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墟源自清朝,當時台灣府轄內最早這立牛墟者,是在灣里街南門外灣里街牛墟(善化牛墟) ,其位置在目前善化鎮南關里文昌路一帶。現建小型公園,裡有一座遺址紀念碑。

    台灣牛墟曾在日據初年,因戰亂或發生弊案而停辦;後人民反應 無牛隻買賣常感到不便,希望再設置,日本政府乃同意人民重設。

    日據時代有份牛墟清查數據;裡面記載台灣當時的牛墟大部分都聚集在中、南部

    若清同治九年( 西元1870年 ) 申設灣里街牛墟,到民85年,127年的歷史;若依清道光10年 ( 1830年) 彰化縣志的記載牛墟的運作情形看來,到民85年至少有156年的歷史,但善化牛墟管理委員則指稱有148年的歷史

           善化在清代的地名為彎裡街,牛墟即設在彎裡街南門外,當時的彎裡街之所以有南門之稱,是因於清乾隆廿九年期間台南知府蔣允,曾到彎裡街,他看到該鎮市容,地處扼安,惟四人流散,乃築城門,而成一 鞏固市鎮,並築有東西北四門灣裡街牛墟之名,即是目前善化鎮 南關里於清代的地名之一,設立時間約在清同治九年前後

    善化牛墟曾四度變更位置,原 在善化鎮文昌路,後遷至光華路,約四年前遷到位於中正路尾嘉南大圳文開橋旁現在位置於什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