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旅日誌:訪問白棟樑先生的行前會議

訪問白棟樑先生的行前會議
日期: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時間:下午3:00
地點:電腦教室
紀錄:劉峻榮
參加討論者:劉峻榮、陳建翔、施竣豪、謝品柔
白棟樑先生對於,歷史有深入的了解,他的寫作屬於報導文學,報導太平的歷史,當初邱松山先生,便告訴我們聯絡白先生並不容易,所以將採訪的時間,安排到今天,電話一聲一聲的響著時,正當我們要放棄聯絡時,沒想到竟然連絡上了,令我們十分高興。
為節省時間,又加上時間的緊迫,同時時間已剩一個多月,我們將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紀錄如下:
聯絡日期: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聯絡時間:上午九點十分
問題提出〈討論一〉時間緊迫,假若全體動員,使得當天無法製作網頁,網頁進度落後,應如何解決?
解決問題:討論結果決定,分組進行,其中一組製作網頁,另一組負責採訪白棟樑先生,這樣一來兩方面都能解決。

 

橋旅日誌:白棟樑先生的訪問紀錄

日白棟樑先生的訪問紀錄
日期:一月一日
紀錄者:劉峻榮
很慶幸的能訪問到白棟樑先生,來到白先生居住到的地方,四周圍到處都是
古早味之擺設,例如早期人民所用生活器具,例如竹籃子、胡琴、碗盤,進來之前看見一隻小猴子,在樹上玩耍,一副很歡迎我們的樣子,櫃子上也有一些藝術品,十分的漂亮,白先生也很樂意的我們介紹,有關太平早期橋的故事及情況。白棟樑先生特別舉一江橋的例子,說明其在太平經濟命脈上的重要性。在這之前老師及白先生就聊了起來,白先生也告訴我們,當初他為什麼要從事報導文學,其實因為在一次因緣下,使他從小說變成從事報導文學,因此他也很希望,透過這一篇篇的文章,讓居住在太平這塊土地上的居民,能深入了解太平的歷史。

 

心情筆記

此圖是劉峻榮與白棟樑先生的合影。

 

橋旅日誌:再訪埔鹽林吊橋

紀錄者:劉峻榮
時間:一月一日
由於上次時間的關係,導致對埔鹽林吊橋的印象並不是很深,所以決定再一次,去做附近生態的觀察紀錄,順便補拍埔鹽林吊橋的風貌,以及詳細的基本資料,而這次的觀察紀錄,並不事像之前的那樣簡單,加上這座吊橋已荒廢了很久,也已經殘破不堪了,更麻煩的由於荒廢以久,橋墩附近草茂叢生,已是一片原始森林了,正當和老師討論時,發現橋下水質清澈,附近的景觀也十分漂亮,樹木搖曳、河水涓涓細流,此刻的情景彷彿像一幅山水畫,讓人暫時將煩惱拋在腦後,看見一位釣客,優閒的坐在石頭上,等魚上勾,我們前去看看,不知是今天的運氣較不好,還是我們趕走了魚兒們,一直都沒有魚兒上勾,接著開始我們開始紀錄附近的花花草草,此時看見一對蝴蝶,在這兒玩耍,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依依不捨,我們也祝福他們幸福美滿,接著緊張的時刻來臨了,觀察紀錄橋下的生態完了之後,該來的還是來臨了,我和老師開始討論如何到達橋墩的路線,老師告訴我們,身為一個攝影師,必須不畏困難地去克服,同時也必須擁有高度的好奇心,這樣的精神令人佩服,一路上,行走十分的困難,我們還看見
有人將死貓釣在樹支上面,有一句俗語說:「死狗放水流,死貓吊樹頭」〈台語〉,這樣聽說能避災害,詳細原因不明,接著我們看見罕見的蜘蛛,當然牠也逃不過,照相機的鏡頭,牠也很配合的讓我們拍照,終於看見荒廢已久的橋墩,想想它一定也很寂寞吧,在早期它可說是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呢!結束這次任務後,我們也依照之前所走的路,沒想到,其實車子就停在附近,害我們繞了一大圈,不過也收穫許多,今天可說是驚險的一天!

 

心情筆記

這次第二次去觀察埔鹽林吊橋時,所拍攝下來的照片。

 

橋旅日誌:一月一日工作進度

日期:九十一年一月一日
時間:上午8:00
地點:電腦教室
紀錄:陳建翔
參加討論者:劉峻榮、陳建翔、施竣豪、謝品柔
主席:劉峻榮
我們今天來是為了網頁的進度,因為我們要努力的趕工因為要到了繳交日期所以就算是元旦放假我們也要來做網頁。我們今天來有一個學生跟老師一起去做採訪,他們是為了一些不足的資料在去採訪他們有採訪:白棟樑先生、侯水河先生、陸小姐、再訪埔鹽林吊橋、內城橋、內城吊橋、龍寶橋、龍寶吊橋。他們採訪了很多的人和許多吊橋。
今天進度:
劉峻榮:採訪白棟樑先生、侯水河先生、陸小姐、再訪埔鹽林吊橋、內城橋、內城吊橋、龍寶橋、龍寶吊橋和做進度報告。
陳建翔:製作FLASH的觀光景點。
施竣豪:製作FLASH橋的演變圖。
謝品柔:製作專題網頁
我們今天做了滿多的進度,也是多虧了很多人的幫忙,和元旦放假的時間幫助了我們做了很多的進度。

 

橋旅日誌:訪林妙青老師談太平橋舊事

訪林妙青老師談太平橋舊事
現今的太平橋,原名下廓仔橋,因為廓仔溪流經,它是太平出入台中市東南區最重要的門戶。
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一日,在當時縣議員林垂拱先生〈即林妙青老師之祖父〉大力奔走籌措經費之下,下廓仔橋正式落成,由林垂拱先生及夫人林賴鳳女士剪綵。
當時的橋樑設計為浮水橋,寬度也僅容納一輛車子經過,不過橋的中央卻有一項貼心設計,特別延伸出一小段橋面,供會車時使用。且開車的人,在對岸時即互相禮讓一番,充分顯示出濃厚的人情味。
太平橋曾是出入台中的唯一要道,農產品運輸如香蕉、枇杷、荔枝等,都是經由此橋至青果合作社運銷,因此在經濟上,它和一江橋都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

 

心情筆記

照片中的林妙青老師正在為我們解說太平橋的老故事。

 

橋旅日誌:訪問劉文良技師紀錄

時間:92年1月4日上午九時
人員:陳立倫、家長陳如卿
紀錄:陳立倫
地點:豐原市豐得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內容:
Q1:請問新光橋、坪林橋及東平橋護欄改善方案之正確名稱為何?
A:此乃行政院『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之一,由於國民所得增加,但環境品質與景觀卻未能同步提升,當前國民殷切期望改善生活品質之際,並因應邁入二十一世紀,發展台灣成為「可生活、可以投資可以發展」的地區,進而帶動國際競爭力,展現國家城鄉新風貌;而新光橋、坪林橋及東平橋護欄景觀改善工程,即是太平市街道新風貌計畫工程之一。   
Q2:請問由何機關辦理?
A:本案由台中縣交通旅遊局委託設計。
Q 3:請問您設計這三座橋之造型及理念如何?
A:這三座橋共同的特色,以水流波浪形狀為設計主軸,融合河川與遠山景觀,看起來更賞心悅目,不像原來之單調,無法大自然結合;如新光橋配合本縣山海屯之概念,用三種顏色來代表山海屯之圖案,有水流波浪的形狀,上面有魚之造型;而坪林橋以拱形配合之水流波浪形,並改善原有之人行道,及加設拱門霓虹燈使其夜晚更美觀;另外東平橋以古典八角窗設計,配合水流波浪與魚之形狀,改善原有之景觀,另有景觀燈(旅遊局標誌)及投射登之設計,夜晚有不同之景觀變化;至於三座橋之人行道皆加裝貓眼,夜間會反光,以增加用路人安全,避免車禍之發生。
Q 4:請問您對這三件工程由有何感想?
A:由於施工期間臺中縣政府與太平市公所之意見不同,導致公所配合度有落差,而造成困擾與爭議,但是專業的東西可能要尊重專業,才是民眾最大受益者。
Q 5:請問您能提供施工前之相片及設計圖?
A:設計圖可以提供,施工前之相片如找得到也可以提供。
Q 6:請問您個人覺得太平市的橋樑景觀美化要如何推動(改
進)?
A:由於國民所得增加,環境品質與景觀也應該同步提升,所有橋樑
之設計,要結合周圍環境景觀加以美化,以提升生活品質,
如貴市長興橋之設計,就考慮上述之因素,所以看起來與傳統之橋樑

 

橋旅日誌:一月四日會議記錄

日期: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時間:上午9:00
地點:電腦教室
紀錄:劉峻榮
參加討論者:劉峻榮、陳建翔、施竣豪、謝品柔
會議主題:完整的網頁架構
由於時間一一天的過去了,時間與我們,就好像正在賽跑一樣,我們將網頁整個架構討論出來,紀錄如下:
網頁八大目錄:
一、 太平橋緣─製作緣起
─動力來源
─主題名稱
二、 網頁導讀─瀏覽整個網頁架構
三、 地圖總覽─橋
─河川
─觀光景點
四、 橋的歷史─橋的種類
─中國古橋
─西方古橋
─名橋介紹
五、 橋的誕生─吊橋
─石跳
─流籠
─竹橋
─浮水橋
─砂岩拱橋
─水泥橋
─鋼拱橋
─木橋
六、 橋旅日記─進度報告
七、 製作過程─組員分配
─活動流程
─製作心得
八、 資料感謝─工作成員
─指導老師
─協助人員
後記:以上組員們互相討論的結果,討論時老師也在一旁給予我們意見,才能討論出,這樣網頁的架構,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橋旅日誌:一月五日會議記錄

日期:九十二年一月五日
時間:星期日下午2:00
地點:電腦教室
紀錄:謝品柔
參加討論者:劉峻榮、陳建翔、施竣豪、謝品柔
主席:劉峻榮
我們已經開始逐漸地製作網頁了,所以有很多的工作必須一一的完成,首先我們必須先完成各個單元的範本設計,我們決定分工合作,大家一起來設計,盡量在這一兩天把它設計出來,因為下下禮拜學校要舉行第三次段考,我們必須暫停一星期來準備功課。以下是我們星期日的工作分配:
1.劉峻榮:設計網頁內容的範本、填寫進度報告。
2.陳建翔:觀光景點修飾並且完成。
3.施竣豪:把蒐集來的觀光景點打成Word檔。
4.謝品柔:設計首頁、設計專題網頁、整理照片。

 

橋旅日誌:網頁模式及工作分配

太平橋樑河川大事記-節錄自台中縣志卷首第二冊大事記
1.乾隆五年(AD1740)-頭汴坑圳修竣。
2.光緒二十一年(AD1895)-鳥松頭改名為太平。
3.民國五十三年(AD1964)-五月二十日,太平溪洲橋重建竣工。
4.民國五十三年(AD1964)-十二月,因「葛樂禮」颱風襲境,台中縣災情慘重,加強及重建工程在太平地區計有:大里溪大突寮堤防一百七十公尺,頭汴坑堤防二百四十四公尺,溪東平護八十五公尺,十九甲堤防三十點五公尺,草湖溪塗城堤防一百七十公尺,乾溪南柳堤防二百八十三公尺,太平堤防一百零二公尺,旱溪新光堤防一百三十公尺工程竣工。
5.民國五十四年(AD1965)-舉辦防洪工程,計有草湖溪甲寅堤防一百零四公尺,頭汴坑太平堤防八十公尺。
6.民國五十六年(AD1967)-統計全年防洪工程,完成有旱溪東昇丁壩一座,大里溪大突寮堤防一百公尺,頭汴坑東平堤防一百五十五公尺。
7.民國六十年(AD1971)-四月十三日,縣警局封閉協和吊橋,太平鄉要求補助興建水泥橋,有關單位往慰問墜橋受傷住院師生。
8.民國六十年(AD1971)-五月三十一日,縣府決定改建太平鄉龍寶吊橋。
9.民國六十年(AD1971)-九月十一日,太平鄉龍寶吊橋開工改建。
10.民國六十一年(AD1972)-六月十四日,洪水襲太平鄉,四座橋樑沖毀,新建龍寶大橋面目全非。
11.民國六十二年(AD1973)-三月六日,建議興建廓仔溪堤防,解決新社區水患。
12.民國六十二年(AD1973)-八月二十三日,太平鄉精武大橋東端道路,征收受益費。
13.民國六十二年(AD1973)-九月五日,下廓仔橋又見停工,縣議員希望聯繫台中市政府,共同督促包商早日恢復作業。
14.民國六十三年(AD1974)-二月七日,中埔產業道路興工順利,七號橋樑完成發包。
15.民國六十三年(AD1974)-二月二十二日,整治烏溪、廓仔兩堤防刻不容緩,縣府盼水利局及時編列預算。
16.民國六十三年(AD1974)-十月六日,太平鄉興建四座橋樑貸款將於近期撥付縣府,全部工程預計年內興建完成。

 

橋旅日誌:埔鹽林吊橋生態觀察紀錄

時間:92.1.11
地點:埔鹽林吊橋
埔鹽林,位在頭汴坑溪接茅埔溪處,其側現為示範公墓。
埔鹽林之名,應該是早期此處遍生埔鹽而來,但現今埔鹽反而罕見。
埔鹽,即羅氏鹽膚木,漆樹科,果實頂端成穗,大如細豆,果核外布有薄鹽,是以往原住民在野外的取鹽植物。廣泛種,台灣及中國大陸產;本島分布中低海拔裸露地及向陽山區。
羅氏鹽膚木,俗名山鹽菁、埔鹽。落葉小喬木;小枝、葉柄、葉背及花序均被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9~13枚,對生,有鋸齒。雌雄異株,頂生圓錐花序。核果扁球形,徑5~6mm。在無鹽可用時,果皮可為鹽之代用品。
埔鹽林吊橋,如今已殘破不堪,昔日人行之景象不復見,現爬滿葛藤,成為另一種趣味。溪流兩岸佈滿刺竹,竹影婆娑,與水流奇石相映成趣,十分清雅。
河中常見釣客,魚種以石斑、溪哥較多。冬日時分,粉蝶、黃蝶、波紋小灰蝶在咸豐草與黃野百合間飛舞,頗為靜謐。
溪中植物與其他河川大同小異,例如咸豐草、象草、蔓澤蘭、黃野百合、孟仁草、台灣油點草、山黃麻、紅毛草、含羞草、銀合歡、木賊、紫花藿香薊、葛藤、刺莧、水丁香、金絲草、青葙、兩耳草、鳳尾蕨、香蒲。
較為特殊的是台灣油點草,花被六片,外形頗似百合,花柱明顯而突出,是整朵花的焦點。柱頭三裂,每一裂片再分叉為二,上覆紫色斑點,造型奇特易為觀賞者記住。
香蒲也是令人驚艷的,俗稱水蠟燭,有著圓柱形穗狀花序。此花序雌雄同株,上方結雄花序,其下為雌花序,雌雄花序不分離,為其與同屬香蒲屬的水燭分辨之特徵。香蒲高可達兩公尺,地下莖匍伏泥中,地上莖直立呈圓柱型,於4-9月開花,慣見於沼澤濕地、荒廢水田、水邊。它也是插花者經常使用的材料之一。

 

橋旅日誌:南國巷、炮仔林吊橋生態觀察紀錄92.1.12

沿著南國巷迂迴的山徑,今日造訪昨天巧遇的朋友。
一位是頭汴國小的張富偉老師,一位是曾擔任過頭汴國小家長會長的謝朝峰先生。因為在埔鹽林吊橋的寒喧,促成今日拜訪的因緣。幾位熱衷於文化工作的老師、地方人士,恰好準備出版有關於頭汴坑境內橋樑書籍,與我們所作「太平橋旅」不謀而合,覺得十分榮幸。
太平可以成為台中的後花園,這點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它的溪流生態自然,而且破壞較少,景觀十分特殊。這點,社區的工作者看法頗為一致,極力推展觀光事業。
謝朝峰之祖父謝秋木先生,日據時代曾經擔任過保正,因此在謝家目前保留了許多老照片。例如有一張民國五十多年,謝秋木先生昂首闊步走過福利吊橋之景象,十分珍貴。另外還有一張內城橋在民國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剛通車時之景,地方士紳如陳傑儒、彭作城、謝光輝、徐玉雲、田牛等人合影,很有紀念意義。現在的內城橋為雙車道,當初僅為單線,現在看來別具價值。
謝朝峰先生又展示民國五十六年,台中青果運銷合作社所出版二十週年誌,裡面見識了早期太平以香蕉為大宗之繁榮景象,可以想見台灣早年以農產品立國,農民兢兢業業之勤勉精神。
進入南國巷,溪流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沿著東坑溪,謝朝峰先生帶領我們進入清水坑溪與濁水坑溪的源頭。源頭之初,人跡罕至,只有為枇杷幼果包裹的工作者。一群灰林鴿在遠方倏地飛起,數量超過五十隻,陣容龐大。其他如白環鸚嘴鵯、白鶺鴒、白頭翁時有所見。據說,綠鳩、翠翼鳩、八色鳥、台灣藍鵲、台灣彌猴都可以在這路線上見到,只是我們並未親眼目睹,稍有遺憾。回到塔湖六號橋,清、濁水在此交會,不過它必須在雨季時才能見到明顯分野。清水的純度很高,許多人不遠千里至此裝取冷冽之泉,亦為一大奇景。
橋的附近其實就是著名的「小桂林」,山形特殊,酷似大陸桂林風光。不過其土壤中佈滿礫岩,極易崩塌陷落,除了台灣蘆竹外其他植物較難生存,成為另一特殊風貌。倒是有一種「斬頭筍」,卻也巧妙地生長於岩壁之上,令人佩服其求生力。
再往下游走,我們拍到了許多不同渡河之橋樑、流籠等。例如,石跳是簡易的媒介。幾顆碩大鵝卵石一列排開,在枯水期中可以成為方便之渡水工具。流籠,方便載送水果等農作,以大的鋼索及鐵籠成為巧妙運送器具。浮水橋,早期簡易橋樑設計,中間以涵洞設計讓水流通過。一遇洪水,橋面水流湍急,橋身宛如浮水,故為浮水橋。大抵而言,橋的兩端率皆有警告標示,在大水時絕對不能貿然強渡,否則常有憾事發生。炮仔林吊橋,橋頭上其實並未標明橋名,名字是否正確仍待考證。上回我們曾觀察過一次,這回遇見釣客在橋下悠遊垂釣,其中溪哥數量不少,沒幾分鐘魚兒紛紛上鉤。這次更仔細觀察,又見到了上次未觀察到的倒地鈴、大花咸豐草、朴子樹等。而蔓澤蘭這種到處蔓生的植物,數量著實驚人,它因為易包覆其他植物,使之不見陽光,造成死亡,實為農民頭痛之害。
炮仔林為何如此稱呼?在「鳥榕頭與它的根」一書中描述,白匏子樹是頭嵙山系常見的樹種。另外一種植物,朴子樹的種子,常被孩童拿來當水槍子彈,叫炮仔子。炮仔林到底指的是哪一類植物,不敢確定。唯能確定的是,它與火炮類東西無關。
據住在炮仔林的林老先生表示,炮仔林之緣由是早期山上佈滿了一種「炮仔」的植物,它會連接成串,攢聚一起。依照這種說法,我們大膽推論,它也許指的是苦蘵。
苦蘵別稱:燈籠草,炮仔草,博仔草,掛金燈,蝶仔草。科目:茄科。根、莖、葉、花、果實特徵:莖直立且多分枝,被有毛並具稜條,高40~80互生,葉片卵形,葉緣呈波狀鋸齒裂,花黃白色,當花謝後花萼仍繼續生長,果實球形,直徑約1公分,果實味道酸中帶甜,藏在五角形的宿存花萼內。小孩們會手握起汽球似的小燈籠,「剝」一聲,氣囊破裂,真正的果實才顯露出來。

 

橋旅日誌:砂岩拱橋的觀察記錄

照著謝會長給的資料,車子一路開到中埔二號橋,卻仍遍尋不我們所要找的砂岩拱橋。
詢問一對帶著孩子在外嬉戲的年輕夫婦,所得的答案也令人失望。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我們三度來到叉路口,眼前所見僅是舖著柏油的路面,雖然有河流流經,卻也找不出哪處有「拱橋」的樣子。就這樣來來回回晃了幾趟。正當開始懷疑地圖的可靠性時,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所要找到的砂岩拱橋就座落在柏油路面的下方,這樣隱密的位置也難怪那對年輕夫婦對拱橋的事一無所知。
帶著欣喜的心情,一路蹦蹦跳跳下到了拱橋口,拱橋是由一顆顆大圓石堆砌而成的,半圓形的拱門必須彎腰才能通過,整個拱橋的結構看來堅固,卻也不難看出河水沖刷流下的痕跡。流經拱橋的河流,河川早已乾涸,河床堆積著大大小小的石頭,姑婆芋、落地生根、蔓澤蘭•••等植物座落期間,感覺像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小天地。行經橋面的卡車,路過橋面的行人以及在橋面上嬉鬧追逐的小狗,相信沒人會發現,柏油路下竟有一個這樣迷人的地方。
告別了砂岩拱橋,遇見了之前詢問不著的那對年輕夫婦,或許是我們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趨使他們來一探究竟。這次的尋橋之旅,不只我們收穫滿滿,對於那對年輕夫婦以及當地居民來說,不啻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家鄉土的機會,相信下次再有人前來詢問砂岩拱橋時,他們可以自豪的指著,就在叉路前的柏油路面下!

 

橋旅日誌:訪問溪洲橋設計者的行前會議

日期: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時間:上午8:00
地點:電腦教室
紀錄:劉峻榮
參加討論者:劉峻榮、陳建翔、施竣豪、謝品柔
我們將訪問劉文欽先生的問題紀錄如下,由於劉先生只是美化橋面上的設計者,對於橋上的結構較無詳細的了解,以致江訪問的題目縮小,針對問題,以節省時間。
問題一:是否有保存設計圖?
問題二:對於美化是否有與居民互動?
問題三:動用的資金、時間?
問題四:動工時的照片?
問題五:對於之前橋的照片、基本資料?
問題六:橋上的設計大多採用什麼興是的類型?
問提七:有無仿造國內外其他橋的造型?
問題八:此橋的特色?
以上的問題大致上,以橋的特色、造型為主。

 

橋旅日誌:訪問溪洲橋資料內容整理

時間:上午時間
日期:一月二日
地點:溪洲橋
黃先生在電話中給予我許許多多的資料,它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溪洲橋的歷史, 電話中提到有關於,橋頭尾兩邊的秘密, 由於計記取一將橋的教訓,配合上大里溪的整治,它更是全國第二座,裝有防震的功能,還能延長壽命,您或許不了解吧!
電話中黃先生熱心的解說溪洲橋的整體架構,以及基本的資料、說到這座橋可說花了許多的時間和心力呢,電訪中長達將近有兩小時,由起在溪洲橋頭尾的部分、及早期的故事更為精采,或許在早期,橋的興建對於居民可說是一大幫助,這次的訪問讓我們更了解、更有收穫。
以下是訪問問題的紀錄:
問題一:溪洲橋的重修是否與河川屬性有關?
是的,由配合大里溪整治,也考慮河川的流向、方位等等。
問題二:溪洲橋的重修時是否有臨時便道?
是的,施工單位在橋旁建立臨時便道,提供民眾通行,一方面居民也十分的配合。
問題三:橋頭、橋尾的特殊設計,有何功能?
頭尾的設計的確是橋的護身符,她的功能主要是在防震,利用熱帳冷縮的原理,使橋樑不易震垮,同時也能延長壽命,是全國第二座橋,擁有這樣的裝置。
後記:感謝黃先生能抽空接受我們的訪問,以上是問題的重點,詳細的內容在網頁溪洲橋的部分。

 

橋旅日誌:討論空間之問題

日期:九十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時間:星期一上午8:10
地點:電腦教室
紀錄:謝品柔
參加討論者:劉峻榮、陳建翔、施竣豪、謝品柔
主席:劉峻榮
現在我們已經在努力製作網頁了,而且也越作越多了,雖然我們正在逐步完成中,可是一路這樣過來,我們發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其中最令我們擔心的是空間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大會能夠提空間有限,所以我們在製作上也必須注意到這個問題,像是我們製作的專題網頁,已佔去好一些空間了,在發現這個問題時,我們就決定開會議起來解決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們開會所討論的解決辦法:
1.先找出問題的所在,看看哪裡所佔的空間最多。
2.找出問題後,修改其內容或作調整,以減少所佔的空間。
3.在製作網頁的時候要一邊作一邊注意所佔的空間,必面造成日後的不便。
我們真的很慶幸能夠提早發現這個問題,要是沒有提早發現的話,到了要交作品的時候,必定會手忙腳亂的,所以幸好在這之前發現這個問題,不然到時候我想我們可能會哭笑不得的。

 

橋旅日誌:侯水河先生的訪問紀錄〈補〉

時間:上午十點
日期:十二月二十九日
紀錄者:劉峻榮
來到美麗的東汴國小,大夥們一邊欣賞,一邊尋找侯水河先生的身影,在這之前我們就事先將問題紀錄下來,來到教務處,詢問侯先生在哪裡,這位老師親切的告訴我們,在視聽室演講,走道了視聽室,我們也不好意思,快速走進現場,準備資料時,仔細看看,這不是之前,黃竹國小黃豊昌老師嗎?正巧遇見他本人,這場會議是有關社區總體營造計劃的,敘述內容正與吊橋有關,來到會場的人員,大多是居住在這附近的居民,這正代表一個社區的配合度及參與十分地踴躍,居民都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美化自己的社區,能凝聚「社區意識」的力量,實在不容易,必須要有參與的熱誠,這樣的精神,值得效仿。
趁著侯先生空閒時我們快速的採訪,一一提出,侯先生也很樂意,它對這附近的橋樑十分的了解,便詢問它有關吊橋的故事,它也詳細的替我們解說,內容將會它呈現網路上,並為我們介紹陸小姐,今天可說是又上了一課。

 

 

橋旅日誌:陸小姐的熱心幫助〈補〉

時間:上午十點
日期:十二月二十九日
紀錄者:劉峻榮
遠遠看見一位染著金黃的頭髮,穿著時髦的衣服,帶著和藹的笑容,它是聖和宮的委員,對於以前相傳的故事十分的了解,她也熱心的為我們介紹,附近的吊橋,這可說是一大幫助啊!
她將小時候的記憶一一的詳細口述給我們,她的口頭禪是「報你看」﹝台語﹞,據說在未工業革命時,婦女常約一起到河床溪底洗衣,任意在河旁選一顆平滑的石頭,便聊起話來,這樣的情景,至今在陸小姐的記憶當中,永遠忘不了,以前溪水還可供人飲用呢!
於是在此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群婦女在這洗衣,這樣的溪水還會乾淨嗎?陸小姐便說,其實以前的洗衣方式,都是石塊拍擊衣物,並沒有任何的污染,再加上,早期的溪流流動量很大,會將污水衝至大海,才解開我們心中的疑問,來到已荒廢的龍寶吊橋橋頭,以前在陸小姐這個時代,吊橋就已經有點殘破不堪了,她告訴我們她的一位同學,曾經因為腳底,被吊橋上尖銳的小木塊刺傷,引起破傷風,所以開始對吊橋產生恐懼,因此有善心人士,將吊橋橋底的木塊再次修補,這些景象,至今在她的腦海中,永遠也忘不了。

 

 

橋旅日誌:吊橋與它的故事

日期:一月二日
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
地點:溪洲橋
紀錄者:劉峻榮
很慶幸我們能訪問詹議員先生,他本人給我們的寶貴意見,議員的工作十分的繁忙,必須為了許多是事情而到處奔波,並為民眾解決一些問題,及表達居民的心聲與意見,讓當地的處理負責的單位了解,這也就是議員們的工作,在遠遠的一旁,看見一位身材魁武,戴著太陽眼鏡,站在橋旁,拿著手機談論公事,此刻我們心中想著,他不是詹議員嗎?在這個開幕典禮能看見他本人,實在太好了,於是我們趁著議員空閒時,去訪問他幾個問題,首先先介紹我們的來歷,同時老師也在旁協助我們,當議員一聽我們這次網頁的主題時,十分的驚訝,因為地方橋的資料搜尋並不是很簡單的,必須透過許多管道、犧牲許多時間、心血,才能完成這樣的網頁作品,當我們一聽到這樣的鼓勵,心中就覺得一定要將這次網頁,好好的將它完成,而身為小記者的我們,必須快速的將問題提出,並快速的作整理,您說這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嗎?
訪問內容紀錄如下:
早期的太平交通並不是很發達,再加上山區的原因,使得運輸嚴重的受到阻礙,當地政府為了解決此問題,便搭這座臨時橋,直到現在成為水泥橋,加上大里溪河床的整治,使這座老舊的橋,再度成為,一座堅固的鋼筋水泥大橋,在交通方面佔了很重要的角色,早期是聯接北太平、南太平的重要橋樑。
後記:詳細的內容會呈現在網頁上,而這次也發揮小記者的精神,在對於溪洲橋的資料,更進一步的了解。

 

 

橋旅日誌:草嶺吊橋的故事〈補〉

據說日治時代,草嶺吊橋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由於吊橋大都在於山區內
,橋下有一塊塊的大石頭,建平國小的黃豊昌老師,便說起他小時候,會和同伴在橋底下玩耍、嬉戲,由於是在山區的原因,到處都是草木叢生,樹海蔥蔥的景象,尤其早晨、黃昏之間,此刻的情景,彷彿就是另一處世外桃源,隨著工業的革命與科技的進步,只可惜這種景象,在我們這一代,已漸漸地消失了,而到處都是剛成立的工廠,造成河川污染,當地山地過度開發、資源的過度利用,這樣的情景與早期吊橋的美景,成為強烈的對比,不是嗎?
曾幾何時,我們少有人注意到吊橋以前的美景,以及它功能、用途,很快時光飛逝,吊橋的生命,也在那一刻畫上句點,孤單的在那一處,等待著有人注意著它,即使沒有,它也堅持到最後一刻。
在早期吊橋的能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連接山區之間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黃昏時候,也就是放學的時間了,黃豊昌老師說,小時後放學時,都會經過那座橋,時常會橋頭樹後的身影嚇倒,一時之間,在這充滿人情味的鄉村,很快的事情就傳開了,小孩子總是是有高度的好奇心,大夥們,決定一同去,看看究竟是怎麼回是?原來是一對美滿的夫妻,選擇在此地,拍婚紗照啊!

 

 

橋旅日誌:內城橋、內城吊橋的故事〈補〉

內城橋之所以會被提出,主要原因是,由於在民國六十八年竣工,因人口急速增加,導致在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再次建立,形成新舊之分,成為雙向道的橋樑,此外早期山區由於吊橋多,民間流傳的故事也有許多,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然而使水泥橋漸漸取代吊橋,也因此吊橋也漸漸的不受重視了。
據說在早期這座內城吊橋,是連接番地與平地的吊橋,番地指的是番人的土地,也就是說是原住民的意思,而平地是指平埔族的土地,平埔人指的是,後來移民到台灣的人,一直以來,番人總是下山,奪取平地人的糧食作物、金錢,或是慘遭到殺害,許多家庭因此破裂,這樣民不聊生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呢?
根據陸小姐的口述,後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人,正是媽祖林默娘,為了解決問題,媽祖在內城吊橋,釋放蟒蛇、毒蛇,只要番人過出此橋,就會遭到毒蛇的攻擊,讓番人不能過橋,也不能濫殺平地人,因此居民才得以平安,從家家戶戶都過著平安、美滿的日子。
註:以上故事屬於早期傳說,至於是否真實,無人可證明,同時感謝聖和宮委員陸小姐告訴我們精采的故事,所以「去番害,救水災」指的便是這個故事。

 

橋旅日誌:討論未來進度

日期:九十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時間:星期一上午8:10
地點:電腦教室
紀錄:劉峻榮
參加討論者:劉峻榮、陳建翔、施竣豪、謝品柔
這個禮拜的進度,主要是將大部分的內容完成,所以每一天都不能浪費時間,於是我們開始完整規劃,每天的進度,以最快的時間完成。
今日工作內容:〈1〉完成生態、光觀景點
〈2〉 完成橋旅日誌部分
〈3〉測試連結、速度
〈4〉音樂、音效的處理
以上大致是今天的工作,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完成,按照每個人的工作,盡快完成,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團隊精神。

 

橋旅日誌:太平橋旅詩作

太平橋旅
生命的列車帶領我們走訪橋之身世
如同一幕幕可歌可泣之電影
播放著歷史的樂章
橋之興
橋之衰
在風雨中獨嚐冷暖
人之來
人之往
情牽兩地溫馨接送
一座橋就是一段人生旅程
新的生命為人謳歌
舊的記憶長存心版
橋身屹立
影子在陽光下逐漸拉長
勾引出綿密細緻的河川
河水有魚
吐露著沁涼的心事
鵝卵石堆疊
任意錯置都成自然
紅花綠草
每一株植物都驕傲
我們在橋下思索
謙卑地學習
它的肩膀獨扛歷史大樑
車潮洶湧甚於河水沸沸湯湯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飛白鬢髮寫在橋墩之上
經年的苦早已轉為喜樂
因為,只有它能躺成一脈比丘
渡化眾人,把痛留給自己
然後,毅然歸諸塵土
和天地同生(本篇為林老師撰寫)

在那遙遠的一處
默默的為我們祈禱著
沒有您的守護
給予我們自信、支持
雖是短暫的離別
但沒有您在旁的叮嚀、督促
我們始終會有小錯誤
而那沉睡在地海中海域的千年古城
正等著你去探索
發現沉睡的文明古國
金字塔古國、尼羅河傳說
黃金古帝國、法老王神殿
等著您一一摸索
我們也會在遠端
祝福你
希望您在旅途中
平安、順利
並祝您旅途愉快
回到充滿人情味地方
歡迎你凱旋歸國
一同分享在那遙遠國度的快樂時光!(本篇為劉峻榮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