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益源風華

2003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一)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1.

連結至 本隊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連結至本隊網界博覽會作品備份網址

2.

連結至 本隊學校的首頁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92年02月10日

4.

學校:彰化縣立秀水國民中學

5.

縣市:彰化縣秀水鄉

6.

指導老師:李佳燕、粘武清、施金嬋

7.

學生參予這個專題研討計劃的人數:9人

8.

們的年紀是:13

9.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nien@hsjh.chc.edu.tw

TOP

(二)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歷史古蹟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沿著省道台十九線,經過整修中、複雜的交流道,漸漸地擺脫城市的喧囂,進入「鍾靈毓秀,水清木華」的鄉村──秀水。

  在地理位置上,秀水遠離山刃之險,亦無海口之惡;她位於彰化都會和鹿港古都之間,洋溢著經濟與文化交融的色彩,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種植農作的原鄉和孕育人文精華的寶地,質樸卻又不失現代。質樸的是這裡的風物人情,如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現代的是社區的發展、文教的經營及鄉民的生活內涵,均有極高度的發展,成為八卦山下一塊靈秀溫潤的美玉。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斜陽照在馬興橋上,靜默的房舍和肅立橋頭的石牌都染上了金黃、恬靜的美。水中波光瀲灩,就連河裡的布袋蓮都度上了金粉。穿過古老的街道,便來到秀水的文化指標──「益源古厝」。

   進了大厝,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空闊的曠場。庭前矗立著兩座旗竿,為陳家第三代陳培松高中舉人,於是豎立旗竿以榮耀。然而世事無常,經過百餘年的滄桑,陳氏家族已由絢麗歸於平淡,大厝因子孫散居各地而乏人照料,於是雕欄玉砌不再,風雨中容顏盡改。雖然近年來有關單位、學界及陳家子孫致力於古厝的復原,但是整修工程卻不甚順利,一再延宕。期盼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益源大厝重現風華,是陳家發跡的「紅扁擔」傳奇也好,是書香世家再現也罷,只要能讓我們再次細數陳家風流,再長的等待也只是一瞬。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學校對外的連上網際網路的線路共有兩條,一條以512K/64K的ADSL連接TANET,一條以1.5M/384K的ADSL連接HINET,校內各辦公室、專科教室均配置網路線,一般教室亦規劃配置網路線(一年級教室已配置完成),希望達成『班班可上網』的要求。校內並架設WEB伺服器、MAIL伺服器、FTP伺服器等,以提供教師及學生在教學或功課上使用。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在我們整個研究過程中,所遭遇的最大難題大概就是-益源古厝目前正在施工,有許多文物都因為施工的關係而暫時取下或蓋上保護膜,因此無法拍攝現場實物照片;再加上施工時的工地安全因素,施工單位並不希望我們實際進入古厝內參觀。經過老師、村長與施工單位溝通後,才讓我們參觀部分較安全的地方,雖然如此,但所得的資料還是太少了,在我們再三的要求下,施工單位後來才願意由老師進入大廳、後廳、大房、二房等重要地方實地拍攝照片。實景無法看到,透過照片過過癮也好,不過等到完工後,我們一定要再次去參觀這個屬於我們秀水人驕傲的地方-益源古厝。

6.

心得箴言:

  時繁華,敵不了歲月的侵蝕!

  世事無常,經過百餘年的滄桑,陳氏家族已由絢麗歸於平淡,大厝因子孫散居各地而乏人照料,於是雕欄玉砌不再,風雨中容顏盡改,期望有朝一日能再現益源風華!
 

TOP

 

(三)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身為九年一貫課程的第一屆,參加了此次活動,我們才深深體會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是希望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學生,強調學生需要的是能帶著走、能與生活經驗結合的能力,重視社區資源融入學校教育。

  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親自決定研究題目,規劃研究方向,親手一字一句的編寫網頁,正是學生主導學習的表現。實地走訪古厝,訪問相關人士,尋求地方人士及家長的協助,充分運用地方資源,在在顯示九年一貫的教育目標已落實在這次的活動當中。

  這之間我們學習到許多的能力,例如:資料蒐集與組織整理的能力(雖然常被批評),溝通分享及表達的能力(雖然有時會有爭執),訪談錄音的技巧(雖然發問時有點口拙),有效運用資訊科技(數位相機、攝影機、掃描器、電腦等)的能力。雖然缺點很多,但是我們成長不少,其收穫不是一般上課所能比擬的,而最大的收穫則是多了更多默契十足、打屁聊天的朋友。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項目

來源

用途

電話

學校公務電話及老師的行動電話

透過電話的連繫,我們可以與受訪者約定時間,或是隊員間的會議時間約定等。

攝錄影機和數位相機

學校之數位攝影機及數位相機

凡走過必留下紀錄,我們用數位攝影機及數位相機完成各項任務,不需要拿去沖洗,即可快速的處理我們所需要的影片及照片。

掃瞄器

學校之掃瞄器

相關書籍上的照片及圖片就必須要借助掃瞄器的協助,才能將照片或圖片輸入至電腦內處理。

電腦軟體

Microsoft FrontPage XP

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Ulead PhotoImpact 7.0

利用這些軟體的協助,我們可以順利地編輯我們的專題網頁,所用到的軟體有很多,但是這三項是較常用的。

圖書館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白沙圖書館

文化局內的彰化縣史室

圖書館的館藏書籍讓我們可以查到各式各樣的資料,尤其是大學的圖書館,比我們學校的大好多哦!縣史室內有不少古蹟方面的資料可供查詢。

另外鄉公所借的書,可是我們參考的大重點。馬興社區發行的刊物,也提供不少資料。

書籍、報紙

圖書館借閱之圖書

羽庭娘從鄉公所借的書

馬興社區發行的刊物

口頭採訪與錄音筆

老師的錄音筆

在我們採訪的過程,還好有老師的錄音筆,讓我們事後整理訪談紀錄時更得心應手。

在眾多工具中,就屬彰師大圖書館最有利用價值,因為所需的參考文獻最多最完備。可見,在網路源多且雜的社會中,圖書館還是有其無法取代的地位。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為了實地訪查整修中的益源古厝,我們派先鋒部隊去探門路,無奈門禁深嚴不得其門而入。我們只好求助於馬興村長,告知「我們正參加網界博覽會的比賽,想要研究益源古厝」。村長馬上答應親自帶我們進入古厝,後來更領著我們走訪陳家後代―陳務衡先生

  古厝內的監工納悶的問:「現在學校裡也要學古厝研究嗎?」的確,以前的教育就像關在象牙塔內,所學的是與地方事務無密切關係的課程。我們利用這次的機會走出學校,去探索長久存在社區內的鄉土資源,這比在課堂上空談鄉土教育來的實際多了,也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

  陳務衡先生對於我們的造訪感到好奇,因為他接受無數次的訪問,有的是大學的教授、學生,但從沒有秀水鄉內的教育單位來訪。真令我們感慨,一座二級古蹟竟是如此的不受重視。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益源古厝存在已有百年歷史,對於秀水這個地方已有深遠的影響,然而對於新世代的青年學子而言,她卻是一個陌生的地方,透過這次的專題研究,我們對這棟曾經在我們眼前出現過無數次的古厝有更深一步的瞭解,我們除將這個成果展現給參與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的各地學子瞭解,也將這份成果存在學校的網站上,期望秀水的青年學子能透過我們的介紹,瞭解這一棟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歷史古蹟。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對我們提供最大協助的人莫過於秀水鄉馬興村的村長宋湘洲先生,經由他的介紹,我們才能進一步認識陳家的後代子孫,也經由他的協助,我們才能進入整修中的益源古厝,實地去探訪古厝中的文物。另外亦感謝益源古厝施工單位的協助,讓我可以拍攝到施工中的古厝景象,也看古厝維護的困難。此外,我們亦感謝學校其他老師、同學的協助,幫我們找尋一些益源古厝的照片與資料。

 

6)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在我們網頁中,引用了一些書籍著作,加以適當的整理與排版,並且我們在每一個引用網頁的適當位置均有著明其出處,以表明其智慧財產權屬於原著作。另外,在其他資料方面,我們亦遵守第四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的『智慧財產權聲明書』的規範。

7)

發現、教訓、和驚奇

 

  當初挑這個主題是因為益源古厝是個二級古蹟,大夥想可供參考的資料應不少。然而真正深入了解後才發現,針對益源的相關研究實在太少了。因此,大家只能由基本的中國建築研究起,也使得我們對傳統建築的欣賞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這是個額外的收穫。

TOP

 

 

「第四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貢獻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一、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二、紀錄訪談內容
三、編輯書面資料
四、擬定訪問大綱
五、資料收集與整理
六、專題網頁編輯
七、攝影

60%

指導教師

一、召開小組會議
二、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五、電腦技術輔導
、填寫進度報告
七、聯繫受訪對象
八、攝影

30

學校其他教師、學生

資料提供

5%

社區居民

提供資料

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