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特色

(一)具台灣精神與本土性:

  老街住民為日治時期,新化郡下(管理九鄉鎮)住民中,最有錢之商家之 一,因每一幢房子均花費15甲~20甲土地之鉅資建造,有錢人〝展現氣派〞是台灣精神之一。據林永達醫師(布商林茂己之長子)之描述,在蓋巴洛克式樓房時,匠師就是新化人,綽號長腳壽仔,新化老街仿巴洛克建築中,西邊街段與東邊街南段,約有10位匠師以上共同施工,匠師有新化人、與外地人,但皆為台灣本土者,故呈現之巴洛克風格已非歐式,而成為〝新化式巴洛克〞從老街建築立面可以明顯看出。

(二)具歷史與文化之特性:老街一景

  新化老街,從1624年荷人治台時為大目降社之主要街道,直至清1683年改為大目降庄,就已是人潮聚集街道,至1867年蜘蛛精作怪,媽祖廟遷至大目降街後,更是新化人文會萃之處,至1920年新化郡設立,更是台南縣境內商機鼎盛之最,號稱台南州下之〝銀座〞〝一等街〞……從時空來看,歷史文化之展延最久,而從蜘蛛精衍伸出來的民俗活動〝十八遶〞更是最迷人的民俗節慶,亦為全台最獨特之文化展演之一。這種豐富之文化內涵,含藏一百多年來的人民生活共同回憶與空間紋路,相信在台灣的其他老街也是看不到的。

(三)建築藝術與完整性

  巴洛克建築為緣於歐洲17世紀文藝復興後之建築風格,其特色為〝建築主體呈現乃從均勻對稱與雕刻藝術之美來表現〞,直至現在歐洲地區,仍有大量之巴洛克建築,而新化老街在台灣,為仿巴洛克老街中更具有代表性者,因為,在屋主重金禮聘之下,每位匠師無所不用心力,絞盡腦汁,在一條有〝明顯坡度〞的道路,架構一系列不同風格與和諧美麗之街屋。而東邊街乃為日治時期之R.C新工法,當時日本政府從麻豆鎮、台南市至新化鎮後,因介入二次大戰,現代主義式街屋,在南部就不再建造,這種〝現代主義工法的造型〞替新化老街留下兩種不同風格的歷史珍貴資產,在台灣亦是少見的,而整列的巴洛克街屋完全無破 壞與改建,在藝術完整性而言是可贊嘆的,完美無缺的。

  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於88年9月19日成立,宗旨明確的說明〝文化與展望〞,希望藉由〝展望會〞之努力,留下這新化人之共同生活回憶與後代子孫之珍貴資產,不只是新化之資產,更是中華民國台灣之文化資產之一。

  展望會於88年、89年、90年度,分別完成〝立面清洗〞〝立面門號銅牌〞〝建築物立面結構測繪與電腦建檔(存於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物之結構補強〞〝門面之損壞維修替換〞〝漏水之處理〞〝招牌更新〞〝洗石子水溝、花崗石路面、騎樓……(現90年1月4日正在施工中)〞另外並展演一系列之文化活動,包括老街新造剪綵,假日文化廣場,音樂會,主題園遊會…等。

  面對未來,老街展望會有許多計劃繼續在推行中,盼望新化老街在幾年後,享有一種〝休閒文化快樂商業藝術教育觀光…〞之〝老街區〞讓居民之生活空間品質成為台灣之歷史建築文化典範之一,為台灣其他老街帶來正面之相輔相成之結果。

  老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