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份報告寫於2002/1/29 下午 02:30:09
泰雅族的手工藝方面
手工藝方面
所謂手工藝是指以手為主,運用最簡單之工具以從事生產日常用具而言。
泰雅族原有的手工藝主要包括苧麻紡織、削刳木工、竹工製造、葫蘆製造、製革、結網、織帶、編籃製造與武器等八大種類。其中以紡織、編織工藝與刳削木工最具特色,居台灣九大族之冠,為泰雅族的文化資產,由於社會文化急速變遷,工商業發達,這些重要資產日漸失傳。
泰雅族家人為製作自己的日常用具,男的在成年前不得不學會竹工、編織籠網、葫蘆、皮革,刳木及製造武器等技術;女的在成年前亦須學會苧麻紡織工藝的技能。每一女子一定要精通紡織的技能,才能施黥、缺齒,獲得象徵成年的標幟。麻是織布的唯一原料,種植為女子每年必做的工作,泰雅族相信男子不能進入麻園,否則伐木時會受傷,男子紡織布疋,便會被山豬咬傷,所以男人所持之獵具如槍、矛、獵刀等武器是不能任意放置在紡織機上,而置於遠離紡機屋內故稱後壁物架上。
手工藝材料部分來自家人種植的竹、麻,部份採集於山林的木藤、箭竹、石板,自從鐵器傳入以後,才開始見到鐵器的工具。為明瞭泰雅族原有的手工藝,
分述如下:
(1) 苧麻紡織-泰雅族之苧麻紡織工藝在台灣土著中最為發達,因材料取自助麻莖根, 故稱「苧麻紡織」。苧麻紡織所用的工具有:刮麻器、紡麻器、框架、盛線器、理經架、織布機(又有近身夾、刀狀打棒、隔棒、綜光棒、梭子、繫經棒、經捲)等。
布料製作的方法與程序可分為五個階段:採麻-紡線-(續麻、紡線、框架)-漂白(漂染)-理線(盤線、布置理線架、理經)-織布(上架、縷梭、織布)。泰雅族婦女除了再農忙時節或白天做家務外,其他的時間就做織布的工作,而婦女織布的速度,也因人或所織布材料的形狀、寬窄、長短、厚薄而有所不同,族人向來以紡織的巧拙來評定婦女的地位,今之族人已漸不用麻線而改用毛線紡織,並僅紡織毛毯及舞衣了。
苧麻織成麻織後,放在容器上,才開始做經線的工作。通常經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平織理經法(稱平布理經法),如白布、被單、披風、毯子、腰帶等都採用此種方法;一種是人自紋理經法(或稱斜紋布理經法),如毯子就是用此種方法。布疋的用途有下列幾種:
(1)白布:白布是一種純的布疋,以最細的麻線為經、緯而織成。
白布布面較窄,長度亦較短,主要是製作工作服、珠衣、珠裙的材料。
工作服,亦可用作便服,大多是用白布製成,其形式與禮服酷似,只是衣上沒有花紋;珠裙、珠衣亦用白布為底,配釘貝珠,成為禮服。
(2)被單:被單是一種有花紋的布疋。
常以改變經線的顏色,而使布面有紋樣的變化,最常見的多位黑白兩色,甚或一有兩色以上。花紋有窄又有寬,常在兩組花紋間必格有寬的白經線,最大的特色是緯線純為白色。
被單主要是用在被蓋,或亦可當作運搬工具,泰雅族婦女常以此包紮攜帶品,由前額垂在後背,或用作背小孩用的背袋,及在旱田背小孩睡用的吊帶。
(1)披風:披風是一種有花紋的布疋,花紋均為窄紋,不見寬條出現,最大特徵是沒有白經、緯線;主要用在禦寒,男女均可披用。
(1)毯子:毯子是以最粗麻線為經、緯所組成,花紋有三種:1:以經線改變的花紋。2:有桃線的花紋。3:人字紋。經線花紋僅有寬條,而無窄條。
毯子可用作毯子,或罩在器物上及做裝飾品。毯子可能不是泰雅族所有原有的布疋,是與外界文化接觸後而有的產物,其原因有二種:1:泰雅族常以被單為睡被或睡單。2:泰雅族任何器具不慣用布料罩上,而用毯子罩在器物上,是日本據台以後受外來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習慣。
(5)腰帶:腰帶常是布面窄小,沒有經線花紋,僅有桃衣紋樣,主要用在束腰,束以衣外,非束於衣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