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公園的興建原因 台中公園小檔案 興建年代:一九O三年 位置:台中市北區公園路三十七之一號 電話:二二二三O九七 湖心亭小檔案 等級:市定古蹟 興建年代:一九O八年 位置:台中市北區公園路三十七之一號 電話:二二二三O九七 台中公園 公園的概念與傳統的庭園差異甚大 , 庭園是私人所興建 ,
並且只供興建者及其親屬、朋友遊賞使用 ,
如板橋的「林家花園」 ,
正是做為林家招待貴賓、宴請友人、乘涼賞月之用 ,
一般民眾難一窺其堂奧 ,
但公園卻是提供公眾使用的空間。由政府依據都市的發展所規劃興建
, 如「台中公園」正是其中代表 ,
這種開闢園林並提供公眾使用的觀念是由西方所引進
,
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後加以繼受。並將之帶來台灣。 台中公園是一九O三年十月廿八日時「開園」
,
但興建公園的概念卻早在一八九五年日本帝國南傾台灣之時
,
「台灣民政支部長」兒玉利國即展開。兒玉利國是一八九五年時隨軍隊來到台中
, 並擔任由「台灣縣知事」一職 ,
後來台灣縣改名為「台灣民政支部」的現今的彰化市遷到台中市來
, 仍由兒玉利國擔任「支部長」。在當時的台中市中 ,
清代劉銘傳所興建的「台灣城」仍然存在 ,
是以中國的傳統概念來規劃城市 , 除了官廳的興建外
, 並有「考棚」、「文廟」 、「城隍廟」
、「孔孟堂」等傳統儒家觀念建錢 ,
與維新後接受西方思想的日本帝國隔隔不入 ,
因此兒玉利國有意重新將台中布加以規劃。就建議將台中市興建為「圓形放射狀」都市
, 在都市的核心規劃公園用地。 兒玉利國的建議並未獲得台灣總管府的採納
, 到了一八九六年時 ,
總督府有意在台中及台北二都市興建地下水改良工程
, 因此派遣內務省衛生工程顧問巴爾頓 (W.K Barton)
來台中勘察。巴爾頓在勘察後就和台灣總管府民政局技師濱野瀰四郎呈報了一份「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
, 將台中市規 劃為「棋盤狀」都市 ,
其中並建議在都市的東北方興建公園、圖書館及博物館。 在「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之後
, 一九OO年一月六日「台中縣告示第五號」的「台中市區改正」
,
總面積為九十九萬六千多坪。這正是台中市第一次正式公告的市區計劃圖
, 在此次的公告中 ,
為配合整體的都市發展也設計了公園預定地 ,
但此用地後來被鐵路的車站用地取代。一九O一年六月廿八日
,
日本政府再度以第七十五號公告「市區改正區域及附屬地平面圖」
, 即將公園預定地設置在 「炮台山」( 大墩 ) 一帶 ,
可是真正實施的計劃卻延遲到一九O三年。 一九O三年時
, 「台中縣」已經改為「台中廳」 ,
總督府花費了二萬二千元來進行「台中市區計劃」 ,
其中就將「台中公園」的興建包括在內 ,
而公園的土地除部份公有起外 ,
也由霧峰林家捐贈不少土地 ,
並發動民眾募集興建費用七千一百多元 , 在一九O三年十月廿八日正式「開園」。 一九四七年時
,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下令要「清除日本精神遺毒」,
首先將道路名、橋樑名等更改為中國的偉人或是大都市名稱
,
台中公園也在此時。被台中市政府更名為「中山公圈」
,
但台中人迄今仍稱此公園為「台中公園」。並未因政權的更送而改變了平時的稱呼。二000年三月間
,
台中市議會議員黃國書發動「台中公園正名運動」。透過市議會的提案來要求市府改名
, 而當時的市長張溫鷹 也在四月間正式宣佈 ,
將「台中公園」的名稱恢復。 湖心亭 雖然台中公園是在一九O三年「開園」
, 但是目前園內的設施及建築物卻是陸續興建完成 ,
並非是在「開園」時就設置。以台中公園內最有名氣的「池亭」
( 現稱為湖心亭 ) 來說 , 則是在一九O八年十月時興建完工
, 並在當年的十一月廿四日時 ,
以此來舉辦「台灣縱貫鐵路全通式」 ,
並將「池亭」做為鐵路開通的「紀念建築物」。 依據一九三三年出版的「台中市史」所記載
, 這棟歐式洋風建築物是由「櫻井組」所興建 ,
並在「台灣縱貿鐵路全通式」中 ,
做為前來主持典禮的日本皇族閑院宮載仁親王休憩場所。 由於湖心亭的象徵意義
, 在日治時期並不開放給民眾自由進出亭內 ,
一般人只能遠遠眺望 ,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光復
, 政治局勢丕變 , 在一九五0年代時 ,
市府還在亭內設置飲茶的攤位 ,
供市民消費、娛樂之用。 目前的湖心亭依舊矗立在台中公園內
, 從日治時期開始 ,
它一直就是台中市的象微。不但在郵票、愛國獎券上都可看見其身影
, 台中市政府的各種文宣品及海報上 ,
湖心亭更是不可磨滅的記憶。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七 ,
經過學者專家的研究評估後 ,
台中市長張溫鷹將湖心亭公告為「市定古蹟」
, 其範圍包括了亭體、湖及鄰近的中山橋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