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卡里巴康樂市場內;小北夜市內

       鼎邊銼源起於明末清初戰亂時期,農民首領--闖王李自成被官兵追打鄉間,向農家乞討來果腹的「逃難點心」。台南市有名的特殊小吃之一,其製作過程與春捲皮相似,但材料是以米磨成粉調水成糊,沿火熱的大鍋邊緣一抹而薄皮,取出切絲,再與以蚵仔、金針、木耳、荀絲、魷魚絲熬成的湯料同煮,便是一道風味獨特的小吃。
       鼎是「大口鼎」的意思,也就是閔南話中所說的「大鼎」和「大鍋子」的意思。銼則是閔南話「游動」、「蠕動」的意思。因此熟悉閔南話的人,就不難覺得,鼎邊銼的意思其實是很鮮明的。它所用的基本原料是米漿。整個來說,就是用米漿在大鍋中游動、蠕動煎熟,再加上配料煮熟,成一種類似高湯的美食。據說它最早是福州菜的一種,它的外表乍看之下,有點像春捲皮。不同的是,春捲皮是以麵粉製成;鼎邊銼是以米漿作原料,吃起來有點像粿仔條。鼎邊銼一般都是煮湯吃,將所有的材料放進大鍋裡煮熟,再放進小碗裡。雖然是小小的一碗,內容卻是芳香無比,夏天食用特別爽口。

        搭配的佐料有蚵、魷魚、金針、木、筍絲、湯清料豐、味道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