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各地的空中走廊


  
時至今日,對板橋來說,橋的重要性依然絲毫未減。由於板橋市西以大漢溪和新莊為界北以新店溪跟台北市為鄰,故出入都需藉由橋樑連接,可以說是板橋市的門戶。

  這樣獨特的環境,適巧讓板橋市民得以擁有一處享受天光水色、賞鳥的自然天地─光復、華江橋下賞鳥河濱公園。由於新店溪自華中橋以下河域乃主、支流交會及鄰近出海口,因受海洋潮汐的影響,使得水流速度減緩,盒中泥沙沉降淤積,形成廣大的沙洲溼地,因而吸引了大量鳥類在此棲息覓食,就此形成板橋特有的美麗候鳥景光

點右圖可放大

 
板橋各主要聯外橋樑介紹


華江大橋

華江橋跨越新店溪,為省道台三線;接台北市聯結本市主要橋樑之一。鑑於樑底高程低於台北地區防洪計書二百年頻率洪水位,影響洩洪功能,又無法負荷龐大交通流量,故在原橋位提高拓寬改建工程計劃,於民國八十年六月十八日正式開工進行改造拓寬。
為維持交通,本工程分二期施工,第一期主橋兩側邊橋已於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十五日通車。第二期中央橋除台北市端引道縮短變更設計路段外,己於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完工。

光復橋

光復橋亦為縣道內路幹線,上自台北萬華聯結本市主要橋樑
它是板橋最早與台北市連結的橋樑。民國六十六年,光復橋以鮮紅色調重新改建,是遠東地區首座斜張式設計的大橋
華翠大橋
華翠大橋跨新店溪,減少了直接由文化路進入板橋市區的車潮,讓文化路從早到晚都能保持著暢行無阻的動線,另一方面也有效的緩解了華江橋、光復橋等其他聯外橋樑的車流。
「文化路不塞車了?」近期板橋民眾一定都會對此大感好奇,事上班、上學的人變少了嗎?還是路面拓寬了呢?其實皆不然,真正的原因是板橋又多了一條便捷的聯外要道,即是此華翠大橋

萬板大橋

為疏解往返台北板橋之間華江橋嚴重交通鑒塞程度,自民國八十年起編列預算,設計新建萬板大橋本名華江大橋,後改為西藏大橋,通車時改為現名。
萬板大橋主橋長約690公尺,寬由廿五至卅九公尺,總面積20750平方公尺,通過新店溪,主河道部份440公尺,採用五孔連續混凝土拱橋,最大跨徑110公尺,橋寬25公尺,劃設為四線快車道,兩線慢車道及兩側行人道,其餘部份配合主拱橋採用預力混凝土變斷面箱型樑,最大跨徑公尺。

大漢橋

大漢橋跨大漢溪,為往返板橋新莊間重要橋樑之一,亦為本市連接高速公路及八里新店東西向快速道路之要道。民國七十二年二月施工,至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完工,橋長1230公尺,寬30公尺,兩端連接道路工程,板橋市段長800公尺,寬80公尺,新莊市段長2.170公尺,寬40至50公尺。

新海大橋

新海大橋跨大漢溪,為往返板橋新莊間重要橋樑之一
位於106縣道上,聯絡板橋江子翠及新莊文德里,民國52年完工,至民國75年因橋梁逾齡而拆除改建。有鑑於橋頭設計不良,影響交通,於民國76年六月進行新海橋頭交通改善工程,並加闢新海路做為新海大橋板橋段的另一個上橋路口。現在的新海大橋,新莊段銜接大觀街,板橋段則分別接中正路及新海路。

浮洲大橋

橫跨大漢溪,位於板橋崑崙里,為聯絡樹林、桃園的重要橋梁。此處原有「浮州-沙崑公渡」,至民國40年架設中興橋而廢渡,中興橋於民國65年原橋改建,更名為浮洲橋。民國85年為配合台北地區防洪計畫,進行浮洲橋改建工程,因分二階段施工,故仍能維持暢通狀態。
民國八十年五月,針對往四川路引道進行約200公尺長混凝土道路工程。 民國八十四年配合台北地區防洪計畫第三期實施計書了進行浮洲大橋改建計畫工程,已完工。

城林橋

跨越大漢溪,位於板橋市西南端,連接土城與樹林二地,興建於民國81年12月,此橋由北二高經費出資,台灣省公路局施工,目前由台北縣政府板橋市公所管轄。橋下河濱綠地已被闢為公園,供附近市民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