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史 環境 交通 工業 人口 有機蔬菜 民宅

一、開發史

    平鎮市,沒有老街,沒有很多古老建築,仿若沒有令人懷念的風味,因為早期本地的發展和生活,始終脫離不了中壢,直到民國三十四年,平鎮才從中壢劃分出來,成為行政獨立的鄉鎮。雖然他的歷史很短暫但卻是目前桃園縣的第三大都市。

    舊名為安平鎮,位居桃園縣復興鄉以外十二行政區的中央地帶。早年大陸先民不斷來台開墾,中壢一帶逐漸形成人口密集的農村聚落,他們為了防禦原住民的干擾,保護居住的平安和田園的財產,因而在兩處地勢較高處設立兩個張望的前哨站,一處叫『張路寮』﹝今楊梅埔心區﹞,一處叫『望路寮』﹝今山仔頂區﹞,從此地方安定平安,因而兩站之間稱為『安平鎮』。民國九年日本住台總督府實施地方制度,大規模更改行政區域及地名,因此「安平鎮」庄改為「平鎮」庄,民國三十四年一台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方案改制為「平鎮鄉」民國八十一年升格為「平鎮市」。以與台南市的安平有別。

TOP

二、環境:

1.地形:平鎮市位於桃園丘陵台地的中段,是較為平緩地勢的斜坡台地,因此,全市形成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中間為較廣而被河流穿流的小台地。平鎮市大部分屬平坦地形,西面高山頂台地和南面山仔頂台地地勢較高。

2.氣候:平鎮市位於桃園縣平坦台地的中間地帶,不靠山,不靠海,在天氣變化上,屬於台灣北部型的季風氣候區。一般來說,是夏熱冬寒,秋暖春和,氣候適中。夏季颱風時期,平鎮市多可免受其害,因本地的地形是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中間向北緩斜,颱風一吹後,本市都成背風坡,因受台地斜坡地形影響,沒有積水問題。九十年九月納莉風災造成本市大淹水情形,可說是百年來頭一遭。

3.河川:平鎮市的河流,因受丘陵山谷的影響,河川短而細小,匯成大河流後,又受到地形影響,在台地上變成曲流型態。平鎮市的河川主要有兩條:一為平鎮、中壢界河的新街溪,另一為老街溪。 

4.土壤:平鎮台地的土壤,因平緩台地的地形及河川、氣候的侵蝕、堆積作用的影響,形成了兩種土壤。一、紅棕色土壤:以地勢稍高的山坡旱田和茶園為主。二、黃棕色土壤:以地勢低平的水田為主。表土為紅土,紅土之下為礫石層,礫石層之下為黏土與砂之互層,紅土滲透性不佳,影響雨水下滲及地下水補注。

TOP

三、交通:

甲、 公路

平鎮市的交通以公路為主,與中壢有密切關係。主要道路可分:

一、國道

    本市北有中山高速公路穿越,中壢交流道即在平鎮與中壢交界的民族路(習稱新屋線)中壢一方。本市南緣有第二高速公路(北二高),平鎮市位於此兩高速間,與其他各幹線道路配合,平鎮對外交通便捷。與台北都會往來僅需卅多分鐘。

二、省道

1.    台一線縱貫公路延平路段經過市區,並接中壢,平鎮大都市計畫外環道路的平鎮環南路、中壢環西路、環北路再接延平路往桃園市。

2.    東西向快速道路西到觀音,可接西濱快速道路,東到大溪,銜接北二高。大部分路段已可通車,在本市金陵路、中豐路、延平路設有立體交叉道,車輛可快速通達北二高、中山高。

三、縣道

    連繫本縣各鄉鎮市的縣道主要有:

1.    連接龍潭的中豐路(113號)、金陵路(113甲線)。

2.    連接大溪的龍岡路(屬中壢)龍南路。

3.    連接中壢、平鎮至新屋的民族路(114號)。

四、鄉道

    平鎮市區開拓新路,拓寬舊路,舖設柏油路面,市內各處往來便捷,達成「市街巷道柏油化,條條道路通汽車」目標,市區內有桃園客運,中壢客運,新竹客運行駛全市,交通運輸順暢。

乙、 鐵路

縱貫鐵路貫穿市區,雖無車站設立,但可經由中壢車站上下,南來已往交通極便利。

TOP

、工業:

平鎮工業區,是本市規劃最好的工業區,區內路兩旁有行道樹且花木扶梳,區內乾淨整潔。平鎮工業區隸屬於經濟部管轄,於民國58年2月時開發第一期,面積73公頃,後因工業迅速發展又於民國67年6月時開發第二期,面積22公頃,淨水廠9公頃。現全區總面積計104.46公頃,其中廠用地為89.66公頃,公共設施為14.8公頃。

平鎮工業區呈南北長方形,位置在平鎮中豐路與南豐路交叉處,距中壢市區約6公里,距台北市區約30公里,距縱貫鐵路、中山高速公路、北二高、東西快速道路均很近,對廠商運輸原料及產品非常方便;現有廠商145家,屬於綜合性工業區;其中三分之一是高科技,以電子、電機、機械設備工廠最多。

此外,除平鎮工業區是經濟部工業局設置管轄,平鎮市到處可見大小工廠,以本校附近來說,中豐路上的山之內製藥、第一製藥;金陵路三段的統一糖果廠、葡萄王企業;關爺東路、關爺南路、關爺北路一帶的臺灣綠藻、青葉食品、必治妥、三櫻電機、東昇精密工業……等大大小小工廠林立,多屬於住宅與工業混雜區。在南東路上更有著名的仁寶電腦公司、蘋果西打的大西洋飲料(旭順公司)等等;山仔頂的華隆、國隆纖維工司,延平路三段的新光紡織公司、掬水軒等等;都是較知名帝公司。平鎮工業發達,工業機能顯著,在市內走走,各式各樣工廠林立就是證據。但除平鎮工業區規劃良好且有污水處理廠外,住工混雜的現象嚴重,環境雜亂市容不佳及住宅區品質不佳,對溪水的污染等等,也令人憂心忡忡。

平鎮工業區服務中心(圖/經濟部工業局平鎮工業區服務中心 提供)

TOP

五、人口

    平鎮市人口的成長見證了平鎮市經濟結構的改變。平鎮市人口總數,民國40年是16344人,民國45年是22898人,民國50年是29892人,民國55年是37399人,民國60年是49043人,民國65年是67611人,民國70年是102899人,民國75年是130386人,民國80年是150703人,民國85年是177155人,至91年1月時人口總數已達194627人(其中男性99342人、女性95285人)。          

TOP

六、有機蔬菜:

I. 有機農業的意義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

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

       有機農業的特色就是在水質與土壤無污染的環境下,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以有機質材料提高土壤能量、採取人力或使用植物、生物、天然材質的物理防治法、替代性病蟲害管理方式來驅蟲除草。完全以天然的方式在健康的土壤種植作物,既不會破壞環境生態,又能提供給我們健康食物的生產方式。

       真正的有機農產品對環境與栽種方式的要求十分嚴格,在我們現有的環境中,潔淨水源與未受污染土壤難以取得,加上以成本較高的人力與有機肥自然培育的情況下,要生產出完全符合有機標準的農產品十分稀少,因此在投入有機栽種的程度上有「純有機」與「準有機」的區別,純有機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學材質,準有機則准許施用少量的化學肥料。「清潔蔬菜」和「水耕蔬菜」都不屬於有機農產品之列。

II. 為什麼要實施有機農業

自二次大戰以來,由於石化能源、機械、化學肥料、植物及動物的保護藥物或生長素、育種及遺傳工程等的使用及演進,使得農業生產方式趨向工業化及密集化,產量的確明顯增加。但是產生土壤酸化、河川污染、生態失衡即日常食物中的各種污染、殘留等日益嚴重的病態現象。

       有機農業在台灣,因重症患者尋求癒後天然無污染的食物來源需求而發跡,以健康為主要訴求;國外發展有機農業,卻是先知先覺於環境破壞,許以環保的願景,著眼於地球環境的整體利基,免於人類過度開發所產生的危機。

III. 平鎮市的有機蔬菜

平鎮市農會輔導蔬菜產銷班,總共十六人參加,班長是莊玉隆先生,莊先生的福隆綜合農場在全國有機蔬菜栽培業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在台灣大學農化系教授吳三和先生的指導下,採有機堆肥方式,生產有機蔬菜。成名之後,把他的技術和心得傳授給菜農,使平鎮市的有機蔬菜聞名全國。

IV.    福田農場

配合農業產銷班的設立,市公所輔導福田農場展售中心,不僅在假日吸引很多人參觀、購買,更有外國首長前來參觀、取經,福田農場不但國內知名,更享譽國際。

       福田農場的豌豆苗生產是採用自動化一貫作業,節省人力。從泡種子→放介質→播種→上架,平均約十天可以採收,採收之後包裝、清洗盤子、並用紫外線將盤子殺菌。豌豆苗的根莖部等廢料和稻殼、木屑、菜葉、廚餘、、等經過半年的發酵作用,就成為生產豌豆苗得介質,循環利用,不會製造垃圾,污染環境,可說是非常乾淨的農業。豌豆苗供應有機蔬菜專賣店、超市、飛機上的餐點等。因擁有很高的知名度,顧客大部分是自己找上門來。

V. 如何選購有機農產品

1.    產品資料的取得:包括供貨來源之聯絡資料、認證單位或標章。

2.    認證單位的確認:目前有四個從事有機認證的民間機構。

           ◎ 中華民國有機農業產銷經營協會

           ◎ 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

    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3.    農場親訪:目前有機產品的消費關係仍建立在誠信的基石上,選擇之後,親自到農場走走,了解農場的生產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機農產品的特徵有五項:

    我雖不漂亮,但我安全。

    我較貴,但我值得。

    我較小,但小而味美。

    我較少,珍稀可貴。

    我耐放,體格壯壯。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http://ae-organic.ilantech.edu.tw/

中華民國有機農業經營協會-http://www.coa.gov.tw/organic/ug05.htm

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http://ae-organic.ilantech.edu.tw/toaf/

TOP

七、民宅:

先 民 的 智 慧

   台灣的建築是相當具有特殊風味及多元性的,與其文化背景、民族、地域及歷史發展都有著息息相關的牽連。有原住民、閩南及粵東的移民、甚至有西班牙、荷蘭、日本等遺留下來的建築,不論建築時間的先後,樣式的不同,都成了台灣的一部分,在各地展現不同的風情。

    在西方文明大量侵入台灣的結果,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走在都市中,觸目所及的建築不是格子狀的公寓大廈,就是西方別墅型的大樓,所以建立具鄉土特色與風格的建築,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只要取一部分點綴在現代建築上,不僅立即看到台灣建築的特色,更可教育子女對傳統的了解,在功能上也累積了歷代先民的智慧。

   所以除了建立鄉土性的現代建築外,對於過去古厝的保存和維護也相當重要。因為它的存在不僅只是一間房子,一棟建築而己,它所反映出的是一個時代,一民族特性及一段段動人的真實故事。

飲 水 思 源

    心理學家指出:不了解自己的人,無從愛自己。

鄉土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家鄉環境去了解家鄉的生命,進而尊重及珍惜家鄉的人事物。為落實本土文化,鄉土教學之學習有其必要性,經由認識了解而珍惜自己家園的遺跡,關懷鄉土的發展。

    教師就學區取樣鄰近之傳統民宅深入介紹,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欣賞傳統民宅之動機,激勵學生對民宅產生更多情感和維護上的認同,藉參觀傳統民宅建築美景,了解先民勤儉的生活環境,緬懷先民開拓鄉土的精神,培養學生愛護鄉土的情懷。

家 鄉 的 傳     

    住宅是人類最基本的建築,它的出現早於寺廟與宮殿,觀察住

宅可以了解人的生活方式。

 一般談到台灣古厝,指的是漢人移民台灣所蓋的閩南和粵東的的傳統民宅,臺灣的傳統建築雖都源於閩粵,但閩粵各地因語言、環境不同,建築形式也有所差異,而臺灣傳統建築基本上即反映著移民來源地特質,鉤繪出地方墾拓歷史與建築文化的特色 提供更寬廣的文化資產意義。

   教師就學區鄰近之三棟廣東潮州傳統民宅進行鄉土教學,臺灣的客家人多集中在桃竹苗及高屏的近山地區,整體而言,客家建築的風格顯得較為簡樸內斂。

    尋根探源從家鄉鄰近的傳統民宅開始,傳統民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欣賞古厝除了建築硬體外,更要去體會前人在此生活的點滴及原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