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網        頁:神祕面紗-砂卡礑

學        校: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

縣        市:花蓮縣花蓮市

老        師:劉立軍、張靜文、邱佩瑜

參與學生20位同學

他們的年紀是:約13-14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

         z8321260@yahoo.com.tw

(二)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觀光資源 國中組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我們所要探索的「砂卡礑步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這裡最大的的特色是擁有聳入雲霄、高大、壯闊的峽谷地形,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地質資源,這裡也曾經是泰雅族的居住地。而我們的主角砂卡礑步道的開發動機則是由於那時的日本人為了取得純淨的水資源而慢慢開發的,他在我們太魯閣眾步道中是簡易等級的,而因此也被許多人忽略了它的種種優點,所以我們要探討砂卡礑步道(神秘谷)的秘密,讓所有的人知道它的力與美,賜予它一個全新且豐富的生命。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砂卡礑」步道雖是一條大家常走的步道,卻都沒有留心身邊的景色,因而忽略了砂卡礑隨著季節等種種因素所變化的樣子,許多記載「砂卡礑」的書籍也都針對某一方面。我們想要讓「砂卡礑步道」的資料呈現平衡的狀態,因此決定以我們的雙腳,一步一腳印的探討砂卡礑步道其中的奧秘。

我們決定要依地質、植物、動物、人文四方面來分析砂卡礑。我們決定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實地去探勘,也請了老師在旁指導、講解,對砂卡礑的特色一一介紹,使我們的所見所聞能融會貫通、達到理想的效果。

經過一學期陸陸續續的幾次探訪砂卡礑,我們已對那裡的地質、植物和動物等三方面有了較深入的了解,人文方面也有粗淺的認識。我們以這四點為主軸,以我們觀點,呈現砂卡礑的特色。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大部分作業是在學校電腦教室及訓導處的電腦完成,使用ADSL的系統,透過花蓮縣網,經縣網連至東華大學,再由東華大學的T1專線連至教育部而有部分資料是在家裡完成,則傳到指定的網路硬碟後統整。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時間方面:因為需要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專題研究,而且組員裡有許多人是參加了許多組的,所以考驗著我們分配時間的能力。未放寒假前,我們利用假日時間學習、蒐集相關資訊,放寒假之後,我們終於有比較完整的時間整理資料、架構網頁。

  交通方面:因為砂卡礑離我們住的地方有一段距離,坐公車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一開始常常為了如何前往而苦惱。還好學校的老師們還有爸爸媽媽的鼎力相助,不但陪我們學習,還無怨尤當司機載大家往返,才解決這個問題。

  專業知識:真的深入砂卡礑後,才明白要深入介紹這個地方需要許多知識:生物的、動植物的、歷史人文的、地質地形的…。還好學校的謝淑美老師認識許多對各方面學有專精的人,邀請這些人來幫我們上課、解說,一次又一次,才使的這些看似艱澀難懂的知識也會成為我們網頁很精采的部分。

6.      心得箴言:

砂卡礑步道每到假日,總是遊客如織。可是他不只是散步的地方。走進溪裡,你可以看到翠綠靜謐的顏色,優雅動人的景象,令人難以忘懷, 湛藍的溪水,反映出一種不同的氣質,翠綠的樹,守護在步道的周圍,小小的生命,躲在那綠色面紗的後面,一塊塊的石頭,顯示出大自然的奧妙,所有的東西,都在表現自己的生命,讓進去的人,感覺充滿了生機。

   

(三)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九年一貫課程裡,強調各科課程的統整。我們這個主題研究,從砂卡礑一開始的步道的動物、植物,到地質地形,到人文故事,後來做網頁的資料收集、文章撰寫、網頁架構的組織、網頁的製作…。想一想,我們做的事可真是不少,自然而然的便「統整」了自然、地科、歷史、國文、資訊…等許多科目。

九年一貫同時強調基本能力的培養。我們藉著砂卡礑的專題研究,培養了許多的基本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們因為是一個團隊在工作,所以過程裡所有的事都要大家一起溝通討論,養成我們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學會了表達、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錄音機:錄音機是我們專題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因為一開始對砂卡礑步道的了解很粗淺,所以我們再一開始的時候請了許多對地質地形、植物動物、人文史蹟學有專精的人為我們上課、解說,也對這些人進行訪問,豐富我們對砂卡礑的理解。訪問、上課及解說的時候,我們會用錄音機將這些珍貴的資料錄下來,回來消化並整理成資料。

電腦:電腦也是支援我們做專題研究很重要的工具,幫助我們整理資料。對相關資訊有疑惑的時候,透過網際網路查尋找答案。

相機:紀錄活動過程,也拍下做網頁時需要的圖片。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我們做這個專題研究時必須接觸三方面的專家:他們分別對太魯閣的地質地形、動物植物及人文史蹟有很專業的認識,我們從這些人身上學到許多砂卡礑的專業知識,他們知道我們想做的專題內容,也都予以很高的肯定。

我們請他們帶我們走砂卡礑步道並解說,也去聽這些人的演講,並經過他們的允許採訪他們,在這些人身上除了學習到知識之外,也學習到他們對砂卡礑這個地方的投入和熱愛,付出許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並保護這裡。

像其中一位叔叔便是太魯閣很資深且優秀的解說員,他除了幫我們上課、為我們帶隊解說外,還鼓勵我們好好做,因為對砂卡礑步道的相關研究雖然多,但是像我們專題裡想要呈現的面向既廣又豐富,而且具有整合性的還沒有,所以我們專題網頁是將一個家鄉美麗的地方介紹給世人認識。叔叔還很熱心的提供他寫過的關於砂卡礑的文章,告訴我們只要是製作這個專題需要,都可以用他文中的資料。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許多人會認為美麗的風景要去國外看,但卻不知道美麗的風景就在自己出生的台灣上,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在自己出生的台灣上仔細的去看過、觀察過。我們仔細觀察後的砂卡礑,比國外任何一個風景名勝更美麗、更動人,所以要珍惜我們生長這塊土地。

在這,每天都會聽到小樹河流小鳥在合唱,聽著這些美麗的歌聲,我們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平常我們只是來這裡遊玩、郊遊,都只是走馬看花、隨意觀看,根本就沒仔細的觀察動物、植物、地質地形、褶皺,但是有了幾位老師的帶領,我們學習到了很多原來不懂的事,真的是非常的好玩。

我們終於知道,原來美好的景色便在身邊,等待我們去挖掘、探索、甚至保護。像砂卡礑這麼美麗的地方便在離我不遠的太魯閣,而且因為有各方有心人的研究,我們才有辦法學習到如此全面且豐富的知識。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我們的專題研究可以一直順利進行,得助於許多人的幫忙,使我們對砂卡礑從走馬看花的遊玩到深刻的關懷瞭解,非常感謝下面的老師。

太魯閣資深解說員林茂耀老師:茂耀老師是帶領我們進入砂卡礑迷人的領域的人。我們的第一堂室內課,茂耀老師為我們大略介紹了整個太魯閣;接下來他帶領我們走過一次砂卡礑步道,做了植物及歷史解說,也讓我們知道這裡的一些小故事;還有一次在石雕博物館的演講,也幫助我們更認識砂卡礑;最後,真的很感謝茂耀老師慷慨提供他所寫的關於砂卡礑的文章讓我們參考。

地質專家李思根教授:如果沒有李思根教授,我們一定看不見砂卡礑步礑另一個很迷人的世界!因為地質地形的研究需要專業的投入,李思根教授對東部地質的深入研究,讓我學習到的是超乎一般人的專業知識,雖然有點艱澀,但是懂了之後卻又非凡的成就感。我們一開始從李教授的演講瞭解太魯閣的特殊地景,之後又因為李教授的帶領解說看見了屬於砂卡礑的美麗地質,這些世界級的美麗景色。

花師附小的彭榮財老師:彭老師雖是小學老師,但對東部的自然生態卻有深入的研究和瞭解,彭老師也帶著我們走過一次砂卡礑、解說植物人物,後來的溯溪也是因為彭老師精采的解說,才使我們有一次有趣又收穫豐富的學習。

植物專家張惠珠教授:張惠珠教授雖是大學的教授,可是她的解說深入淺出,帶我們認識許多植物,且許多植物在張惠珠教授口中說出,都是有故事的。

荒野資深解說員黃清祥老師:黃老師也是太魯閣的義務解說員,所以他帶我們認識砂卡礑步道的那一次,我們除了學習許多植物外,也了解那些植物與當地原住民的關係。同時,黃老師也拋出許多生態與開發上的議題讓我們思考,讓我們瞭解人和環境的互動其實需要考慮到許多層面的問題。

邱信文老師:邱老師在石雕博物館的演講,使我們看見太魯閣的人文之美。之前幾次拜訪砂卡礑重點都在自然生態的美,可是邱老師的演講,讓我們知道許多人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痕跡、故事。

帶隊老師及家長們:我們在專題研究一開始的時候是很懵懂的,若不是學校的帶隊老師陪我們討論專題內容,邀請專業的人士解說,網頁的成形不可能如此順利。更要感謝爸爸媽媽,在每個應該要好好休息的假日,陪伴我們出來學習,當司機載我們往返,與我們一起成長。

大自然:這應該是最最需要感謝的老師吧!每一次出去,都會驚訝於大自然中藏了如此豐富的寶藏,只是我們不經心。大自然總是慷慨,敞開自己歡迎我們投入她的懷抱,學習它的豐富、包容、多元、精采。面對這樣一個老師,我們知道,學習將是無垠無涯的。

 

6.      發現、教訓、和驚奇

發現:以前來砂卡礑都只是走馬看花,但經過這幾次老師的帶領、講解,我發現原來砂卡礑美麗的褶皺都是經過一層層的堆積、擠壓和漫長的時間才有今日的美貌,而隨處可見的岩石,最老的也有兩億三千萬年的歷史了,比我們出生的台灣還要來的老,早在台灣形成前就已經存在了,真是不可思議!

教訓:這幾次探訪砂卡礑的旅程,也得到了不少的教訓,像體力不好,每一次老師邊走邊講解,我們都得用小跑步才跟的上,溯溪時,老師都在對岸等了,我們卻還在溪中央,所以要多鍛鍊體力才行。也要裝備齊全才出發,不要有時候下雨,卻忘了帶雨衣,結果就淋成「落湯雞」,一定要記取教訓,必免錯誤一再發生。

    驚奇:砂卡礑充滿了無數的驚奇,路邊的一棵不起眼的小花、小草都有可能是遇到危險時救命的仙丹,而寧靜的花叢中,都可能躺著一條隨時會攻擊你的青竹絲,砂卡礑真是一個充滿刺激及神秘的地方,看風景不用去國外,自己的家鄉就有那麼美的風景了。  

 

活動貢獻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錄音工程-詹蕓如、童芳愉為主負責

圖片處理-蔡明奇、謝閔翔、林季平為主負責

網頁製作-張君維、詹雅婷為主負責

上傳工作-蘇予涵、黃譯禾為主負責

進度報告-羅嘉榮、張乃文為主負責

70%
指導教師

一、技術指導和修正
二、建議提供
三、採訪活動策劃
四、活動剪影

15%
家長

一、交通(來回的車程)
二、安全維護

三、聯繫出外的任何事項

四、協助處理各項雜務

五、照片拍攝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