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 人 的 普 羅 民 遮 城 遺 址

 

 

 

 

    赤 崁 樓 介 紹   


御龜碑素描
本隊 Style 繪製。  赤崁樓是荷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遺址。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

  十七世紀初葉,荷蘭人兩度入侵澎湖,都被明廷打退。西元一六二四年便轉佔臺灣【台江內海圖】
由此可見熱蘭遮城和普羅民遮城的相對位置。
*右下角熱蘭遮城、上方才為普羅民遮城,由安平登陸,在一鯤鯓建造了奧倫尼亞城;三年後,改名為熱蘭遮城。由於商務繁多,原址不敷使用,加上水源缺乏,乃遷往赤崁一帶,重建市街。西元一六五二年郭懷一抗荷事件,荷蘭人為了鎮守赤崁一地,便於次年在赤崁建造普羅民遮城,兩年後已大致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赤崁樓。普羅民遮城的建築材料十分特殊,據說建城之時,【普羅民遮城復原模型】
現在赤崁樓內的普羅民遮城復原模型。和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有點相似。磚瓦都從英商東印度公司運來,唯獨忘了石灰,荷人遂以臺灣盛產的糖加水後,搗和糯米汁、牡蠣灰(三合土)而砌成。當時的城樓,背山面海,與熱蘭遮城遙相對望,互為犄角,控制了臺江內海。由於市街繁盛,荷蘭人便以它做為商業及政務的中心。 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先收復了普羅民遮城,改赤嵌為東都明京,並暫住在城樓內。直到九個月以後荷人投降,鄭成功才搬離普羅民遮城進駐到熱蘭遮城。

  【赤崁樓內收藏之畫】
展示著當時荷鄭在台江內海的激戰,後方之城即為普羅民遮城。之後,普羅民遮城成為火藥、軍械的貯存所。西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之亂時,城樓遭到嚴重破壞,甚至門額鐵字也被取下來鑄造武器。接著幾次大地震的肆虐,城樓坍塌,原普羅民遮城幾乎成了廢墟!西元一七五O年知縣將縣署移建於赤嵌樓右側,才加以修護管理,定時開放供人參觀。

  後來有供奉觀音佛祖的信徒們,在城樓上建造大士殿。中法戰爭時期,劉銘【赤崁樓現貌】
這就是赤崁樓中的海神廟。傳下令臺灣知縣沈受謙拆毀荷蘭時期的城墓,大士殿因而受到波及。西元一八八六年沈知縣為了振興文教,在赤崁樓北側建蓬壺書院,同時,將赤崁樓樓基填平,在高臺上建造文昌閣、五子祠及海神廟。次年中法戰爭結束,人民又要求恢復大士殿,於是,舊基填平的赤崁樓,竟成了廟、院、閣、祠、殿等各種不同建築雜陳的展示場,這也就是赤崁樓現貌的基礎。

  日據時期,赤崁樓充當陸軍衛戍病院,蓬壺書院因地震多半倒塌,五子祠也因颱風的侵襲而損毀。西元一九一八年,日人整修赤崁樓,並做為臺灣總督府日語學校臺南分校。臺灣光復後,赤嵌樓曾做為臺南市立歷史館使用。民國四十九年時,由乾隆皇帝親自撰寫的九座贔屭碑,移至海神廟臺基南邊排列展示。【海神廟台基前的御龜碑】
九個贔屭背負著巨大的碑文,又叫做御龜碑。民國五十四年赤崁樓做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移除了不少朽木,卸換上許多鋼筋水泥的柱樑。 總而言之,赤嵌樓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建築演變史。從荷蘭式的城堡,迭經歷代的改變,一躍而為中國建築的輪廓;從諸廟雜陳到雙棲並立;從填平城基,到碑林佇立。她真是歷盡滄桑,變化萬千!

  文昌閣下之斷足石馬乃取自鄭其仁墓前,墓前有二石馬,鄉人稱為石馬墓,曾有人誤認為鄭成功墓寢者,現石馬一在子尾天后宮,另一者即此斷足石馬。為何它會斷足?【石馬】
赤崁樓旁有一傳說具有靈性的石馬,前腳曾經被砍斷。據說,這匹石馬造型逼真且具有靈性,曾有人看見它半夜跑到樓外玩耍,嚇壞了附近居民,因此大家便決定將它的前腿砍下,以防它再跑出來嚇到人,不過後來因為美觀上的考量,又重新將它補好。石馬後即古普羅民遮城堡門。沿階梯上樓,右為赤崁樓,左為文昌閣,其間有一「紅毛井」,是一口半月形的石砌古井,這口古井年代久遠,是荷蘭人鑿來汲水飲用的。當時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隔著台江內海遙遙相望,為了聯絡兩城,據說荷蘭人曾挖掘一條海底秘道,赤崁這邊的出口就是這口古井,又說,鄭成功圍攻普羅民遮城時,荷蘭人便是利用這條秘道逃往安平的。古籍曾經記載,赤崁樓「複道久遠塵土塞,斜梯誰向古藤攀;巢營兔窟門如竇,室繞蛇行路幾彎」,十分神秘。受到傳聞影響,從日治時期一直到民國七十九年為止,【紅毛井】
據說井底有秘密通道可以通至安平古堡區。這口古井幾經挖掘。然而除掉若干古壺、碎瓷外,並沒有找到任何通道。專家們以此佐以當時技術能力為證,認為秘道是不存在的;許多人卻認為挖掘位置有誤,地道確實是有的。雙方各持有己見,城堡、古井、秘道的浪漫傳奇則繼續流傳不歇…… 

《赤崁樓介紹資料參考書目》

台灣建築閱覽
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
學習鄉土藝術百科-台灣傳統建築
府城故事-台南市古蹟巡禮
台南歷史散步上、下冊
台南文化局網站古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