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對象:推動「社區廚餘變有機肥」的人-謝淑美老師    

地點:花蓮市主權里社區

前言:九十年一月十三日星期日的下午六點,天色早已暗了,我們來到了位於忠孝國小和國豐國中之間的主權里社區。本校的林曉妮老師也住在這裡。當初我們是經由林老師的消息來到這個社區訪問,卻意外的發現推動這個社區做廚餘回收,然後製造有機堆肥的人,竟然是江東祐老師研究所同學的太太-謝淑美老師。於是我們就到她家裡去拜訪,但是卻無功折返。經過江老師再聯絡,約定拜訪的時間後,終於在今天星期日的晚上有時間接受我們的訪問。  

人物專訪:

謝淑美老師相當的忙碌,她不僅是花崗國中的國文老師,也是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的文宣組的組長,更是連續三年帶領學生參加網界博覽會的指導老師。每天忙到很晚才回家,所以今天有時間接受我們訪問,誠屬能可貴。

我們進入她家的庭園中,發現種植的植物下有一些果皮。進入客廳後,謝老師招呼我們十多個人坐在地毯上。她先稱讚我們這麼熱情的參與網界博覽會。也誇獎大家熱心的參加環保活動。  

我們很想知道謝老師為什麼會推動社區居民將廚餘回收做有機肥?

她說:「在十多年前,看見電視上報導桃園地區的街道發生垃圾大戰,政府沒有好好的規劃處理垃圾,使得街道上又髒又亂,希望我們花蓮淨土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於是加入了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擔任義工。

    她曾經在電視上看見一部影片,是有關台北主婦聯盟「王保子的故事」,故事內容是敘述:有一位日本小姐名叫「保子」和台灣大學的王教授結婚後,住在台灣大學教職員工宿舍內,她發現:在她所住的社區內竟然沒有人做資源回收和垃圾分類,因為她在日本從小就有這個環保觀念,所以這樣的環境一直讓她很不習慣,於是她決定推動資源回收。首先她自己打文宣,並且挨家挨戶的拜訪宣導,並且在放垃圾的地方用手電筒檢查大家是否配合將可回收的資源垃圾留起來,並再次宣導環保的重要請大家全力配合。出門在外都背著一個大籃子,看到有可回收的垃圾就撿。最後組成了一個「主婦聯盟」的環保組織,近幾年來主婦聯盟也大力的推動廚餘回收。

這個故事讓謝淑美老師深深的感覺到:連外國人都這麼愛護我們的土地,我們更當珍惜大地,做好環保的工作。於是她決定效法王保子女士的精神和方法,推動主權社區內的資源回收。首先她也是先印製文宣,然後挨家挨戶的說明勸導做資源回收,居民們大多能盡力配合。她把資源垃圾賣給回收商後,然後儲蓄起來做為推動社區活動的經費。去年的聖誕節,她邀請社區內的孩子表演節目,並利用這筆錢買禮物送給大家。

後來她在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學習怎樣利用廚餘做有機肥和通樂。  

她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污染。在垃圾當中有60%可回收,有30%事廚餘,有人推動把廚餘做有機肥,可讓土壤復原活化。如果把廚餘留起來就可以解決垃圾問題。台灣每每天生產1.07公斤的垃圾,把它平鋪在台灣島上可堆成170多公分高,相當的驚人。」

    當初是有一位住在台中的教授推廣將廚餘瀝乾,放厭氧菌,將ph值保持在3.5,做成的液肥再稀釋,做成通樂通馬桶,或拿來噴植物都很好。

    但是謝老師她們發現:洗碗精會使這些厭氧菌死亡,而產生臭味。後來又使用耗氧菌,就比較沒有臭味。但是環保署的專家發現這些菌種大多是從國外進口,對我們的土地是否會造成傷害不得而知。於是有人喊停,持續做的人也比較少。  於是謝老師想:不如將這些廚餘不加菌種過濾,直接送到菜園中去掩埋,於是委託金昌鼎先生每天送到吉安鄉南華村的菜園裡掩埋處理。  

社區廚餘回收情形:

我們聽了謝老師的一番話之後,就已經快七點了,於是謝老師帶著我們就趕快跑到社區中的廚餘回收站。因為那個廚餘回收站在七點就要收拾了。我們以百米的速度走出去大約五十公尺的路邊,看見一個立在地上的木板牌子上面寫著:

時間:每天晚上600700

       可回收物:切除的菜葉、菜根、果皮、落葉、剩飯、蛋殼、茶葉、中藥渣等。

不可回收物:雞、鴨、魚、肉、骨頭、油脂。

 

    我們訪問了站在回收桶邊的張屏貞先生,很驚訝的是:他的家並不是在這個社區裡,他也是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的義工。每天晚上風雨無阻且千里迢迢的來到這裡,每天晚上站在這個廚餘桶旁一小時,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這個社區推動廚餘回收已有六個月的時間,是幾位義工大家輪流不辭辛勞的從老遠的地方來服務。我們看見了居民以鍋盤把廚餘送來,並沒有人使用塑膠袋。

這些廚餘收好後就放在謝老師家的庭院中,第二天一大早金昌鼎先生就會來載到他的菜園中掩埋,而且是風雨無阻。因為金先生的菜園不要「葷」的廚餘,而且希望廚餘是瀝乾水分的東西,才不會發臭。

    謝老師所參加的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在理事長張淑貞老師(花蓮高中教師,曾經榮獲全國推動環保有功教師)的推動之下,在花蓮市已有五個社區在推動廚餘回收。例如:國治里、國富里、主權里、民德里、順興里。

還有在花蓮市清潔隊楊明哲分隊長的踏實帶動之下,在每天傍晚垃圾車收垃圾的時間,以回收專車跟在垃圾車後面的方式,載民族里、國富里所回收的廚餘。而且在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民生里的居民也開始響應廚餘回收。

在這些配合廚餘回收的社區當中,也有些社區是自行把廚餘送到養豬戶餵豬或交由北海有機農場做成堆肥。有些社區是配合垃圾車後的廚餘車載走製作堆肥。清潔隊楊明哲分隊長是將這些廚餘一方面交給農民養豬戶,一方面交給清潔隊員黃大道先生位於三十多公里外的鳳林鎮山區做為種山蘇的有機肥料。

在這些社區當中,我們還用電話訪問了民族里陳瑞萍里長,因為他正忙著為親戚助選縣議員,所以較為忙碌,無法和我們見面。她也曾經是花蓮縣交通大隊的義工,也是洪麗淑老師的朋友。自從當上了里長之後,相當的盡責、認真的為里民服務。

民族里從十一月一日起,週一至週六,每天晚上,由花蓮市公所清潔隊挨家挨戶,全里回收廚餘,這是花蓮是推動「廚餘回收再製計畫」的示範里。

為了讓里民了解廚餘回收計畫,民族里的里長陳瑞萍和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的義工,花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到每戶里民的家中宣導廚餘回收內容。凡是所有吃剩的東西都可以回收,例如:切除的菜根果皮落葉省菜剩飯雞鴨魚肉的骨頭、蛋殼、茶葉渣、中藥渣等。但是千萬不要放入竹筷子、塑膠袋、牙籤等。廚餘回收車播放郭子究老師的「花蓮舞曲」。里民們在聽到這首曲子後,將家中瀝乾的廚餘,交給回收車的清潔隊員,載將這些廚餘送到「北海有機農場」,作為有機肥料。

在陳里長的推動之下,里民都很配合這個廚餘回收計畫,認為不僅減少垃圾量,也會使環境更清潔。

陳里長也因為推動這項計畫而和里民有了更親近的接觸,也幫里民解決許多的問題。一方面陳里長也提供自己家中的走廊,放置資源回收的架子,做為里民的資源回收站,民族里在環境保護的推動與執行上,在花蓮縣可說是手屈一指的。

推動社區廚餘變有機肥的謝淑美老師不僅推動社區環保工作,還集合里民力量,將社區旁雜草叢生的地方,爭取成為公園綠地供社區居民活動。熱心環保活動的謝淑美老師真是推動社區環保的大功臣。

活動照片:

社區廚餘回收站服務義工叔叔

謝老師為大家做詳細的解答

社區民眾認真做廚餘回收

滿滿一桶廚餘是不是減少了垃圾量

大家認真聽謝老師的說明與介紹

義工叔叔為我們做說明