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厝的原來地理位置,自景平路至秀朗路31巷、還包括了基泰和里、軍公教福利中心、軍用加油站以及自立路58巷。現在中和市成功南路有一站公車站牌為范厝,更象徵了范厝的真實寫照。

 范厝的歷史已有250年之久,現在范厝的主人共有四位兄弟,排行老大的是范進地先生,他經營的是砂石場生意,老二是范進村先生,他現在已皈依佛門(在大溪),老三范俊雄先生則經營建設公司,也是現任八秀社區之一的秀景里前任里長,老四范進瑞先生早期曾經經營砂石場,現在則務農。

  在主人范爺爺的兒時記趣裡,范厝的地理位置,視野可遠及至現在的南勢角,當時周遭的地理環境,可以說是一片田地,有的地方還是雜草叢生,而今,卻是高樓大廈(如摩天東帝士、太平洋建設、基泰和里、百年好合、力霸山河……等)、屋宇林立、車子穿梭,可想而知時代的變遷,還真讓人難以想像呢!以前秀山國小的小朋友上學,必須繞遠路才能到達學校,但是為了方便學子上學,范厝家族捐獻了土地,舖設道路,嘉惠學子,范厝的長者,近屆90的范祖奶奶,仍健在,而且是道地的中和人士。
  范厝的建築結構,牆壁是由竹編、泥土、稻草以及糯米混合砌成的,外牆則是用石灰粉刷完成,范厝牆上還掛著祖先遺留的照片,屋內陳設著一些古色古香的器具,屋外則是一個大庭院,庭院裡種滿了各式各樣的盆栽,還養了兔子、鸚鵡等可愛小動物,現在要在八秀社區裡找這種古厝已經沒有了,范厝是僅存的一間。可以追溯的是:古早以前的八秀社區人士應該多數以務農為主,住戶不多,經過幾十年的變遷與都市重劃後,外來移民在此落戶,田野沒了、大樓矗立了,原有的田園風光已不復存……


  「劉厝」是在日據時代劉氏的時候命名的,劉厝的範圍包括秀朗路2段、秀朗路370巷、自立路17巷以及自立路1巷,是一個略成方形的地理位置。

  「劉厝」屬於尖山腳地段,在台灣光復以前叫天山營區,是保護總統的要塞。「劉厝」開臺至今有四百多年,已延伸到第12代,早期劉厝住著一些福建人,是個三合院的建築物,而且院裡有一個大池,供灌溉、梳洗用。屬於「劉厝」範圍的秀朗路,在日據時代就有的,而且是歷史最悠久的道路,透過秀景里劉里長的記憶裡轉述,秀朗路三段曾經立一個「劉厝」公車站牌,供241、275公車靠站,方便人們到大台北都市討生活,如今因時局的變遷,道路的縮減,「劉厝」站牌也因此消失了。

  公車站牌雖已消失了,但莊嚴的劉家祠堂依然存在,祠堂裡供奉著歷代祖先的牌位,牆上更掛著始祖的遺像,遺憾的是當時復古風的三合院改變成社區民宅,因當時科技不發達,所以沒有留下值得我們回味的祠堂相片,這是唯一可惜的地方。                                                                                               

 


劉家祠堂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