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三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一)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1. 小小探索家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 花蓮市忠孝國民小學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200129

                    4. 學校:花蓮市忠孝國民小學

                      縣市:花蓮縣、花蓮

                    5. 老師或班級:余光臨余旻諺 黃瑞貞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13

                    7. 他們的年紀是:例如:10-12

                8. 專題研究計劃連絡Email信箱:
                                 
kuang@mail.cshps.hlc.edu.tw
 

 

                  (二)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其它事項

2. 我們的社區說明:

花蓮位於台灣東部,有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為屏。濱臨太平洋,是台灣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縣巿,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近年來更積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之旅,例如:富里金針花季、花東海岸賞鯨、馬太鞍蓮花、蓮城荷花生態之旅等;各類集知性與感性並重的優質活動,適合全民共遊。花蓮的好山好水與人文采豐皆深具魅力。花蓮人生性熱情,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走過千山萬水,尋找東台灣豐富的生命力。

3.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水生植物指的是一群「喜歡生長在有水環境的植物」。在台灣可見的水生植物約有300多種,事實上,水生植物和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我們常吃的食物中有許多便是來自它們的葉、莖和果實;例如:稻米、菱角、芋頭、空心菜、蓮藕、筊白筍等。而鴨舌草、田字草、慈菇、水丁香、芡實等是老祖先傳下來的中藥材,在民間佔有一定的份量;它們甚至於是祖父母時代的童玩,例如水丁香的果實、藺草莖、香浦葉等;不勝枚舉。因此,水生植物不單只是生長在大自然中的一種植物而已,它們中國人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和傳承,(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如今由於時代的變遷,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休耕、溝渠水泥化)、棲息環境消失(填池造地)、外來物種的迫害(福壽螺、布袋蓮)等,已經危害到本土水生植物的生存,我們期望孩子們在研究水生植物時也能注意到這個問題。當我們查閱資料的時候,在文獻中得知水生植物在中藥材裡常「小兵立大功」;當徜徉鄉野尋找它們蹤跡的時候,深刻體驗到生態系的運作過程及自然環境已受到人為的干擾和傷害;在訪問農民的時候,也感受到WTO的衝擊,迫使農民為了生計,不得不做轉型,讓我們對農民朋友產生更多的關懷,進而約略了解到現今社會的經濟型態;在與大自然為伍時,無形中培養學生美的情操,他們還透過紙筆吟詩作樂呢!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中,不但讓我們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大環境做驗證,也讓我們透過網路和資訊教學做緊密的結合,呼應知、情、意、行四大理念教育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green.gif透過最高連線速度1.5 M的ADSL連接到網際網路
green.gif學校的WEB伺服器、E-Mail伺服器和FTP伺服器同時啟用,發揮最佳的功能。

5.我們克服的困難

     1) 時間
green.gif活動期間約三個多月,其中經歷過兩次的月考、節奏樂縣賽、籃球縣賽等,由於學校人數不多,因此有許多學生是重複參賽者,時間調配不易,過程較為辛苦。
green.gif利用假日做鄉野採集訪問後,缺乏師生共聚探討的時間。因此由余光臨老師在網路上建置工作室,讓學生利用網路做非同步的學習與分享,分段完成工作。 

 green.gif參賽的指導教師公務繁忙,無法全力配合;但學生們卻擁有高度的興趣,極力堅持和第一指導教師余光臨共同完成任務。
 

   2) 專訪的行程

 green.gif與多位專業人士座談或訪問的安排,常因為對方事務繁忙與學生的時間不易配合而一在延宕,經不斷的誠懇溝通最後終於順利達成。(如訪問『馬太鞍生態園區』的行程花了將近兩個月才敲定)。
 

 green.gif到野外尋找水生植物的時候,由於需走到荒野或郊區,家長的態度較為保守,但經幾次的共同參予後多給予肯定,本隊亦因此增添了許多義工。
 

 green.gif多次訪問行程中的人、地、時、物之決定和問題的發覺,經老師不斷的引導與啟發後,學生終於能由開始的被動轉為主動。
 

 3) 資料蒐集、分類、彙整

   green.gif「水生植物」是平常較不引人注意的植物。因此剛開始時同學們都不知該如何下手。在家長提供我們訪問芋頭田的資料後,大家才跨出了第一步,展開一連串的摸索和探討。

   green.gif網路、圖書館、家中藏書、親朋好友、開店老闆都成了小組成員蒐集資料的對象,小朋友們從害羞變成大方;不但獲得知識也學到人際關係。

   green.gif大批的資料彙整和分類,對小朋友來說是較缺乏經驗的。幸好有家長和老師提供意見及協助,才得以完成。

4) 網頁製作
 

小朋友們有超強的創意,但卻經常礙於「眼高手低」,技術上無法突破。在此時老師會伸出援手,教他們使用快又帥的方法,並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圓滿達任務,師生合作其樂融融。
 
5) 成立學生管理工作室
 

    為了解決指導老師人力不足和缺乏時間的困擾,我們建立了網路工作室來進行學生資料收集、好站推薦、隊員通訊錄、討論區、線上投票(工作表現考核),幹部工作室(分工處理與工作進度考核)、最新公告、線上學習單、老師叮嚀與指導等。這是嘗試將網路上的asp程式做統合整理,抽出合適的功能來幫助我們的探索工作,讓其得以順利進行,也為我們的討論與資料彙整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真實紀錄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的成長與心得,供我們全校教學研究與其它隊伍使用。

小小探索家工作室:http://www.jsps.hlc.edu.tw/k2001/
 

6.心得箴言:

  自然萬物皆有其生存的權利,人類不能因為一己之利而剝奪這種權利。

 

 

 

                     

                         (三)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我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我們學校教學和課程需要 ?

我們的專題-「萍水相逢」,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為主題的研究將花蓮縣境內的水生植物之相關資訊作一個發掘與統整,讓水生植物「活」在人們心中。由於我們的努力,意外發現台灣僅存芡實的園地,為自然生態教學多了一處珍貴去處。在一系列的訪問活動中,許多人受到我們的熱誠感染,也主動的義務加入保育環境的工作,由陌生人變成好朋友。同時利用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將我們的作品與全國師生分享,也徵求花蓮師院陳世輝教授及長虹水族館林在田先生的同意,陸續帶領同學規劃建立一個活的網站,讓學生從作中學中應用資訊,將研究計劃做永續的經營,提供教學資源

環保問題是本世紀人類所要面臨的最大課題之一。人類漸漸意識到自身的生存與整個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要維護我們生存的環境,首先必須從瞭解它、喜愛它開始,如果從小就能培養愛護大自然、尊重萬物的生命態度,對於地球環保將有莫大的助益。透過這一次的專題研究活動,小朋友不但知道水中植物物的特性與功用,也明白牠們生存所面臨的困境。人類的污染源造成環境的破壞;過度開發資源造成生態體系破壞、水中植物棲息地受損甚至生物滅絕等等增加了大家維護自然環境的使命感。
 

  2)我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1.電話:聯絡活動事項、互相交流心得、溝通討論、向父母報平安。

  2.幻燈片、錄影帶、電視:觀看相關水中植物生態圖片、影片。

  3.數位相機:拍攝相關照片。

  4.掃瞄器:掃瞄製作網頁所需圖片、圖案。

  5.錄音機:與學者、專家訪談時進行紀錄。

  6.電腦軟體: Photoimpact6.0、Dreamweaver3、word2000。

  7.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與資料。

  8.書籍報紙:在書本中摘錄所需資料並做剪報。
   9.電腦:製作網頁、查資料、資料彙整、製作活動通知單、通訊錄、心得寫作、電子郵件傳訊、互動式工作室。

  10.口頭採訪:訪問園主、林在田先生、陳世輝教授等。
 

3)我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的角色?

     與水中植物有直接關係的人士都是小組預定訪談的對象,大部分是透過電話接洽,如:菱角田主人、風格花園主人、林在田先生、陳世輝教授…;少部分是用電子郵件的方式聯絡,如:皇帝米的主人。較為有趣的是一些小朋友的巧遇-農夫、漁夫、採草藥的人...,因為那些是因緣加上「勇氣」(小朋友感主動上前請教訪問)的成果。由於我們的誠懇和熱情,林在田先生到校演講、陳世輝教授為我們舉行座談會、蓮城主人義務提供場地做生態教學,讓我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

 

(4)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

     許多人對於水生植物的印象僅止於少數幾個種類,很少關心到蘊涵其後的相關環保問題。透過我們這一次的專題研究和訪問後,已經喚起社區人士的注意,當然也包括學校老師、家長和小朋友。

      另外,我們也努力結合地方議題,如發展觀光:光復馬太鞍蓮花季-推廣生態旅遊;蓮城蓮花田賞蓮-推動農業轉型體恤農民:看到挖蓮藕、採菱角、種水稻的辛苦而惜福;到花蓮後山電台接受訪問分享心得:勇於說出己見。許多地方由於學生的報導而增加商機,許多家長由於孩子的惜物、惜福而感動,許多聽眾聽到學生們的分享而更關愛大地。

(5)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green.gif菱角田主人

    是首先協助我們的社區人士。他是花蓮資深的菱角農民,從事菱角工作近三十載,現在除了種菱角之外也兼作其他副業,如:養雞養鴨。個性豪爽大方,他的經驗與心得啟發了我們多面向的思考。透過他我們才能看到生平第一次菱角田的生長情形,獲益良多。

green.gif荒野趙大哥
在自然科教學上他一直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不但學識淵博、為人和善,舉凡野外蒐尋、演講、座談會、資料提供等更是鼎力義務相助。

green.gif 趙玉燕女士
她是盧冠臻的媽媽,為人熱誠坦率。為我們介紹芋頭田主人,使我們了解芋頭的種植情形,讓我們大開眼界。

green.gif蓮城主人郭昭安先生
一個農業轉型成功的年輕農民,謙虛有禮不具銅臭味,給學生一個最好的示範。他的蓮城永遠為大家敞開,尤其歡迎學生在園區裡觀察研究,我們在那裡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

green.gif長虹水族館林在田先生
帶領學生深入田野,教學生認識、分辨水生植物,體驗大自然美、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

green.gif 花蓮師院陳世輝教授
是水生植物生態研究中的專家,在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為我們的探索作總結與價值澄清,替我們的疑惑做解答,更為我們的努力做勉勵,在研究的過程中為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尤其感謝本校曾振順校長居中連絡讓我們得以成行。


green.gif另外還有蓮藕田主人風格花園學生家長和文字協助者陳宥臻老師林珊秀老師、和學校方面都給我們許多的協助。一項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必定是經過許多人的同心意協力和不吝賜教,在此一併向關心我們的人致謝。

6)發現、教訓、和驚奇       

  水生植物強勁的生命力和美感,抵擋不過人類的無心之過。

    「萍水相逢一切有緣」,自然萬物共生共存,自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