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公園大事紀要表

年份 重要記事 備註
康熙36年(1697) 郁永河初次行經台中為一片原始草原,「裨海紀遊」記載:「林木如蝟毛,聯枝累累,…雖前山近在目前,而密樹障之,都不得見。」
康熙年間   總兵張國在南屯犁頭店一帶開墾,巴布薩平埔族貓霧?諸社,已遷社到楓子樹腳(今春社里嶺東商專一帶)、大肚山台地。
康熙60年(1721) 朱一貴亂,清兵遣總兵藍廷珍駐兵於此。(時犁頭店盡毀於兵火)
雍正10年至11年(1732~1733) 十年在犁頭店設立「貓霧?巡檢署」,並由杭國榮任貓霧?巡檢,為官治之始。十一年設貓霧?汛,清廷派千總一名駐紮於此,相傳於東大墩孤丘(中山公園砲臺山)安置砲墩,是為砲臺山名稱之由來。
乾隆51年(1786) 林爽文據大墩街,攻陷官軍。
同治元年(1862) 戴潮春亂,東大墩街為火夷平。
光緒11年(1885) 中法戰爭後,清朝體會臺灣的重要,臺灣建省。
光緒15年(1889)

1. 臺灣巡撫劉銘傳命臺灣知府黃承乙 於東大墩街,新莊仔、橋仔頭間建築 「臺灣府城」,於孤丘置大砲。
2. 工程費廿一萬五千兩,府城面積 375.6甲。吳鸞旂統籌築城工程,於今大智路三十號間築公館乙座,正門上建「更樓」。
3. 府城部分建妥後,霧峰林家築「瑞軒」於北門附近。

臺灣省城的形-八卦形
光緒17年(1891) 邵友濂繼任臺灣巡撫,認為建「臺灣府城」經費浩繁,決議終止建城工程。
光緒20年
(明治27年5月1894) 甲午戰爭,清廷敗仗,提議割讓臺灣予日本。
甲午戰爭,清廷敗仗,提議割讓臺灣予日本。
明治29年
(光緒22年1896)
1. 置日本憲兵屯守於砲臺山,周邊築掩體安大砲,計西向置二門,東向置一門。
2. 七月設臺中測候所於公園附近「北壇」處佔地188坪。
明治31年
(光緒24年1898)
1. 三月後藤新平以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身分與第四代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同時來臺赴任。
2. 八月設「三角點」於大墩,屬臺灣地區地籍測量最原始之基準點,等級列為三等三角點。

明治33年

(光緒26年1900)

公布「臺中市區改正」計劃,中央公園預定地於今臺中車站位置,物產陳列館隨之興建。
明治34年
(光緒27年1901)
大墩孤丘日軍北門兵營竣工,砲兵中隊移防到此。
明治35年
(光緒28年1902)
1. 八月設置「總督府臺中農事試驗場」。
2. 十二月建「物產陳列館」於砲臺山南麓。
明治36年
(光緒29年1903)
1. 臺中廳參事會議決議三月八日遷移臺中公園至現址,募款7000多日圓,佔地26140坪。並遷建「北門樓」。
2. 十月二十日開園。
3. 十月二十八日,移北門坎孚門(明遠樓)入園。
1. 根據施景琛「鯤瀛日記」臺中公園建築費約十二萬元,且為臺灣人民捐獻。
2. 坎孚門於光緒15年興建,為臺灣省城北門之城樓。
明治38年
(光緒31年1905)

1. 五月十五日,縱貫鐵路彰化葫蘆墩段通車典禮上午在「臺中驛」舉行;祝賀會晚上在臺中公園第二砲臺山(北門樓)展開。
2. 原在臺中招魂社內的「昭忠碑」,因鐵路通過其地而移至公園東側。
明治39年
(光緒32年1906)
1. 三月四日,呂厚庵、林癡仙、林幼春、傅錫祺等九人集於臺中「瑞軒」,攝影並訂「櫟社」規則。
2. 四月,總督兒玉源太郎卸任,八年間無暇顧及臺灣統治,實際施政一切委任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明治40年
(光緒33年1907)
兒玉源太郎總督雕像揭幕。
明治41年
(光緒34年1908)

1. 臺南連雅堂加入「櫟社」為社友,會於「瑞軒」,並就課題「春日遊臺中公園」擊缽吟詩。薄暮並在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攝影。
2. 四月,臺灣縱貫鐵路開通。
3. 十月二十四日,慶祝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在臺中公園舉行,建休憩所、池亭(光復後改稱中正亭)、島橋等,搭建臨時會場及食堂。
4. 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參加,並於園內親手植樟樹一棵。
明治42年
(光緒35年
1909)
林獻堂加入「櫟社」為社友,會於「瑞軒」,當日交宿題「過林剛愍公祠」。薄暮並在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攝影。

明治43年
(宣統2年1910)

1. 四月三日,全省腳踏車競賽在臺中公園舉行。
2. 四月二十三日,「櫟社」社友二十人與北、中、南各地詩友會於臺中「瑞軒」,交宿題「臺中竹枝詞」等詩卷,次至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攝影。
明治44年
(宣統3年1911)
1. 三月三日,梁啟超應林獻堂「櫟社」之邀,來臺中霧峰萊園作十日遊,並邀請二十多位詩人集於臺中「瑞軒」聯吟作詩。
2. 十一月,臺中神社動工,位於公園內東北方。
明治45年
大正元年
(宣統4年民國元年(1912)

1. 四月三日,後藤新平民政長官銅像揭幕。
2. 建「猿檻」及木屋,飼養熱帶蛇鳥等動物。
3. 臺中神社竣工,十二月十七日舉行鎮座祭。社內奉祀日本國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明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大正2年
(1913)

五月二十九日,臺中神社列格縣社。 台中州州治台中州廳興建於台中市幸町。管轄台中市、及大屯、豐原、東勢、大甲、彰化、員林、北斗、南投、新高、能高、竹山等十一郡。
大正4年
(1915)

台中中學創校五月一日開校式,是日治時代台灣人的第一所中學。
大正6年(1917) 1. 十月十六日,改建島橋費用四萬圓、公園整建費一萬四千六百五十三圓、消防費二千八十圓。
2. 動物園設立。
總督府永久保存檔案6562號
大正10年(1921) 1. 於幸町興建台中市役所,「台中市」之名從此始。轄台中、頂橋仔頭、公館、東勢子、旱溪、下橋仔頭、樹子腳、番婆、半平厝、後壟子等十街庄。
2. 台灣文化協會於台北成立,林獻堂擔任總理,主要活動在台中市。台中市文風鼎盛,人才濟濟,而有「文化城」之稱。
大正11年(1922)


1. 修建島橋,由請負業上原作藏施工,七月十二日開工,九月二十八日竣工。
2. 費用二千四百五十圓,第一橋(中山橋)長一百八尺,幅九尺;第二橋(中正橋)長八十五尺,幅六尺。
大正15年
昭和元年
(民國15年1926)
1. 拆除物產陳列館併入行啟紀念館內。
2. 慶祝行啟紀念館開幕,林產館及演藝場設在臺中公園內。
昭和5年
(1930)
設置小型動物園區
昭和11年
(1936)
日本侵華陰謀逐漸顯現,林獻堂到上海遊歷,在華僑歡迎會上致詞說:「今天我的腳踏上上海,宛若有回到祖國之感!」此事為日本臺灣軍參謀長荻州立兵所偵悉,等到他回臺後,唆使流氓在臺中公園園遊會上毆打他,大喊「非國民」,把他的右頰打的紅腫,但林獻堂為民族大義,泰然自若,所謂「祖國支那事件」
昭和15年
(1940)
遷移臺中神社到水源地公園(今孔廟址)。
昭和17年
(1942)
1. 新神社建於水源地公園時,拆除臺中公園內神社。
2. 臺中神社與新竹神社升格為國幣小社。
民國34年
(1945)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
民國36年
(1947)
1. 八月二十三日立國父像(原後藤新平塑像處)。
2. 十月十日立抗日陣亡將士碑(原兒玉源太郎總督銅像處)。
原屬台中縣的南屯、西屯、北屯等三區,併入台中市。
民國37年
(1948)
1. 光復後首次整修北門樓並改稱為「望月樓」。
2. 整修中山橋。
民國59年
(1970)
九月六日,芙安颱風侵襲,公園內巨樹數十棵倒塌。
民國60年
(1971)
改建原木造管理所為鋼筋混凝土造。
民國61年
(1972)
改建原木造中正橋為RC橋鋼筋混凝土造。
民國68年
(1979)
慶祝建府九十週年整修環湖道路,油漆中正亭。
民國71年
(1982)
八月九日,遷建吳鸞旂公館之「更樓」於公園內。
民國72年
(1983)
吳鸞旂公館之「更樓」遷建竣工。
民國73年
(1984)
十二月二十四日,整修中正亭、中山橋,由廖上焜建築師主持,政揚營造工程有限公司承包。
民國75年
(1986)
第二次重修望月亭,清除湖中淤泥。
民國78年
(1989)
台中市建府百週年。
民國80年
(1991)
第一期整建工程(環湖步道、廁所、兒童遊憩設施等)
民國81年
(1992)
第二期整建工程竣工(電力公司宿舍地下停車場側地坪等)
民國88年
(1997)
四月十七日,核定臺中公園湖心亭為市定古蹟。 內政部民政司登記
民國88年
(1999)
台中火車站二十號倉庫,為台中市一處閒置空間再利用案例,經文建會與台中市政府規劃為藝術家的工作室,為台中增添不少人文氣息。
民國89年
(2000)
統一臺中公園「中正亭」名稱為「湖心亭」。 臺中市政府89.5.3建景字第50430號函
民國90年
(2001)
1. 湖心亭四周裝置夜間照明。
2. 十二月市定古蹟湖心亭進行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市政府資料
民國91年
(2002)
1. 臺中公園改善給排水工程、植栽補植工程。
2. 臺中公園爪哇銀合歡生病,請樹醫生診療無效。
市政府資料
民國92年
(2003)

1. 臺中公園百年,全國燈會在此舉行。
2. 國立台中一中「龍族」建置「臺中公園100年-穿越東大墩的時光隧道」網站,參加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