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南港新福宮

地址:台北市南港路22382

供奉神明:福德正神

沿革:

新福宮土地公廟,位於台北市南港,在清朝光緒年間,就成為行旅交通要衝(俗稱為雙叉路口),該地東向為「番仔埔」,港里西向為「水尾」(西新里)」,南向為「新庄仔」(新光里),北向為「牛埔仔渡船頭」(成功路),過基隆河至「石壁潭」(內湖區石潭里),新福宮原址有三棵大榕樹成蔭,每為行旅休息歇腳處所,為方便來往之商旅行人,曾有熱心民眾以石條數段置大榕樹下周圍供人坐臥乘涼,久而久之,便成為附近民眾聚會談天處所。

民國初年,大陸移民大量來台,先民進入南港開墾,披荊斬棘,以啟山木,備極艱辛,每於秋收之際,為感念上天所賜,並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庄民共同在大榕樹下立石碑敬奉土地公,據專家考據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後來又在石碑刻上「福德正神」,並在碑頂以石板砌成屋頂,廟型成,經過多次修建,才成為典型的土地公廟,原有門聯雖因年久風化,改建前仍可見「介彌景福」模糊字跡。

有趣的祭典習俗:

新福宮祭典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會員大會為八月十二日,會後舉行「食土地公福」聚餐,也稱為「食土地公朋」。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前來膜拜土地公者甚眾,而供品多以鮮花、素果代替雞鴨魚肉,也是民俗的一大改變。  資料提供:南港新福宮提供

土地公的話語:61 首籤詩(含籤王)

看誰在說故事

主任委員闕河平

廟雖小,有神則靈,香火既盛,信徒則眾,經地方人士鄭顯唐發起,購置南港東新里兩筆土地,作為奉福德正神的公產,並決定將全部產業所得作為基金,每年農曆八月初七舉辦福德正神聖誕祭典及演戲活動。民國49年(1960年),信徒募款新台幣9萬多元,在原址興建10多坪大廟,又經多次增建,雕樑畫棟,有50多坪的規模。南港新福宮原名「東新福德正神」民國七十二年更為現名,並設立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