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中

樂成宮

樂成宮俗稱是旱溪媽祖廟,因位於臺中市東側大里溪支流,河面寬闊但水流稀少的旱溪附近而得名,主祀聖母媽祖。 相傳清乾隆初期,有林大發的祖先自福建湄洲奉請聖母媽祖香火來臺,興建房屋一座,做為臨時供奉香火之所。後因信徒日眾,原址不敷使用,乃於乾隆55 年擇定現址興建廟宇.菁民國十七年及五十二年兩次整修..使外觀呈現今日所見不同時期不同風貌的立體組合

樂成宮坐東北朝西南,目前被列為古蹟的範圍包括三川殿、過水廊到拜殿及正殿間的區域,至於後殿雖為新建,但所置石雕、木刻及彩繪仍有可觀之處。三川殿的屋頂為歇山假四垂式,比一般廟宇華美,正門口有對青石獅子和許多花岡石板,足可說明其歷史十分悠久。在台灣一般的柱珠造形中有圓筒、多角、蓮座、瓜形、方座等形狀,而該宮的柱珠卻是花瓣形,上雕花鳥,非常特殊,廟中古物甚多,以清道光七年所製的古香爐,因其人物雕刻生動而有喜氣,引人入勝。

 

臺中火車站

臺中火車站建於民國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是日治時代一座仿西方文藝復興時代驛站風格建築,亦是日本政府明治維新運動下的產物。臺中火車站的建立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個城市的標的、它的建立代表了臺中市鎮的發展、臺灣鐵路史的前進。臺中火車站的建築酷似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建物本體中央屋頂飾有華麗之鐘塔,為最醒目之特徵,白色洗石子環帶圍繞,與紅色磚面相襯,雖經多年歲月洗禮,在現代看來亦是宏偉無比。

由於臺中火車站的建立,掌握、聯絡了南北、山海線經濟動脈之要隘,同時更帶動中部地區多方發展。在都市記憶中,臺中火車站扮演多重角色,不單為大眾運輸之脈絡點,亦為貴賓迎送之據點,節慶活動最佳場所及展覽會場與標的物指示等。 民國八十四年臺中火車站倡議改建為現代化火車站,極負時代意義的火車站幾乎不保,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之下,於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廿二日由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其範圍包括臺中火車站舊廈本體、前門廊及第一月台。臺中火車站之歷史文化意義及建築保存因獲得重視,使古蹟之生命力得延續成為一個活的歷史見證。

臺中林氏宗祠

臺中林氏宗祠俗稱臺灣林氏宗廟,為臺灣中部地區舉足輕重的林氏祠堂。 數易其所的林氏宗祠,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稱為「尚親堂」,建於內新莊(即今臺中縣大里鄉內新村)。後經數次遷移,終於民國十九年於現址竣工。 林氏宗祠建築構造基本上以閩南傳統建築的營建方式為範疇,其中木構架部分,因係由漳籍名匠陳應彬師傳親自督造,力求造型美學與結構力學的完美組合。

致成為本宗祠最具代表者。裝飾方面,以雕刻、彩繪、文字、剪黏與泥塑為主。尤以木雕為重,其中山門及正殿的木構架為主要的表演場所,以浮雕、圓雕、透雕等高度技巧,挹入豐富的花鳥、走獸及人物題材,使匠師精巧雕飾的「巧工」不時可見。 林氏宗祠因大量蝙蝠群眾,衍生蟲菌危害木料甚大,臺中市政府委託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

 

 

彰       化

南瑤宮歷史

南瑤宮位於彰化縣治南門外,故又稱外媽祖。彰化在在清雍正元年設縣後,與

建城池的工程浩大至乾隆時始完工,當時築城時有一陶工楊謙自笨港南街應而

來,並攜帶笨港天后宮香火庇身,並將香火掛在現在廟址的工內奉祀,附近居

民每於夜時見光亮照入天空,眾人尋光源而得知為天上聖母的香火所在,人們

相信必是神蹟顯靈,因此當地士紳發起募建,至乾隆三年始告完成,初名為媽

祖廟,至同年十一月再籌建本殿時正式定名為南瑤宮,後經道光、同治年間陸

續修建而成宏偉廟貌,南瑤宮格局原為兩殿,於日治時期再建第三殿觀音佛祖

殿,迄今有兩百多年。

曇花佛堂

彰化市大同里永樂街44巷6號

本省佛堂興盛,在佛十五祖歸全文派下黃昌成,興建「報恩堂」時,開始風行於彰化、新竹兩地,以觀音、釋迦佛為本尊,加有儒家思想,並誦金剛經,阿彌陀佛。「曇花佛堂」就是在當時(清道光年間)所建,遺留至今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百年來極少整修,目前則正進行歷史上的大整修。
        這座佛堂是彰化有名古剎之一,佛堂內,祀觀音菩薩、釋迦佛,有一尊來自日本的「臥姿釋迦佛」和唐朝古銅觀世音神像最為珍貴。

彰化孔廟

清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六年)創建

彰化市永福里孔門路六號

彰化孔廟係清代知縣張鎬所創建,現貌之格局係道光十年(一八三○年)大修之結果,為臺灣中部文教發展之重要象徵。原規模宏整,除孔廟外,尚有白沙書院、明倫堂等設施,現存大成殿、東廡、西廡、後殿祟聖祠、戟門及櫺星門等。至櫺星門外之禮門、義路、泮池、宮牆等皆毀於日據時期,甚為可惜,現今之彰化孔廟,僅保留原規模約三分之二,曾於民國六十七年據原狀重修 。

彰化紅毛井

明崇禎年間(西元1651至1664年)

彰化市中山路二段651號

紅毛井,又名番仔井,位於彰化市中山堂後面,乃台灣中部碩果僅存之荷蘭古井,該井泉水甘美清洌,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常年不乾涸,據說是由我先民所開鑿,荷人據台時,更有許多傳教士及士兵前來汲水飲用,故名「紅毛井」。

井的形狀為圓形,內徑一五八公分,覆有鐵蓋,目前設有抽水馬達,汲水飲用,附近居民常常排隊取水,因為該井水清甘美,是沏茶之佳源,甚至有人每天固定時間,以塑膠桶載裝,分送市區用戶。每日慕名而至者來此取水者,更是絡釋不絕,造成井邊大排長龍的盛況。

該地居民為飲水思源,於井旁建一小廟祀拜,內奉祀福德正神,旁有「土潤泉豐湧,地靈水淨甘」對聯,並有「溫陵福地,得以一清」等語。除了水質甘美之外,井四周環境清幽,井後的山頂,現已闢為八卦山公園,綠樹成蔭,鳥鳴婉囀,風景絕佳。

彰化節教祠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里公園路一段五十一號

第三級古蹟

建立於:1724年

現址共祀節婦 462 人。

今日彰化節孝祠為台灣現存唯一單座獨立的節孝祠。

此祠門前有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立天池旌表占碑一面,系嘉汪門劉式暨從

死孝婦媳余氏之義烈者也。

據彰化縣志人物志節烈項載:汪門雙節耆,昌民汪家姑婦也,姑劉氏,婦佘氏

,素慈孝。

雍正九年(西元1731年),大甲西番作亂燒殺居民,姑急告婦曰 : 義不可辱,當各

自為計。語畢遂自刎,婦方抱姑屍而泣,逆番猝至,遂觸桓死。乾隆三年(西元

1738年),旌勒碑東門。可知此碑原在東門,曰據時期撤除東門樓時,使移至此

者,為重要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