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風格

臺中公園所具風格概述

由於日本以試驗性的模仿西洋理論在臺灣進行建設 , 因此庭園風格初傾向於歐洲式 , 後來公園內有了日本「築山林泉式」風格的慘入 , 光復後又有了中國式風格 , 像中正拱橋便是 , 故臺中公園實為多種風格之綜合體。

但臺中公園設計之初 , 是以西洋方式的規劃為出發點 , 至今園內主要景點仍以西式為主 , 像運動跑道、銅像、廣場噴泉等 , 另外建築物也是以西式風格出現 , 這些都是西方公園內的作法。

歸結這一時期的風格特色為 :

1.           以西方公園設計手法 , 佈置大型休憩草坪、水池、涼亭、步道、園林、水族池、紀念碑、動物園等。

2.           使用大片花草圖案拼圖 , 和修剪樹木成尖錐形列陣 , 是受到法國宮廷花園風格的影響。

3.           園內的建築也以仿洋式風格為主。

至於日本風格 , 包括神社遺址與紀念碑等紀念物 , 均以配合日本當時的政治要求為依歸。大鳥居的設置代表日本皇民化的過程。現今這些只徒留遺跡供人憑弔。

臺中公園之空間特質

臺中公園自日治時期至今的空間使用 , 由大正七年 (1918) 的平面配置圖和資料來看 , 公園「使用分區的界線」自該時期就已大致定型。但分區的使用曾經發生重大的改變 : 如日治峙的招魂場後來被改為網球場。後藤新平像也改為國父紀念銅像。

其他諸如政治圖騰、鳥居、紀念物、招魂碑等均已拆毀 , 或改成另一種形式。有些卻在時間的變遷中仍維持原先功能 , 如北門樓 (原明遠樓 , 後稱望月亭) 、日月湖。有些只改個名字而已仍繼續存在 , 最明顯的如臺中公園更名為中山公園 ; 池亭改為中正亭、原來的二座木橋分別名為中山橋及中正橋。

臺中公園的空間組織是一種個別空間緊湊在一起 , 或共有一主體視覺的空間。這些個別空間雖有某些相同性質 , 但卻又各自保有獨特的空問形式 , 各個空間之間也不會相互干擾或產生壓抑 , 「相容而不混亂」 , 是本公園的另一特徵。因此仍可從空間形式和使用機能方面 , 將整體公園分區進行討論。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