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竹

  孔子.JPG (18279 bytes)

建於清嘉慶22年,在民國46年時,從原址成功里拆遷至中山公園左側,孔廟內分設大成殿、櫺星門和東西兩廡,內正中祭祀孔子的神位,亞聖和72賢分祀在左右。在每年教師節的祭孔大典,地方的人士及機關首長均會到場觀禮,為新竹的文化重鎮。新竹市的孔廟原為淡水廳的儒學學宮,清嘉慶十五年(西元一八一0年)閩粵譬總督方維甸來台,生員張董、郭菁英、王士俊等請之學宮,並在十九年經提議興建文廟。日據初期,一度被充作日軍新竹守備隊兵舍,一時祀典暫時被廢。後因民眾反抗而恢復祭典,日本也撤去駐兵,大成殿仍然安置神位。但沒多久,因大成殿周圍空著,曾經被充作公學校教室。現在的新竹市孔廟是光復後由現國際商場地區上拆遷來的。

   東門城1.JPG (12580 bytes)

新竹市原先有四座城樓,建於道光9年,四座城樓分別為東門「迎曦」、西門「挹爽」、南門「歌薰」、北門「拱辰」,而今僅剩位於東門街與中正路交叉口的東門「迎曦」,已被評為二級古蹟。被列為二級古蹟的東門城,在市府的不斷維修和保護下,已經成為新竹市人的精神堡壘,周圍始終纏繞著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話題,過去如此、未來也將繼續如此。它是新竹古城闢建過程中的唯一見證,有如其名般屹立在市井街頭,向來往的過客訴說著的塹古城的過去,守護著新竹城的每一人。新竹東門城也稱做為竹塹城迎曦門,建於清雍正十一年,即西元一七三三年,當時的同知徐治民在竹塹地區環種刺竹,周圍共四百十丈,分東、西、南、北設門樓四座,並開掘壕溝,以鞏固城內安全。沿著新竹火車站前的中正路前行約200公尺即可抵達。

 

 

進士第鄭氏家廟

進士第為清道光18年所建,為於北門街,規模偉麗,雕刻精美,風格獨特,極具藝術價值。是清中期台灣官宅代表,已評列為二級古蹟。鄭氏家廟為清咸豐4年所建,為於北門街進士第右側,共奉鄭氏祖先,廟外廣場仍然保留有代表進士的4座旗竿台。

都 城 隍 廟

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列屬二級古蹟的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1748)年,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廟埕的巿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據史載,光緒17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晉封為新竹都城隍,為台澎地區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現今城隍廟外貌重修於民國13年,殿宇雄偉,雕刻瑰麗,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緻傳神。而懸掛在屋樑上的大鐵算盤,據說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每年元宵,花燈、人群將廟宇妝點得熱鬧繽紛;每年中元節城隍出巡,更吸弔各地信徒湧入。

  

義民廟的建廟原因,發生於清康熙六十年,新竹客家民眾起而護衛鄉士,許多人在戰役中殉難,地方人士將其合葬於此,並舉行祭祀。第二次是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反清起義,新埔人陳紫雲組織一千多人民軍,協助清廷平亂,犧牲慘烈,後由地方人士林先坤等人,收集二百多名陣亡遺骸,以牛車載回,牛行至枋寮,不肯繼續再走,地方人士以為是天意要他們在此建塚,便在乾隆五十二年,建義民塚於枋寮山,翌年在塚前建立義民廟,嗣頒「褒忠」,故義民廟又名褒忠亭。第三次的戰役是清咸豐十一年,戴萬生揭櫫「恢復漢室」以抗清廷,新竹義民再度投入叛亂行列,犧牲甚多,新埔富紳陳紫雲等人,收集屍骸,埋葬於總塚之左。清光緒二十一年,日軍佔台灣時,廟堂給大火燒光,後輕邑紳召集十四庄人士重建,於光緒二十五年興工,至光緒三十一年完成,宏壯美觀,為全台灣義民廟之首。遠近香客絡繹不絕,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為該廟祭典日期。

 

 

苗      栗

玉衡宮

原址在今象山村孔廟現址,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七(一九○一、日明治三十四),由鄉紳湯阿統、胡蘭秀、胡阿真、彭錦香、湯友、彭華貞等發起,前往新竹飛鳳山代勸堂三恩主門下,效習神通禮佛降乩規則,繼而奉請恩主分香刈火到此結蘆朝拜。

文德宮
位於本鄉頭屋村中山街,創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日明治二十九),由鍾阿妹等前往新竹芎林飛鳳山代勸堂三恩主門下,立願效習乩生禮節,繼而分割香火至崁頭屋,暫時安奉鍾阿妹家,庇佑鄉民,神靈顯赫,香火日盛。文德宮環境清幽,宮闕巍峨,一樓為頭屋村民活動中心,風光素雅宜人,成為鄉民晨昏怡情養性勝地。

慈願禪寺
z13.jpg (29758 個位元組)現為三樓大殿建築,一樓為護法殿,左殿奉城隍爺,二樓為大雄寶殿,三樓為聖光殿,各樓皆為水泥建造,柱子貼上大理石,外緣壁飾為象頭,都為水泥原色,末加彩繪而顯示佛家雅樸之美,前庭石造燭座、步道,配合清泉魚,同享清淨之福。

聖心修女院(含天主堂)
為本鄉唯一天主教的建築,斜坡道加松籟聲,庭院內塑白色耶穌像,整棟建築為淡紅與白色相間的壁磚,配合咖啡色屋瓦。

法明寺
位於本鄉明德村,畔明德水庫北岸。寺殿金碧輝煌,極為雄渾壯觀。

五聖宮
座落本鄉獅潭村,「宮頂」山腹,踞高臨下,近瞰獅潭村沃野千頃,遠眺苗栗市景色曠豁,毓秀鍾靈,氣勢恢弘。

明德宮
座落本鄉明德村,原名老籐寮。清道光年間有林氏兄弟集元。集貞落戶於此,抽取黃籐為生而名。日據時代更名為老田寮堡,台灣光復後,依明德宮宮名更為明德村。

曲洞宮
位於本鄉曲洞村六鄰,為一座古色古香的宏偉建築。

永春宮
永春宮座落於本鄉明德村明德水上庫上游的一座小島上,創建於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民國四十九年曾經奉內政部審定為由縣政府列管維護的古蹟,後
因改建解除。

普光寺
普光寺,位於本鄉明德村彌勒山麓,層巒聳翠,梵宇隱現,山靈水秀,景色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