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銷組織概況

1 緣起:

  南投縣係本省()的主要產區之一,其中名間鄉年栽培面積約200~250公頃年產量約450萬台斤,是南投縣嫩薑的重要供應地。早期因薑農未能體察產銷制度之重要性,採個別生產、銷售方式經營的結果,不僅產地價格被商販一手掌控,市場價格亦頻因供需失衡而暴漲暴跌,故生薑一直被視為是「賭博性產業」。

  八十五年間名間地區(八卦山台地)的一場生薑軟腐病,更幾乎讓名間地區生薑產業一蹶不振,部分薑農深感於「流汗、辛苦,農友兄弟無怨言,怕的是價格底落、血本無歸」,乃有本班--名間鄉蔬菜產銷第五班」的籌設,目的即是希望能透過產銷班組織,有係統的接受各級農政單位的輔導及各種試驗、改良的協助,先改變以往的粗放經營方式,提昇品質,加強分級,再進而研發生薑加工產品,拓展消費市場,共同謀求收益增加,也讓生薑產業得以恢復生機。

2.          成立宗旨:

  藉由班組織運作,改善生產環境,提昇產銷技術,強化產業競爭力,以建立秩序產銷體系,穩定產品供需,拓展市場,達到提高班員收益,改善班員生活的目的及發展農村經濟。

二、現況分析

1、現況說明:

  薑之根莖,因含薑黃素和刺激性的揮發油,即薑油酮和薑油酚等物質,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是重要的香辛類蔬菜,除供調味之外,尚可生食、炒食、加工製成乾薑、薑糖、醬漬類等產品,此外有醫學上因其性辛溫、健胃提神之功效,俗諺有云:「冬服蘿蔔夏生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可見其因多種用途與效能,而在日常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冬服蘿蔔夏生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可見其因多種用途與效能,而在日常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地區生薑栽培分佈頗廣,根據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統計資料顯示,民國86年全省栽培面積共1598公頃,總產量32086公噸,其中嫩薑生產以宜蘭、南投縣為主,老薑栽培則以新竹、南投、高雄、台東、花蓮縣居多。

  近十年來本省薑的生產面積,每年約維持在1300公頃2800公頃之間,產量20000公噸44000公噸;嫩薑產地價格每公斤14.4元∼63.4元,零售價格每公斤38.6∼107.3元之間,起伏頗大,可知生薑產業會被視為賭博性產業實在是其來有自。

  根據調查,86年生薑每公頃總生產成本為742千元,農家收益為346千元,農家賺款為555千元。其中直接生產成本708千元中,又以人工費245千元,佔直接生產成本成之35%為最高,顯見因為薑的栽培管理、收穫、調理等作業機械化程度偏低,致關鍵作業仍要依賴大量人工。其次為種薑費238千元,佔直接生產成本之34%,故種薑的銀窳,也直接影響薑農收益。因此,為提高生薑產業之競爭力,應由降低其人工費用,如採用機械作業,及種薑成本著手。

  未來解決對策宜由「強化組織章程」,「建構功能性組織分工」並參酌企業界,以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為原則重建組織的運作規範:所有權-全體班員、決策權-一般決策由幹部決定是後提請班會追認,重要決策提請班會議決定、執行權-班長、監督權-班員,藉以健全組織運作。

  其次,則應致力清理管理觀念之傳入,除定期接受教育訓練,廣泛吸收新之外,更應有紀會的培育人才,擴大班員的參與感與歸屬感。專業性高之業務,則考慮聘請專業人員,如會計及行銷人才到班服務,乙醚不專業知識不足之缺陷。

2、生產方面之分析結果及解對策:

  生產方面,本班生產生產流程及作業方式以具固定模式,不論種植、採收及田間栽培管理,班員間均能彼此協助解決技術或勞力不足等問題,並且採行生產資材統購,農機共用,共同作業情形良好。目前,其主要問題在於生產過程太倚賴人工,而集貨場所又凌亂無序,形成空間、人力上不必要的浪費,故未來宜從加強作業機械化及勵行現場5S管理著手。

  在品質管制方面,因人工搬運費力,嫩薑在運送與包裝過程中,稍有不甚及易造成壓傷;分及規格未標準化,也欠缺標準書規範等,均是品質管制的隱憂。未來宜從改善包裝容器及技術、建立分級標準及改以棧板、自動化,以有效管制品質,提高產品價值。

3行銷方面之分析結果及解決對策:

  目前嫩薑之行澳管道有三:即以市場拍賣、行口商販運及薑販直接採購為為主,其間的差異,僅在於每日由班長依市場價格高低,機動調整配送的地點及送貨數量,使產品總體收益最大,故基本上仍是受市場價格機能控制,無法開創利潤。未來,可考慮加闢行銷管道,與運銷合作社場等農民團體建立策略聯盟,將產品供應國軍副食供應站、大消費戶或直銷各大超級市場,以有效調節產銷,降低風險,提高班員收益。

  至於薑加工系列產品(以洗髮精、洗面乳、沐浴乳為主)方面,由於正值導入期,目前宜以小包裝方式提供消費者試用,以開發新客群。長期而言,則成立專責行銷部門負責銷售工作,並聘請專業人員規劃,以突顯產品特色,再善用各式平面及立體媒體打響產品知名度,加速市場開拓。行銷管道則可考慮以超級市場、中華民國合作社聯合社及各地美容、美髮商店為主,並配合政府及各農民團體,不定期辦的農特產品展售促銷活動,加強促銷,提高業績。

4研發方面之分析結果及解決對策:

  加工系產品雖已委託加工廠研發製造完成,為避免未來產品成銷售後,可能引發的仿冒問題,應將產品之商標品名向中央標準局申請登記,以保障未來產品之品牌的形象。而委託加工,善用合格加工廠的設備與技術,除無須投入龐大的資金外,更可確保加工品的安全衛生,但建議應以合理的契約,保障雙方,以維繫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而對有能力自行研發的加工技術,如醃漬品,則可嘗試委託學術機構或試驗改良單位協助研發完成,俾利未來自行製造,以降低製造成本。

  另應研發多樣化產品,滿足各色清費者不同的需求,並改進產品包裝方式,以美觀、精緻的禮盒包裝,增加產品價值感,讓各式產品不僅供購買者本身使用,並成為禮品市場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