                                                                                                                                   

 


 

 

 

 

 

 

螺溪石硯製作

1.      雕硯的首要工作是將底部鑿平,避免在製作過程以及磨墨時底座搖晃•

2.      其次是在硯面設計好自己喜歡的造型,利用工具先畫上形如花鳥、植物或自然的造型,再予以鑿平細刻•

3.      鑿好硯池與硯堂後,分別用粗、細砂紙或水砂紙,將盤面〈鑿痕〉凹凸處磨平,方能使墨條研墨順暢•

4.      硯雕完成後,最後步驟是上一層薄蠟,如此,方能使硯面光滑,色澤顯現,並有保護作用•

<點圖可放大>

1. 去螺溪採石

2.採回的原石,很漂亮吧!

3.古法鋸石:用鋸木頭的鋸子鋸,很辛苦的

4.今日鋸石:用鑽石鋸片鋸石頭,輕鬆多了

5.古法鑿刻:鑿硯堂跟墨海

6.今法鑿刻:電動鑿刻

7.雕刻細部

8.古法上蠟:日曬石頭,等石硯曬熱時立刻上蠟

9.今法上蠟:用瓦斯噴,點火上蠟

古法製作工具 <點圖可放大>

切割工具(很難想像要切多久吧!)

鑿墨堂  墨海

琢磨細部

煮硯台(不能煮太久喔)

現代切割工具<點圖可放大>

                                                                                                                   

                                                                                                                   


 

 

硯臺的用語

1.      墨海貯存墨水的地方,又稱墨池,實際名稱應是『硯沼、硯泓』•

2.      墨堂磨墨的部分•

3.      墨緣為了不使墨汁溢出去,硯臺四周較高的地方•

4.      硯面即硯的表面•

5.      硯側硯的側面,稱『硯側』或『硯旁』•

6.      硯陰硯的背面•

7.      有蓋的硯台稱研蓋,天然型稱為合和硯(如圖)•

8.      研墨磨墨的意思•

9.      洗硯硯用過之後,一定要洗乾淨,否則硯的鋒藝就會被墨擋住變硬,自然不好磨•

10.  使用方法:將新買的螺溪硯磨磐用細砂紙輕;打圓轉磨約三十次,便能將蠟去掉,這樣對發墨會更佳•

         合和硯

                                                                                                                              

                                                   


 

 

 

 

 

 

 

 

作品欣賞

這些作品不只是硯台而是件件都令人感動的藝術品

從這些石硯中不只可以看到真正的頑石點頭,更可以看見董先生對石硯創作的執著與那份發揚石雕藝術的心

 

<點圖可放大>

百龍硯

臥龍

袋裡乾坤

十二生肖

九龍硯

九九峰

石岡鄉碑豐橋

司馬光的故事

悠遊自在

全家福

多福

                                                                                                                                                     


 

~~本網頁所有資料感謝二水董坐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