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間信仰為台灣宗教信仰發展之重要特色,民間信仰的寺廟為數極多,一般善男信女長加佛教、道教與民間信仰合流,多神並祀,例如在傳統民宅中,供桌上奉祀關帝、觀音佛祖、土地公以及祖先牌位,梁下來懸掛天公爐。

        雖然如此,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我們將發現民間信仰所奉祀的神明大多有其歷史根據,大多為中國古代具有高尚功德者,如有功於人民,忠孝節義為國犧牲者,或某種行業之首創者,成為一種職業守護神。這些神祇,經過數百年或上千年之流傳,演變成神,信徒建造寺廟供奉之。其中,媽祖的信仰最盛,媽祖廟很多,幾乎每一個較具歷史的城鎮都有媽祖廟。特別是臨海的港口都市,音早期閩粵移民渡海來台,為求航海平安,媽祖廟很快即被建立在港口旁邊。淡水的福佑宮極為典型的例子。

         有歷史學者指出,在隋、唐及宋朝,福建一帶出現了許多的民間信仰之神明,這是有其特殊歷史背景的,而其中媽祖與陳靖姑臨水夫人屬於較少見的女神崇拜,據晚近史家研究,與巫之信仰有關。

         媽祖相傳為福建埔田眉州嶼人,宋代林愿之女,在世時為女巫,死後常顯靈救助遇海難者,遂成為護海之神,歷代均被加封,原封為天妃,至清代封為天后。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其誕辰,隨著閩粵移民入台,台灣的媽祖廟增多,祭典規模浩大,且不在限於海上守護之神,成為保佑平安之神,家家戶戶皆奉祀。可以說,台灣的媽祖廟與台灣的開發或聚落城市之發展息息相關,要研究早期城市之開拓,媽祖廟之建置是一個里程碑。

本站所有圖文版權均為原作者及縣立三重高中MVP團隊所有
※請勿侵犯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