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

日據時期的企業化管理

瑞芳地區的煤業,在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的管理之下,其發展便隨著日據時期臺灣煤業的發展而變化。明治30年(西元1897年)臺灣總督府派員實地調查以四腳亭地區為中心的海軍預備煤田,並在四腳亭立界碑,停止這個區域內所有的採煤活動。但明治40年(西元1907年﹞總督平水車坑之柴油機車搬運再次派員勘查,調查認為四腳亭煤田的煤藏量不值得留作海軍預備煤田,加上當時臺灣糖業極度興盛,往來的船隻都要用煤做為燃料,故最後總督府只保留一部份的軍事要塞煤田,其他約287公頃的煤田讓荒并泰治有條件的取得四腳亭煤田採礦權,但實際經營者為賀田金三郎,此後,四腳亭煤田便陸續的開坑。大正3年(西元1914年﹞顏雲年與日人木村久太郎合作開採瑞芳久年一坑,獲煤量頗高,接著又合力設置基隆經深澳坑至瑞芳三爪子間12公里的輕便鐵路,之後又將輕便鐵路延長至侯硐,以便搬運大粗坑及久年二坑(侯硐)的煤產。由於輕便鐵路鋪設的距離長,加上只有單線,故運費相昂貴,但這卻是瑞芳地區唯一的運輸管道,尤其是九份、金瓜石這些礦業聚落所需的機器材料、生活雜貨等物品,更是要靠這一條輕便鐵道。大正6年(西元1917年)日人芳川寬治成立台灣炭礦株式會社,並因購買四腳亭炭礦而與包採的顏雲年發生衝突。大正7年﹝西元1918年)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石炭部長小林正直出面協調解決顏雲年與芳川寬治之間的衝突之後,三井物產與顏雲年等人共同出資成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陸續將顏雲年的59個礦區、木村久太郎的田斜坑口寮港炭礦及大竿林炭礦、四腳亭七坑、侯硐舊十坑及東二坑等納入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於是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包含臺灣北部煤田中最優秀的礦坑,其煤產量佔全臺煤炭產能的70%。此後,瑞芳地區的煤業在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的管理之下,其發展便隨著日據時期臺灣煤業的發展而變化。

台煤的「停滯時期」及應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臺煤總產量過剩,導致煤價暴跌,不少礦業主陷入苦境,倒閉、歇業者時有所聞。幸好當時水平坑較多,坑道及採煤面較淺,而使用機械開採的煤礦生產成本較低廉,所以煤價波動造成的困境,並未擊倒新式煤礦企業。由於煤業的不景氣反倒刺激業者重新出發,他們一方面淘汰礦工、降低工資以緊縮開銷,另一方面改善品質、強化設備,大大提升臺灣煤業素質。整體來說,在西元19181920年間,由於自由競爭及產銷無法有效調節的結果,使臺煤的產量逐年增加,這種逐年增產、煤價穩定的情形,一直延續到昭和3年(西元1928年)反日運動出現為止。

        昭和3年到昭和10年,由於國際經濟和政治情勢的變動,導致臺灣煤業進入所謂的「停滯時期」。昭和3年﹝西元1928年)53日山東濟南慘案發生,中國各採煤工作地發起排斥日貨運動,屬於日本殖民地商品的臺煤,也遭受波及,福州、廈門、汕頭、廣東等台煤外銷市場皆受到影響,印度煤更趁機流入香港市場,導致臺煤嚴重滯銷。昭和4年﹝西元1929年﹞全球經濟大恐慌,煤價應聲下跌,臺煤外銷銳減,連帶使臺煤的產量逐漸減少,同年,臺陽煤礦私人鐵路平溪線也轉售給日本政府。昭和6年﹝西元1931年﹞九一八事件發生後,日本掌握中國東北的撫順煤礦,將煤炭大量輸往日本本土,甚至廉價傾銷臺灣。因此,在出口頓挫、內銷市場又遭進口煤挑戰的情況下,臺灣煤礦業者不得不用減產、停業或廢業等手段來面對空前的危機。此時堪稱煤礦業界龍頭的臺陽公司負責人顏國年,率領代表至日本本土請願,經過調停之後,日本終於決定讓臺煤優先輸入,昭和8年(西元1933年﹞,臺煤輸日開始增加,台灣煤礦業的危機終於解除。昭和9年,臺灣煤礦業成立「臺灣礦業組合」,這是後來煤礦公會的前身﹔煤炭商人則組成了「臺灣炭商組合」,對於臺煤的外銷,實行分攤制度。昭和8年至9年間,臺灣島內的煤炭消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總產量仍維持在150160萬噸之間。昭和10洗煤場工作情形年以後,臺灣工業化運動開始,煤業也進入蛻變時期,此後幾年當中,臺灣島內工廠及船舶日漸增加,而日本本土重工業的興盛及海運發達等因素,都使燃料煤的需求轉強。

        二次大戰中煤礦的興衰

相對於金礦業的慘狀,昭和12年(西元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反而助長了煤業的發展,日本政府為了應付軍需工業的發展和戰爭的進行,特別頒佈「重要礦產增產令」,隨後叉在昭和13年﹝西元1938年)823日公布「臺灣重要礦物增產令」,訂定煤炭增產計畫,臺煤的產量因而大增,並供應相當數量的煤炭給日本本土及大東亞地區的軍艦使用。昭和16年﹝西元1941年)86日成立「臺灣石炭株式會社」,社長、總務部長、業務部長、技術部長等重要幹部,都由日本人擔任,這個會社的成立目的,在於生產、維持煤價和合理分配的工作上,昭和19年(西元1944年)417日,「臺灣石炭株式會社」改名為「臺灣石炭統制株式會社」。

        但在戰爭期間,勞工、資金都被徵用而欠缺,加上各大煤礦、工廠遭到美軍轟炸,破壞十分嚴重,臺煤生產量隨之減少,島內的消費也同樣減低,使得昭和1抽水機9年至20年的臺灣煤業,暫時進入「半癱瘓狀態」,這兩年的臺煤產量也因而急速下降。戰爭造成臺灣煤業的停頓,其發展便有待戰爭結束後的重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